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朝还有比李白狂妄的诗人?儿子因他而死,孙子是大名鼎鼎的诗圣
原创2023-07-08 12:41·硕果累累谈书说史

 

  

提到“唐朝”和“狂妄”这两个词,很多人都会联想到李白,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在初唐时期,有位诗人比李白还要狂妄,他就是“诗圣”杜甫的爷爷。

正如杜甫在《赠蜀僧闾丘师兄》一诗中所言:“吾祖诗冠古”,他的祖父,虽然知名度不如杜甫,但在唐代也有着不小的影响——是中国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五言律诗,格律近乎完美。

然而,杜甫在诗中,只引以为傲地夸赞了祖父的文学才华及其成就,却没有“老实交代”其祖父——杜审言狂傲的性格。

杜家在当时的襄阳城,也算得上大家,其祖上杜预是西晋时期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因此杜审言自幼就引以为荣,暗暗发誓自己也要成就一番作为,光宗耀祖。

为此,杜审言自幼就非常刻苦努力,年少时,他就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一起被称作:“文章四友”。他擅长写五言律诗,尤其在格律方面,十分严谨,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具体贡献,咱们后面再说,先来梳理一下他的人生轨迹:

约乾封元年(666年),杜审言初入仕途,被州县征辟为僚属。

第二年,杜审言顺利考中乡贡进士,赴长安准备参加省试。

然而,他参加省试却不太顺利,经过三年的努力,他于唐咸亨元年(670年),才终于考中进士。

后来,杜审言被派到隰城(今山西临汾附近)担任县尉。可是,他对这个安排十分不满意,总感觉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幸运的是,后来他得到一个参加官员预选的机会,只要能赢得考官的青睐,就能从此平步青云。

只可惜,恃才傲物的杜审言,根本不懂得混迹官场之道,居然讽刺当时主持选判的天官侍郎苏味道(苏轼的先祖),刚出考场他就对同行的考生说:“苏味道必定会死。”

大家听到他平白无故诅咒朝廷官员,都吓了一跳,不解地问他:"为什么?"杜审言大言不惭地回答:"苏味道看到我的判词,必然知道他的才华远不如我,他当然会羞愧而死啊!"

如此狂妄的话,估计连后来居上的李白,都不敢说出口吧?杜审言不仅说了,还补了一句更加大言不惭的话:“我的诗文,屈原和宋玉都甘拜下风,他们只能屈就我之下。我的书法如果拿出来,恐怕连王羲之都自愧不如。”

这个绝非谣传,在《新唐书》中,就有相关记载:

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集判,出谓人曰:“味道必死。”人惊问故,答曰:“彼见吾判,且羞死。”又尝语人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其矜诞类此。

在当时,文人们都讲究谦虚礼让,杜审言可以说是一个另类的存在,因此显得格格不入,非常不招人待见。

好在苏味道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看他很有才华,并没有跟他计较。两人后来的关系应该还是不错的,有杜审言写的《赠苏味道》为证,诗人在诗中向友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建功立业的渴望,以及那片拳拳报国之心。想必,关乎志向这种大事,只会跟好朋友吐露心声吧?

杜审言不仅人有个性,就连他的宫廷诗也不屑于写阿谀奉承或是称赞宫廷美人的内容,而是以宴饮、欢聚或宫殿楼阁建筑为题。或许正是因为他性格的原因,使得他突破了宫廷诗一贯以歌功颂德、溜须拍马为目的的传统,转而去宣扬大唐盛世的祥和和安宁。

杜审言的性格,或许成就了他的作品,但却与官场极其格格不入。官场向来都欢迎圆滑处世、八面玲珑之人,像他这样的个性,自然难以入流,所以他就连做个小官也非常不顺心。

689年,杜审言被调往江阴县(今属江苏南京)任职,此时的他,已经在官场沉沉浮浮接近二十年,虽然诗名远播,但他当大官光耀门楣的理想,却始终无法实现。

到了江阴之后,杜审言更加郁闷了。春天的时候,杜审言和一位陆姓的朋友一起踏春游玩散心。陆丞先作了一首《早春游望》,杜审言当即和诗一首:《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在这首诗中,作者将春天的景色和自己的心情完美结合,十分打动人心。这首偶然得之的诗作,被明朝著名大诗人、文艺理论家胡应麟评为"初唐五律第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698年,杜审言的狂傲,更是让他尝尽了苦头,他被贬到更为偏远的吉州(江西吉安),担任司户参军。

然而贬官之后的他,还是不知收敛自己,刚到那里没多久,他就得罪了员外司户郭若讷、司马周季重。后来,两人合谋诬陷杜审言,官府听信这二人的话,给杜审言定了死罪。

当时,杜审言的儿子杜并才13岁,但是为人十分孝顺,为了给父亲报仇,他潜入周季重家里将其杀死,不过他自己也没能逃脱,被周家侍卫当场杀死。由于此事震惊朝野, 杜审言才没有被害,但被免去了官职。

回到洛阳后,他亲自写文章祭祀儿子,士人亲友都哀悼杜并的孝顺刚烈,苏颋为杜并作墓志铭刘允济为他写了祭文。可以说,杜并用自己的死,赢得了父亲杜审言的活。

当时执掌朝政的是皇后武则天,她听说此事后,就将杜审言召回了京城,准备重用他,还当面问他:"我想重用你,你高不高兴?"杜审言虽然平时狂妄自大,但此刻他心里十分明白,这是自己飞黄腾达的最好机会,他当然高兴。为了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他甚至即兴写了一首《欢喜诗》。只可惜这首诗没能流传下来,具体内容我们不得而知,但武则天读完这首诗,更加欣赏杜审言的诗文和才华,当时就授予他著作郎的职位。

后来,武则天登上皇位后,杜审言更是经常伴驾随行,在女皇帝在位期间,他还是很受器重的,甚至跟武则天的男宠们也相处甚好。

只可惜好景不长,唐中宗即位后,杜审言因在武则天执政期间阿附张易之兄弟,而被流放到了一个叫峰州的偏远之地。流放途中,他与一起被贬的沈佺期宋之问等人互有唱酬的诗。

当他看着滔滔江水,回想此生的坎坷遭遇,心中悲苦、愁思别绪一触即发,挥笔写下了一首《渡湘江》,后来成为了传世佳作: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或许是因为否极泰来,景龙元年(707年)春,杜审言在峰州没待多久就接到了特赦令,中宗不仅赦免了他,还召他回朝,任命他为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第二年五月,加修文馆直学士。从这之后,杜审言颠沛流离的后半生,才终于安定下来,算是度过了一个不错的晚年。

回顾杜审言的一生,他官宦之路虽然很坎坷,但在诗歌由初唐走向盛唐的历史进程中,他称得上是继往开来的重要人物,为唐代诗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的联结、过渡作用。

杜审言的历史贡献是多方面的:

有对宫体诗题材内容的丰富、改造与气势的提升。他的边塞诗更是直开盛唐高适、岑参边塞诗慷慨激昂、雄壮奇丽诗风之先河;还有对祖国奇山秀水的热情讴歌与赞美,其雄奇、警拔、俏丽之诗风,对盛唐李白、杜甫山水诗派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又有着对诗歌表现艺术的诸多发展。可以说,杜审言为唐诗的发展做出了自己重要的历史贡献。

别看晚年的杜审言,没闹出什么幺蛾子,可是,他临死前的一句话还是告诉世人,他的性格一辈子也没改变:“我这一生,受尽了造化这个小人的捉弄,对此我无话可说。不过,只要我活着,你们二人就没有出头之日。如今我快要死了,唯独令我遗憾的是,又坛至今还没适合接替我位置的人。”

虽然杜审言的狂妄,令人没有好感,但不得不说,他还是有一定资本的。他的性格,让自己吃尽了亏,但是对诗歌的创作未必不是一件幸事,毕竟没有坎坷的人生经历,他的很多著名的诗词,都未必会创作出来。

不论历史如何评价杜审言,但他的儿子和孙子都以他为傲,就连我们也记住了这位有个性的五言律诗奠基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该如何演绎一个狂人?”“你收敛点就行。”
杜甫:家世很显赫 爷爷很毒舌
唐代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是谁?他们都很古怪?
〖诗词鉴赏〗唐代诗词赏析:《杜甫篇》161首<41-60>
李白与杜甫(蛮长的啊)
千古诗圣杜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