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主题:变异性 | 医源世界

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60例

  摘要:目的:观察芪蛤防哮散配合酮替芬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60例患儿通过辨证论治,均采用自拟芪蛤防哮散配合酮替芬治疗。结果:60例患儿经治疗后,痊愈46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肯定,不仅控制本病的复发率,还可达到预防哮喘发作的目的。

  关键词:咳嗽变异性哮喘;中西医结合;芪蛤防哮散

  近年来,笔者根据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素体禀赋不足、脾肺气弱、卫外失固、邪气入侵、肺气不利的基本病机,采用自拟芪蛤防哮散合酮替芬治疗60例,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患者全部为2~12岁儿童,均为门诊治疗。年龄2~6岁38例,7~9岁14例,10~12岁8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8个月。所有病例均以1992年全国儿童哮喘协作组确定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标准为诊断参考依据,排除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肺系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主要临床表现:咳嗽持续反复发作超过1个月,夜间或清晨发作,常在运动后加重或诱发;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气管扩张剂能缓解咳嗽发作;气道呈高反应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曾有过敏性鼻炎湿疹病史。

  2  治疗方法

  根据临床观察,本证中医辨证多属素体肾虚、脾肺气虚、卫外失固、邪气犯肺、肺气不利所致,治宜益气健脾、补益肺肾,采用自拟芪蛤防哮散合酮替芬治疗。药物组成:黄芪30 g、人参15 g、蛤蚧10 g、紫河车粉10 g、炒白术10 g、当归10 g、川贝母10 g、生甘草6 g、防风10 g、陈皮9 g。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3岁以下每次用6 g,4~6岁每次用8 g,7~12岁每次用10 g,加水适量,包煎代茶饮,早晚各1次。酮替芬:2~6岁,每次用0.5 mg;7~12岁,每次用0.75 mg,每晚口服1次,均1个月为1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1999年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制定的防治常规作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评定标准,以疗程结束一年作为疗效评定参数。痊愈: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咳嗽消失,气道高反应支气管激发试验(-),未再发生过敏性疾病与感冒,随访1年未复发者;好转:经过治疗,咳嗽基本消失,运动后偶发,少于3次/月,支气管激发试验(-),但时有过敏性鼻炎或咳嗽者;无效:经3个疗程治疗,咳嗽略减,但仍有发作性咳嗽,其他体征未明显好转者。

  3.2  治疗结果

  60例中痊愈46例,占76.7 %;好转11例,占18.3 %;无效3例,占5.0 %;总有效率95.0 %。

  4  讨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又称过敏性咳嗽,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变应性疾病。近年来,我国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有逐年上升趋势。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儿童哮喘协作组对该病的诊治预防已有明确的标准与认识。此病是哮喘的先兆征,若控制不力,将致哮喘。因此,根治咳嗽变异性哮喘,是预防哮喘发生、提高患儿生命质量的基本措施之一,受到当今国内外医学界的共同关注。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发生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所致,病变与肺、脾、肾有关。肺气虚,卫外失固;脾气虚气血生化不足;肾精气不足元气内亏。因小儿脏腑娇嫩,常易感邪,致邪气入侵肺系,反复发作,病势缠绵。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根据《丹溪心法·喘证》“哮症已发,攻邪为主,未发则以扶正为要”之说,采用扶正固本法,自拟芪蛤防哮散,配合酮替芬,用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临床观察疗效显著。方中黄芪、白术、防风为玉屏风散培土生金、实卫固表,可预防感冒,减少诱因;人参、蛤蚧相伍为人参蛤蚧散,配合紫河车是治疗肺肾两虚咳喘良方;川贝母、当归清热化痰、养血活血;酮替芬抗过敏、抗炎。根据药理研究发现,黄芪、人参、蛤蚧、紫河车粉主含多种氨基酸皂甙多糖与多种抗体干扰素等,均能增强机体免疫、抗过敏机能,提高抗病能力;生甘草主含甘草甜素,能化痰止咳,与黄芪、蛤蚧协同,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当归、川贝母主含挥发油贝母素,能抑菌、抗炎、扩张气管、解痉平喘;酮替芬为新型抗组胺药物,有较强抗过敏作用。诸药合用,中西医互补,肺脾肾兼调,扶正固本,不仅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气道高反应、控制本病复发率,而且随着小儿的正气恢复,咳嗽变异性哮喘最终有可能被根除,达到预防哮喘发作的目的。

  (河南省南阳市中医药学校,河南  南阳  473061)

日期:2006年12月20日 - 来自[2005年第1卷第2期]栏目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68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与方法  通过6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诊治回顾性分析,探讨误诊原因。结果  误诊为反复呼吸道感染15例(22%),气管炎5例(7%),支气管炎38例(56%),间质性肺炎8例(12%),支原体肺炎5例(7%)。结论  误诊原因:(1)对咳嗽变异性哮喘认识不够。(2)未详细了解病史,未作全面的检查。(3)临床用药不当。

    【关键词】  变异性哮喘;儿童;误诊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以反复阵发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而无喘息发作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常被误诊为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而延误治疗。为了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率,现将本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68例诊治及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8例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1岁3个月~13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年。来自城市39例,农村29例。误诊时间最短1个半月,最长1年。所有患儿均以干咳为主要临床症状,冬春季发作41例(60%),夏季发作13例(19%),秋季发作14例(21%)。家族过敏史:家族中有过敏史22例(32%)。个人过敏史:患过湿疹46例(67%),荨麻疹12例(17%)。药物过敏史5例(1%)。全部患儿外院诊断为其他疾病,其中反复呼吸道感染15例(22%),气管炎5例(7%),支气管炎38例(56%),间质性肺炎8例(12%),支原体肺炎5例(7%)。均用抗生素及对症止咳药物治疗2周以上,12例患儿反复使用抗生素长达3个月以上,疗效不佳。发病诱因:上呼吸道感染28例(41%),接触刺激气味11例(16%),季节性发病12例(17%),运动6例(9%),不明原因11例(16%)。体检:肺部无任何阳性体征52例(76%),闻及哮鸣音10例(15%),闻及干罗音6例(9%)。胸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多41例(60%),正常27例(40%)。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95~10.8)×109/L,嗜酸粒细胞计数(310~600)×106/L。全部病例PPD试验(-)。

    1.2  方法与结果  68例均按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制定的标准确诊[1]。均予以舒喘灵联合必可酮吸入疗法,舒喘灵吸入用至咳嗽消失后1个月,必可酮用至6~12个月,同时给予酮替芬口服6~12个月。治疗1周内咳嗽消失22例,1~2周消失28例,余18例在3~4周内消失。随访1年62例无复发,6例复发1~2次。

    2  讨论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多数认为以持续的气道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2]。虽其气道平滑肌痉挛和黏膜水肿程度较轻,但气道慢性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长期存在,如不给予适当的治疗,患者症状难以控制,可发展为典型哮喘[3]。临床主要症状是慢性咳嗽,无明显肺部体征,因此常不被医生们认识,易误诊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等。本组资料特点为咳嗽反复发作1个月以上,干咳为主,夜间或清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有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X线胸片检查肺部无明显感染征象,抗生素治疗无效,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咳嗽缓解。本组68例患儿在治疗前全部被误诊,其中误诊为反复呼吸道感染15例(22%),其特点为持续反复干咳,有时伴咽痒、喷嚏、流涕,按反复呼吸道感染处理咽痒、喷嚏、流涕可能减轻但咳嗽始终不消失。误诊为气管炎5例(7%),支气管炎38例(56%),咳嗽是变异性哮喘唯一的主要症状,而气管炎、支气管炎患儿应有咳、痰、炎、喘等表现,部分患儿还有肺部X线改变。误诊为间质性肺炎8例(12%),支原体肺炎5例(7%),虽然间质性肺炎咳嗽亦是其主要特点,但X线检查肺间质有明显改变,支原体肺炎持续剧烈咳嗽,X线所见肺体征显著,支原体抗体检查有助诊断,红霉素治疗有效。而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特点是清晨、夜间的发作性咳嗽,胸部X线多无异常,抗生素治疗无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效果好。笔者体会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的原因是:(1)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是主要原因,基层医师支气管哮喘的新知识、新概念理解和接受不同,因而对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各异,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隐匿形式,临床上唯一的症状就是慢性咳嗽,不伴喘息,多数肺部无体征,一些医师对本病诊断标准认识不够易致误诊。(2)未详细了解病史,未做全面的检查,误诊为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均属此类。(3)部分儿科医师把皮质激素当成常用药,患儿出现咳嗽即使用抗生素、皮质激素,症状暂时缓解即认为有效,停药后症状反复出现而误诊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因此,减少误诊必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掌握诊断标准,详细了解病史并注意全面分析,正确应用辅检手段才能提高确诊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国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

    2  夏锡义.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分析.镇江医学院学报,2000,10(3):513.

    3  修清玉,罗文侗,石昭泉.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气道变异性和敏感性测定.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8,19:401.

   作者单位: 445000 湖北恩施,湖北民族学院附属医院儿科  

  (编辑:余  强)

日期:2006年12月18日 - 来自[2006年第6卷第15期]栏目

乌体林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2001~2004年,我科收治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54例,均符合我国儿科协作组1992年南京会议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经治疗临床症状缓解后,对其中40例患儿采用乌体林斯治疗并观察其控制本病复发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4例患儿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11个月~9岁,病程3个月~2年40例,~5年14例。生后有过敏史42例,有哮喘家族史20例,28例有被动吸烟史。

  1.2  治疗方法  发病初期所有患儿均给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博利康尼氨茶碱口服治疗,症状均在3~5天内得到控制,再继续用药1周后停药。将54例患儿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40例,给予肌注乌体林斯每次1.72μg,每周2次,连续应用3个月后停药。另14例作为对照组,只是在患儿症状发作时给予对症处理,未给予乌体林斯治疗。

  2  结果

  治疗组40例患儿疗程(3个月)结束时复查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全部患儿均<200×106/L;随访1年,35例得到很好的控制,5例仍时有发作,但未发展成为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对照组14例患儿中,3个月后复查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仍有6例>200×106/L,其中4例>350×106/L;14例中有5例反复发作,此5例随访1年,有4例发展成典型的支气管哮喘。

  3  讨论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在临床容易反复发作,如不及时控制甚至会发展成典型的支气管哮喘,治疗起来较困难。我科在此病的缓解期,对40例给予乌体林斯治疗,其复发率(12.5%)明显较对照组(42.8%)低;治疗组在结束3个月疗程时复查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全部患儿均<200×106/L,而对照组仍有6例>200×106/L,其中4例>350×106/L;对照组中有4例发展成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分析原因与乌体斯林可以通过免疫应答反应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增强患儿体质,达到治疗的目的有关。

  作者单位: 138006 吉林松原,吉林油田总医院儿科

  (编辑:唐  城)

日期:2006年8月31日 - 来自[2005年第2卷第12期]栏目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50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治疗,提高其诊断率。方法  对50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咳嗽初发年龄1岁2个月~10岁9个月,就诊时病程2个月~2年4个月,其中36%在咳嗽发作后2个月~2年3个月出现哮喘症状。咳嗽在夜间及早晨重,多为干咳,24%有家族史和26%有个人过敏史。结论  对长期咳嗽用一般抗生素及止咳化痰药不能缓解者,在排除了其他器质性疾病时应考虑本病。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治疗
   
    近年来,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儿科门诊的常见病之一。咳嗽变异性哮喘又称为过敏性咳嗽(CVA)是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由于CVA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故容易被误诊。现将2002~2005年间诊治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50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0例,男33例,女17例;就诊年龄1岁2个月~10岁9个月;咳嗽发作年龄1~10岁,其中2~3岁15例,3~5岁23例,5~10岁9个月12例。其中18例曾在外院或我院按支气管炎治疗,经久不愈,分别于初次咳嗽发作后2个月~2年3个月出现哮喘症状。

  1.2  诊断标准  (1)咳嗽反复发作>1个月,常伴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运动后加重。(2)临床无感染症状或较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3)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咳嗽发作缓解是诊断本病的基本条件。(4)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气道反应性测定变应原检测等可做辅助诊断。(5)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1]。

  1.3  临床特点  本组病例有以下主要临床表现:(1)发病有季节性,春秋季发病32例,冬季发病10例。(2)多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50例患儿中有家族史12例,有个人过敏史包括过敏性鼻炎、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者13例。(3)患儿均表现为发作性咳嗽,以夜间或清晨明显,运动后加剧,遇冷空气或污染的空气咳嗽加重。(4)全部患儿用多种抗生素及止咳药无明显疗效。(5)体格检查:双肺呼吸音粗,偶有痰鸣。(6)实验室检查:过敏原皮试39例,其中25例阳性反应,占64.1%。

  1.4  治疗  全部患儿确诊后用舒喘灵和酮替酚按常规剂量给药,服药后咳嗽在2~5天消失13例,7天左右消失8例,其余15~45天消失。并发哮喘患儿用药先止喘后止咳。用药疗程酮替酚一般为6个月,舒喘灵在咳嗽消失后继续服15天后停药。

  2  讨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变态反应性气道炎症,其重要特征是气道高反应性,而高反应性的建立与支气管上皮受损、感觉末梢暴露以及致敏有关[2],国内外学者[3]认为导致咳嗽变异性哮喘,大气污染与CVA发生密切相关。健康儿童急性暴露于污染空气之下后,可使其症状增加近3倍[3]。近几年室内装修材料中有毒成分对人体特别是呼吸系统的损害亦较常见。从本组观察病例来看,家族史与患儿过敏史各占24%~26%,说明这两种因素与本病关系密切。

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干咳为主要症状,夜间晨起为著。肺部无喘鸣音等体征,易误诊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百日咳、支原体肺炎等疾病,加之部分医生滥用抗生素、皮质激素,治疗中没有使用支气管扩张剂,造成大部分患儿不能被及时诊断而延误治疗。在CVA治疗中,抗生素及对症止咳无效者,用支气管扩张剂能够缓解,此点可作为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基本条件之一[4]。

笔者认为临床医生应熟习掌握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标准,特别是特殊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应提高对其的认识,在诊治过程中要详细询问患儿,综合判断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特别对长期咳嗽不能用一般抗生素及止咳、化痰药缓解,又排除了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患儿,应考虑本病。从而提高该病的诊断率,对预防哮喘的发生,降低哮喘的患病率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董宋祈.咳嗽变异性哮喘71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11(6):368.

  2  庞随军.小儿过敏性咳嗽诊断治疗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2(6):424.

  3  王宝力,范永琛.环境营养与呼吸系统疾病.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9):513-514.

  4  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预防常规(试行).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8):503.

  作者单位: 030006 山西太原,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医院

   (编辑:商  洁)

日期:2006年8月31日 - 来自[2005年第2卷第8期]栏目

三药联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70例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博利康尼、酮替芬、桂利嗪三药联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应用博利康尼、酮替芬、桂利嗪三药联合治疗。结果  三药联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显效48例,显效率为68.59%;有效(显效+有效)67例,有效率为96.71%。结论  博利康尼、酮替芬、桂利嗪三药联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安全、简便、疗效确切的好方法。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博利康尼;酮替芬;桂利嗪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儿童哮喘的类型之一,又名过敏性咳嗽。仅表现为反复和慢性咳嗽,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运动后加重,部分患儿最终发展为典型哮喘[1]。我科应用博利康尼、酮替芬、桂利嗪三联治疗CVA 70例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2年1月~2005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确诊为CVA的70例患儿,全部病历均符合CVA的诊断标准[2]。70例中男43例,女27例,年龄2.5~12岁,平均(6.5±1.4)岁。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儿确诊后除具有感染征象的应用抗生素外均给予博利康尼、酮替芬、桂利嗪治疗。博利康尼片每次0.065mg/kg,每日8h 1次,酮替芬片<3岁每次0.5mg,>3岁每次1mg,每日2次。酮替芬、博利康尼用药疗程均为3个月。桂利嗪片1mg/(kg·d),睡前口服,连用1周。

  1.3  疗效判定[3] 

  显效:用药1周,(1)咳嗽明显减轻或消失,无夜间或清晨咳嗽; (2)PEF变异率<20%; (3)支气管扩张试验阴性(FEV1增加15%以下)。有效:用药2周咳嗽明显减轻,偶有夜间或清晨咳嗽,(2)(3)均正常者。无效:用药2周以上咳嗽减轻不明显,仍有夜间或清晨咳嗽,(2)(3)至少有一项异常者。

  2  结果

  显效48例,显效率为68.59%;有效(显效+有效)67例,有效率为96.71%。

  3  讨论

  CVA是以持续气道慢性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为病理特点的慢性咳嗽性疾病,为儿童哮喘的一种类型。博利康尼为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能够明显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内源性致痉物质的释放及内源性介质引起的水肿,提高支气管黏膜纤毛上皮细胞廓清能力。酮替芬为中强效过敏介质阻滞剂。该药能抑制患者的非特异性气道高反应性,拮抗过敏原、组胺二氧化硫、乙酰胆碱等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桂利嗪为非选择性钙通道拮抗剂,临床中多用于改善脑循环冠脉循环,另外钙拮抗药对支气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较为明显,并能减少组胺的释放和白三烯D4的合成,又减少粘液分泌的作用[4]。三药联合应用起到了抗过敏,解除气道痉挛,减少粘液渗出,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从而缓解了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症状,减轻了患儿痛苦。经临床用药观察三药联合应用是治疗CVA的简便、适用、有效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6.

  2  胡亚美,江载芬.褚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35.

  3  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中华儿科杂志,1998,36(12):747.

  4  江明性.药理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3.

  作者单位:125100 辽宁兴城,兴城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

  (编辑:李令)


 

日期:2006年8月19日 - 来自[2006年第6卷第2期]栏目

什么是变异性心绞痛?

  变异性心绞痛的发作与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无明显关系,属自发性心绞痛的一种类型。1959年 Prinzmetal首先报道并认为此型心绞痛系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部位的血管收缩所致。1962年 Gensini报道了首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痉挛。70年代初cheng发现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变异性心绞痛可发生于正常的冠状动脉。目前,大量尸检证实,冠状动脉痉挛多发生于病变部位,偶见于正常冠状动脉。其发病特点如下:

  (1)从发病年龄来看,偏于年轻化。

  (2)心绞痛发作与活动量无明显关系,多发生于休息时,偶发生于一般日常活动时。

  (3)发作有定时,且常呈周期性,几乎都在每天的同一时辰发生,尤以后半夜、清晨多见。可从睡眠中痛醒,也可于睡醒时出现。午休时或午休醒后也易发作。

  (4)清晨起床后,穿衣、叠被、洗漱和大小便时也易发作,但同等活动量于下午则不易诱发。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清晨冠状动脉的主支的直径较小,其张力明显高于下午,表明变异性心绞痛患者运动能力有昼夜变化。

  (5)发作前无心率增快、血压增高等心肌需氧量增加的表现。

  (6)变异性心绞痛发作的持续时间差异较大,短则几十秒,长则可达20~30分钟,但总的来说,短暂发作较长时间发作更为常见。

  (7)疼痛剧烈。

  (8)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为弓背向下型ST段抬高,并涉及临近两个以上的导联。

  (9)潘生丁及运动负荷试验多为阴性。

  (10)含化硝酸甘油硝苯地平粉可迅速缓解,且钙拮抗剂效果相对较好。

日期:2006年4月16日 - 来自[冠心病防治356问]栏目

变异性心绞痛的心电图有哪些特点?

  (1)未发作时心电图多无异常。

  (2)发作时心电图显示,ST段呈弓背向下型抬高,并涉及临近两个以上的导联,伴对应导联S T段压低,缓解后ST段迅速恢复正常。

  (3)T波增高相当常见,并且较ST段抬高更敏感。在ST段明显抬高前多先见T波高尖。发作较轻时仅见T波高尖。

  (4)发作前ST段呈压低或T波倒置者,发作时可表现为“假正常化”。

  (5)发作严重的病例,ST段抬高的同一导联上出现R波升高或增宽,而S波幅减小甚至消失。偶可见一过性q波,但无急性心肌梗塞的证据。

  (6)部分病例可见左侧导联u波倒置,甚至此特征可作为轻微发作的唯一表现。

  (7)发作时常并发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前壁缺血时多伴有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早搏快速性心律失常,少数可出现束支传导阻滞;而下壁缺血时多见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ST段抬高越明显,持续时间越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就越高。

  (8)潘生丁及运动负荷试验多为阴性。

  (9)当冠状动脉发生痉挛致急性心肌梗塞时,梗塞部位多与变异性心绞痛发作时ST段抬高的导联相符合。

日期:2006年4月16日 - 来自[冠心病防治356问]栏目

卧位型心绞痛和变异性心绞痛有何异同点?

  卧位型心绞痛和变异性心绞痛均易在安静、平卧状态或熟睡状态下发病,并且发作时胸痛比较剧烈、持续时间较长,大多预后不良,易发展为心肌梗塞猝死,这是两种心绞痛相同之处。但二者从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上有许多不同之处,具体分述如下:

  (1)发作时间同中有异:卧位型心绞痛夜间第一次发作多在平卧后的1~3小时内,一夜可发作多次,白天平卧、特别是餐后平卧也常可诱发,严重患者可于平卧后数十分钟内发生,因此无论白天或夜晚,患者均不能平卧。而变异性心绞痛发作呈周期性变化,几乎都在每天的同一时辰发作,尤以后半夜、清晨多见,常于睡眠中痛醒,也可于睡醒时出现,并且清晨起床后,穿衣叠被时也易发作,但是同等活动量下午很少发生。

  (2)发作前体征有异:卧位型心绞痛发作前常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变异性心绞痛发作前无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心肌耗氧量增加的表现。

  (3)心电图表现最具特征性差异:卧位型心绞痛发作时,ST段明显压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而变异性心绞痛发作时ECG显示ST段暂时性抬高,伴对应导联ST段压低,T波增高也相当常见,并且较ST段抬高更敏感,发作较轻时可仅见T波高尖。

  (4)发生和缓解方式有别:卧位型心绞痛常在平卧位时发作,发作时需立即坐起或站立,甚至有些患者喜欢下床走动,同时含化硝酸甘油可加快症状的缓解;而变异性心绞痛既可在休息时、平卧状态下发作,也可在清晨起床后活动时发作,平卧状态下发作时不需坐起,含化硝酸甘油或硝苯地平片即可缓解。

  (5)发病机制不同:卧位型心绞痛是以冠状动脉严重粥样硬化狭窄,使冠状动脉循环储备能力明显降低为病理基础。其发作与平卧后回心血量增加导致室壁张力、心肌收缩力和心率、血压升高使心肌耗氧量增加有关;或与心肌长期缺血,使左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异常,不能完全代偿平卧后回心血流量的增加,反射性地引起心率、血压升高使心肌耗氧量增加有关。而变异性心绞痛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所致。有资料表明,冠状动脉痉挛发生于造影显示正常的冠状动脉,占变异性心绞痛患者的10%~20%,而发生于有严重固定性狭窄的冠状动脉占50%~70%。由此看来,这两种心绞痛代表了心肌供需失衡所致心肌缺血的两个不同的侧面。

  (6)治疗原则不同:实践证明,β受体阻滞剂能有效地控制卧位型心绞痛的发作,可作为首选药物;若卧位型心绞痛患者已有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如心脏明显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等,可在强心、利尿治疗基础上并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对变异性心绞痛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可含化硝酸甘油和硝苯地平粉;在预防痉挛发作的药物中,钙拮抗剂为首选药物,并配合硝酸盐类药物,二者有协同作用

日期:2006年4月16日 - 来自[冠心病防治356问]栏目
共 8 页,当前第 6 页 9 1 2 3 4 5 6 7 8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献速递: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治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
儿童哮喘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慢性咳嗽诊治进展
2023---中国胸闷变异性哮喘临床研究回顾及启示
如何早期识别儿童哮喘?这4大要点要掌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