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摄生


  摄生

  就是养生

  自古以来,我们的先民就十分注意调摄身体、弥补亏空,在实践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创立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具有独特方法的中国传统摄生学。它与中医学的发展一脉相承。关於摄生的最早记载为首椎甲骨文。现存的甲骨文中已有关於调理生活、防治疾病等方面的论述。

  (一)《易经》与中国传统摄生

  1、《易经》又称《周易》或《易》,成书于殷末周初。它是研究宇宙自然万物,以及人类社会变化的一部古典哲学著作。其中包含较为丰富的古代摄养思想。《易经》利用八卦演六十四卦来阐述阴阳消长变化的道理,以揭示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些客观规律,指导人类如何顺应和利用自然规律去修养生息,反映了古人对生命具有较强的掌控能力;

  2、摄生重生。《易经》也十分崇尚“生”,并视“生”为宇宙的第一本质。《系辞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通观《易经》其“生”的含义可理解为生命的健康存在与延续。摄生即通过各种方式弥补生命进程中的损耗,以维系正常的健康状态;

  从义理的角度看《易经》,这部著作的主旨在於讲变化之道。《易经》的卦、爻、辞,都围绕著如何理解和应对世界的变易而展开。

  摄生之道则运用导引按乔、膳食、中医药等方法,消除生命个体进程中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

  (二)《黄帝内经》与摄生之道的基本原理

  《黄帝内经》成书於西元前722-221年,托黄帝与歧伯所著,共18卷,它是战国时期对前代医学和摄生经验进行系统整理而成,包含著极为丰富的摄生思想。

  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把善摄生的“古人”与不善摄生的“今人”加以对比,阐明了摄生之道的基本原理:“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阴阳,和於求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年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亡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未百而衰也。”这段话表明,摄生必须在生活上节制,讲究规律的原则。

  (三)《老子》与摄生

  《老子》是道家文化的创始人。他的哲学中包含了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其根本的观念是虚无、无为。《道德经》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覆命。”所有的奇妙变化都是由心神的中和虚静而产生的。若在身体内产生变化时而妄动意识,那就必然会导致“元气”的妄动而对身体带来新的不和谐。

  人们想要获得持久的健康,就应该经常归复于生命本源的虚静状态。老子的这些思想或为摄生运动防病治病的重要原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善若水
南怀瑾先生:持盈保泰,方能大吉大利、乃至长生不老
《帛书老子》“不若守於中”参解《易经》“积中不败”
道家核心思想
文化传承中,我们不得不知道的国学经典!
《道德经》第五十章心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