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鹏高考作文(55分钟搞定55分)10
周鹏高考作文思想;(一)多种作文形式并存;从1978年至2004年,高考作文完成了由“命题;而2005年的命题已开始从这一模式下解套,在16;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出现的一种全新的作文命题形;和福建卷这两道题目命题形式是值得肯定的,有一定的;(二)体裁要求具体化、多样化;近年来的话题作文有淡化文体的趋势,但淡化文体并不;而2005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最大亮点是:
周鹏高考作文思想
(一)多种作文形式并存
从1978年至2004年,高考作文完成了由“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再到“话题作文”的“三部曲”之旅。从1999年到2004年的6年间,高考作文一直走在“话题”作文的旅途上。2004年的15份试卷,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的比例为14︰1,这应该是话题作文的鼎盛时期。
而2005年的命题已开始从这一模式下解套,在16个作文题中,采用话题作文形式命题的只有7个(包括3个全国卷题目),而命题作文占有4席,供材料作文3个,材料加命题作文1个,图画型作文题1个。 “话题作文”已经不再一统天下,而是多种作文形式并存,并且各种命题形式相继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回归。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出现的一种全新的作文命题形式——“新材料作文”,或者叫“后话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已经不限定一个具体的话题,而只是根据材料给出一些启示和要求,要求考生所写的内容与这则材料的主题相关就可以了,范围比话题作文更宽泛,更少束缚,所以是一种“新材料作文”。这里以2005年湖北卷为例,命题者在提供材料后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话题,而只是要求考生“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作文,“根据材料感悟”,“感悟”什么,怎样“感悟”,都未限定,范围十分宽广,这与话题作文相同,但与话题作文不同的是,命题者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话题,确立什么话题,确立什么主题倾向,还需要考生根据材料进行“二度命题”,这就有别于话题作文。无独有偶,2005年的福建卷同样也是这样一道“新材料作文”,题目也是先给出材料(两幅图),然后要求考生自拟话题作文,“自拟话题”实际上也没有规定话题,也只是启发考生注意从材料中引出自己的主题来作文,读懂材料是写作此类题目的关键。非常巧合的是,2005年上海卷也是采用这种命题形式,命题者在给出了三个镜头以后,提醒考生“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辩析,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命题者也没有给出一个的话题,只是限定了一个范围,这也是一个需要进行“二度命题”的“新材料作文”。坦率地说,湖北卷
和福建卷这两道题目命题形式是值得肯定的,有一定的探索性,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但所提供的材料却不能让考生轻易读懂,恐怕一般的考生都会在读懂材料上煞费思量,审题的门槛太高,不利于考生的发挥,与作文考试降低审题要求的精神也不合。
(二)体裁要求具体化、多样化
近年来的话题作文有淡化文体的趋势,但淡化文体并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说要依内容定文体,依自己的所长定文体,依表情达意的需要而选择更为合理的表达方式,曲尽其意。其实,分析历年的高考题,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都特别适合写议论文。
而2005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最大亮点是:体裁要求的具体化、多样化。话题作文可以文体不限,但如果全部这样显然就走入一个误区。一方面,“话题”二字,本来是从内容方面着眼的,并不一定就必然不限文体;另一方面,无例外的文体不限,必然导致有人回避本应掌握的文体写作。2005年的作文命题是对作文文体要求的一次校正,从各地作文题看,考纲要求的“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完全得到落实,不同地区的作文题,有的明确要求写议论文(如北京卷),有的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如湖南卷),有的要求写说明文(如重庆卷),加之试卷中语言表达部分对应用文的考查(如全国卷Ⅱ中要求写请柬等),2005年的作文命题可以看作是关于文体要求的一个新的转折点。
(三)命题表现出共同的追求
高考作文命题从历史的趋势来看,限制性呈递减之势,而自由发挥的程度则日益增强。限定性主要表现在以前由政治化转向道德化;80年代中期有某种道德导向淡化的苗头,但主题有限定,如“毁树容易种树难”“近墨者未必黑”。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思想评论,甚至“中性”的命题,如“习惯”“尝试”等。根本性的突破是基础教育改革展开以后,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题目在价值上的规定性并无明显的线索可循,自由发挥的天地空前拓展。这样的命题可以叫做“无主题命题”。十多个省市自行命
题以后,对无主题命题的认识趋于一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的专家们创造了一种完全开放的作文题:例如,“面对大海”“杂”“忙”等等,表面上是直接命题,实质上是完全开放的,完全开放意味着强制性主题的取消,同时也意味着自主立意压力的增强。对于考生来说,严峻的考验在于,无序的自由思考不能成为文章,极大的自由度,可能造成散漫芜杂,成文的最低限度是集中和有序。如何凝聚思考的焦点,成了对考生素质的挑战。还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福建高考作文题,题面和题干焕然一新,只有十个历史名人和文学形象,任凭考生自由评论。这不但要求考生有凝思概括、逻辑拓展的能力,而且对其文化修养也是一种挑战。一个没有足够课外阅读量,没有起码的独立思考能力的考生,是无法应对这样的考题的。
2005年,自行命题的省市增加到15个,题型更加异彩纷呈,强制性主题作文日薄西山。湖南“跑的体验”,广东“纪念”,北京“说‘安’”,浙江“一枝一叶一世界”,“位置与价值”等等,几乎全部是不设主题限制的。上海今年的命题提供了多元的感性素材,它是复合的,各不相干,处于无序状态,命题的旨意正是要求考生从无序的现象中发现统一的线索,这就不仅需要独特的情感,而且需要独特的智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无主题命题(材料作文)的一大进展。它强调了过去我们多多少少忽略了的环节:独立主题形成于对无序材料感觉的梳理和提炼。学生的主体建构始于感觉的有序提纯。上海命题的好处还在于,在题干中有对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诱导,题干中提示:“对你成长的影响”,这就明显地防止了流于感性,突出了智性和理性提升的要求。
话题作文从开始运用到广泛流行,逐渐产生了一种倾向,那就是感性材料往往比较单调,比较粗浅,缺乏情感和智性的含量,这就难免使考生忽略从知觉到情智的跨越。而北京的“说‘安’”(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之类的联想),浙江的“一枝一叶一世界”(从“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来),都在并非单一的感性材料以外,提供了一些指向智性升华的要求,显然更有利于检测考生感受和思绪的纵深层次。
2005年比较好的命题都表现出了共同的追求,那就是在提供感性材料的同时,诱导考生不但要向感情,而且要向智性和理性升华。
这种无主题命题方式之所以能迅速地取得了主导地位,原因在于超越了命题作文的致命弱点。命题作文提供的主题,不但是现成的,而且是公共的,他人的,并不是学生自己从真切的体验中概括出来的。无主题命题的最大优点,就是把确立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立意放在第一位,立意是为文的前提,立意的难度在于,必须在纷纭的现象和错综的感受中进行提炼,所以,控制跑题、离题的潜在危机,成了考查的重点。要通过这样的考查,光凭文字工具的华丽是不行的,对自己思维具有灵活调控的能力才是制胜的法宝。
高考作文题智性含量的增大,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义。《语文课程标准》对这一点有明确的规定:要让学生在“知、情、意”三个方面,或者三个层次,得到全面的发展。知,是感知,或者通俗地说,是感觉,属于心理比较低的层次;情,是情感,在心理上层次要高于感觉;而意,是意志,属于更高的层次,一般说,是智性或者理性的层次。知情意三个层次都得到发展,这是人的精神全面发展的表现。从根本上来说,自主立意,不但是作文的要领,而且是树人的根本。高考作文题智性含量的增大,是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功能所要求的,高等教育和中等学校的最大不同,就是学科的理论性。没有一点从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起码训练的考生,到了高等学校,是比较难以胜任抽象度很高的理论课程的。
从命题到话题和材料作文,从强制性主题到无主题命题,从封闭性到开放性,从抑制学生自主思考到迫使学生独立概括;历史的发展已经把智慧、智商,把理性思维的考核提上日程。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应该以新课标为准绳,在校正以往不良倾向的基础上,尤其要重视三方面的问题:(1)培养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积极积累素材,积累思想,积累情感,是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可忽视的基础工作;(2)培养全面踏实的写作能力,一步一个脚印地练就各种基础文体的写作基本功;(3)培养真诚表达的文风,学会具体的记叙,学会生动的描写,学会准确的说明,学会辨证的思考,学会真诚的表达,应该成为我们专门训练的内容。
二、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作文现状
在平时作文和各类考试作文中,一大批说理浅薄、故事单薄、缺少层次的平庸之作成为了主流。
1. 学生作文中主要弊病
(1)审题不严,偏离题意
一部分学生审题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
①背离:在学生的试卷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些学生的作文主旨完全违背命题者的意图,一点不沾边。
②偏离:这类情况较多。有些学生审题意识薄弱,对文题只是粗略一看,不注意把握试题的内涵,结果重心偏移:或因为不能准确理解题意,或因为没有拟纲写跑了题,或将作文话题在没有“搭桥”的前提下,生硬地去换成其他概念。
③模糊:故作高深,行文晦涩;或者不明确点题,以致阅卷者不能迅速看出主旨而判为离题作文。
④偏颇:不少考生的作文,只能在表面上做文章,缺乏见识和深度,见解平庸,观点烂熟平常,早已无须证明;或认识错误、庸俗;或出语绝对,好扩大,喜夸张,表述一个观点不留余地,非此即彼,无节制地宣泄个人化的情绪。
(2)内容单薄,选材失当
① 空洞:全是条条框框,无一点细节,无事实,无引语,无“形象”化句子。
② 单调:素材少得可怜,全文证明观点的材料即作文题目所给的材料,或只将作文题目所给的材料进行扩写;或作文材料再加一个寓言故事,不能充分论证观点或表现人物。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高等教育、生活休闲娱乐、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周鹏高考作文(55分钟搞定55分)10等内容。
1234>>8
下载地址:周鹏高考作文(55分钟搞定55分)10.Doc
【】
最新搜索
周鹏高考作文(55分钟搞定55分)
差生转化记录 2
web课程简介
如何走路
太阳能光热技术设备
第四章 中央银行
法律98
中银国际2011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死刑复核时间
教研所模板[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作高手应具备的条件-----议论文写作(一)
快乐高效民主课堂“自主互动”教学模式(四)
中考作文的“点题”技巧
高考作文各种文体写作复习技巧
作文辅导讲座:审题篇
应试作文军规十六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