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6种读书方法,让你的阅读事半功倍

你平时看书,喜欢一句不落地通读,还是挑着读?是读到哪本是哪本,还是有目的地按照一个主题去选书?读书这件事,虽说读无定法,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阅读最多的书籍,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还是很有必要的。

最近翻读了格格所著的《榨书》,结合自己平时读书学习的体会感受,聊聊以下6种比较实用的读书方法,均经过亲自测试验证,效果各有千秋,相信你看了之后,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1、正常阅读法

正常地一字一句地阅读,这是比较普遍的阅读方式,即无差别地一遍过。读小说等文学作品的时候,一般用这种方法。十来年前,我痴迷阅读《南方周末》那会,记得经常是买来一份报纸,从头读到尾,每篇文章都读,而且是那种逐句逐句地读,现在想来,那个时候对待时间的方式好奢侈,对待阅读的方法好笨拙,但是那个时候,心里面是享受的,是充实的,这就够了,喜欢就好。

如果你偏偏不管什么书,就是喜欢一句一句地从前到后过滤一遍,那就尽管沉浸其中吧,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喜欢的就是最棒的。

2、快速阅读法

快速阅读适合那种比较实用的书籍,或者工具干货类书籍。快速把全书内容扫一遍,看目录一般就行,然后觉得哪个部分对自己有用,最需要知道哪些知识,就有针对性地读相关部分,其他的部分,便可以大胆放弃。

我在读张萌《让你的时间更有价值》这本书的时候,就用了这个方法。当时只是想了解时间管理方面的知识技巧,便只重点读了其中关于时间管理的章节。其实,通过目录和章节标题、黑体字等内容,基本上可以判定哪些部分、哪些句段是重点,哪些是关键性内容,哪些是辅助性内容,做取舍即可。

我读大前研一的书,《低智商社会》《低增长社会》之类,一般一个小时之内就搞定,基本上就是重点看他提出的核心概念观点,然后分几个分论点来论证,其他的那些案例、数据材料啥的,略略看下即可。好多外国学者写的书,都有这个特点,特别散,论证起来很啰嗦,你要是一句一句读,很花时间,这个时候就可以挑重点、读精髓,以节省时间,实现快速阅读。

这个方法还很适合读杂志、看报纸,拿起来一翻,对哪篇文章感兴趣就只看哪篇,其他的就忽略不看了。筛掉的内容,就是省下的时间,提高的效率。

3、精细阅读法

对于那种自己特别喜欢,或者特别经典的书,就要精细化阅读。比如《论语》《道德经》之类典籍,比如唐诗宋词之类经典,就需要细细地品,慢慢地消化。不求阅读速度只求阅读质量。

我读《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的时候,就用的这个方法,因为觉得这本书很经典,便每读一个章节,回顾一下内容情节,总结一下作者观点,梳理一下这个部分作者到底想要说啥、论证啥观点、提供啥关键材料,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这样就比较有收获。

用这个读书方法的前提,是会选书,知道自己需要重点读哪些书,需要精心读哪些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品读。

4、主题阅读法

这基本上属于相对高阶的阅读了。看了一本书之后,发现还有其他相关的书籍,就一口气都读下来,把这个领域的书籍尽收囊中。我有段时间学习自媒体写作,便首先读了粥左罗的《学会写作》,后来一股脑读了佩弦著《爆款文案写作公式》、汤小小著《高效写作:持续打造爆文的实战攻略》、余老诗著《自媒体写作》、刘主编著《高效写作》、吕白《人人都能学会的刷屏文案写作技巧》和《从零开始做内容》等书,虽然有些内容是重复的,但这些风格不同、侧重点不同的书读下来,收获还是挺大。

上大学那会,在图书馆读到了张贤亮的一本小说《绿化树》,觉得不错,便陆续借阅了他写的《灵与肉》《习惯死亡》《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等小说,一口气读完之后,对他的写作风格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最近在研究创新,就陆续读了《创新的真相》《创新之巅》《中国优势:全球创新生态新机遇》等书,对这一领域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知。

5复习阅读法

所谓学而时习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表明,读书一天后,如果不抓紧时间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了。在适当的时候复习,再读一遍,记忆就会牢固很多。对于学生来说,勤加复习很重要,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不见得保持很高的复习频率,觉得哪本书重要,或者哪本书的哪个章节重要,适时地再回顾一遍也就基本上能保证记住关键内容。

不过,有一种方法,跟复习阅读法差不多,那就是复盘。我用得最多的方式就是做读书笔记、写书评。看完一本书,随时做笔记,把书中精彩内容记下来,现在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之类的云笔记很方便,“复习”的时候,就看这些内容就好,这样很快就能复习一遍书中的精华。另外,输出就是最好的输入,逼着自己做读书笔记、写书评,本身就是对书的精华再梳理的一个过程,也是一种有助记忆的方式。不过这个方法,一般用在人文社科类书籍和工具方法类书籍上,比较适合。

6、暂停阅读法

读书有时候也要看心境。心浮气躁的时候,读大部头书籍怎么也读不下去,这很正常,不要跟自己过不去。没心情、没心境、环境差的时候,可以不读。或者换书读。环境嘈杂的时候啃历史书不合适,可以读读小说散文。

还有一点比较重要,就是需要“暂停”的情况。当你阅读一本书的时候,觉得已经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啃不动,或者读起来太枯燥、太费劲,以自己目前的知识储备,理解起来有困难,就可以暂时放一放,去读读其他浅显一点的书。免得对读书产生挫败感和厌恶感,也免得失去学习自信。放一放,读读其他书,说不定过段时间经过读其他书,积累了一些基础认知,再去读之前暂停的书,会觉得并不吃力,能读进去了,理解起来容易了。

有句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别跟感觉对着干,别跟兴趣过不去,读书本为丰富生活、充盈人生,没必要给自己太大压力,硬着头皮上,怎么舒服怎么来。这样,读书多了,便会越读越舒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年读完1000本书,我总结了35种高效读书方法,孩子和成人都适用
过目就忘?推荐一种最经典、最有效的阅读方法
救急帖|考研初期,我该如何高效阅读专业课书籍?
这几本教授读书技巧的书,能帮你有效提升阅读能力
学写作,有这本书就够了!
8种读书方法,都有不同的目标和效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