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藜芦

概述


藜芦,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藜芦Veratrum nigrum L.、牯岭藜芦Veratrum schindleri Loes.f.、毛穗藜芦Veratrum maackii Regel、兴安藜芦Veratrum dahuricum (Turcz.) Loes.f.及毛叶藜芦Veratrum grandiflorum (Maxim.) Loes.f.的根及根茎。藜芦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牯岭藜芦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和广西。毛穗藜芦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和山东等地。兴安藜芦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毛叶藜芦分布于浙江、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四川和云南。具有涌吐风痰,杀虫之功效。常用于中风痰壅,癫痫,疟疾,疥癣,恶疮。


别名


葱苒、葱葵、山葱、丰芦、蕙葵、公苒、葱苒、葱炎、藜卢、鹿白藜芦、鹿葱、憨葱、葱芦、葱管藜芦、旱葱、人头发、毒药草、七厘丹。



图片




产地


1、藜芦:生于海拔1200-3000m的山坡林下或草丛中。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2、牯岭藜芦:生于山坡林下荫湿处。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和广西。


3、毛穗藜芦:生于海拔400-1700m的山地林下或高山草甸。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和山东等地。


4、兴安藜芦:生于草甸和山坡湿草地。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


5、毛叶藜芦:生于海拔2600-4000m的山坡林下或湿生草丛中。分布于浙江、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四川和云南。



性状鉴别


干燥根茎,短粗,表面褐色。上端残留叶基及棕色毛状的维管束。须根多数,簇生于根茎四周,长12~20厘米,粗约3毫米,表面黄白色或灰褐色,有细密的横皱,下端多纵皱。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粉质,中心有一淡黄色纤细的木质部,易与皮部分离,味苦辛。以根粗坚实,断面粉性者为佳。



性味归经


【性味】苦;辛;寒;有毒。

【归经】肺;胃;肝经。



功能主治


涌叶风痰;杀虫。主中风痰壅;癫痫;虐疾;疥癣;恶疮。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0.3-0.6g。外用:适量,研末,油或水调涂。



注意事项


体虚气弱及孕妇忌服。

1.《本草经集注》:黄连为之使;反细李、芍药、五参,恶大黄。

2.《纲目》:畏葱白。服之吐不止,钦葱汤即止。

3.《本草从新》:服之令人烦闷吐逆,大损津液,虚者慎。



相关配伍


①治诸风痰饮: 藜芦十分,郁金一分,为末。每以一字,温浆水一盏,各服探吐。(《经验方》)


②治中风不语,喉中如曳锯声,口中涎沫:藜芦一分,天南星一个(去浮皮,于脐子上陷一个坑子,纳入陈醋二橡斗子,四面用火逼令黄色)。同一处捣,再研极细,用生面为丸,如赤豆大,每服三丸,温酒下。(《经验后方》)


③治头痛不可忍:藜芦一茎,暴干,捣罗为散,八麝香麻子许,研匀吹鼻中。(《圣济总录》吹鼻麝香散)


④治头痛鼻塞脑闷:黎芦(研)半两,黄连(去须)三分。上二味,捣研为散,每用少许,入鼻中。(《圣济总录》通顶散)


⑤治黄疸:藜芦着灰中炮之,小变色,捣为末,水服半钱匕,小吐,不过数服。(《肘后方》)


⑥治老疟久不断者:藜芦、皂荚(炙)各一两,巴豆二十五枚(熬令黄)。依法捣,蜜丸如小豆。空心服一九,未发时一九,临发时又一丸,匆饮食。(《补缺肘后方》)


⑦治久疟不能饮食,胸中郁郁如吐,欲吐不能吐者,宜吐,则已:大藜芦末半钱,温水调下,以吐为度。(《素问病机保命集》藜芦散)


⑧治诸疯疮,经久则生虫:藜芦(去芦头)、白矾(烧灰细研)、松脂(细研)、雄黄(纲研)、苦参各二两(锉)。上药,先捣藜芦、苦参为末,入猪脂一斤相和,煎十余沸,绵滤去滓,次入松脂、雄黄、自矾等末,搅令匀,待冷,收于瓷合中,旋取涂之,以瘥为度。(《圣惠方》藜芦菜散)


⑨治鼻中肉渐大,气息不通:藜声三分(去芦头,捣罗为末),雄黄一分(细研),雌黄一分(细研)。上药,同研令匀,每用时以蜜调散,用纸拈干,展药,点于肉上,每日三度,则自消化,不得涂药在于两畔,恐涕落于药上。(《圣惠方》)


⑩治牙疼:纳菱芦末于牙子L中,匆咽汁。(喀千金翼方》)


(11)治自秃:末蓉芦,以腊月猪密和涂之,先用盐汤没,乃敷。(名补缺肘后方》)


(12)治头生肌虱:葫芦末掺之。(《亿斋直招方》)



相关论述


1.《纲目》:哕逆用吐药,亦反胃用吐法去痰积之义。吐药不一,常山吐疟痰,瓜蒂吐热痰,乌附尖吐湿痰,莱菔子吐气痰,藜芦则吐风痰也。


2.《本草经疏》:藜芦,《本经》主蛊毒、咳逆及《别录》疗哕逆、喉痹不通者,皆取其宣壅导滞之力。苦为涌剂,故能使邪气痰热,胸脯部分之病,悉皆吐出也。辛能散结,故主鼻中息肉,苦能泄热杀虫,故主泄痢肠,头疡,疥瘙,杀诸虫毒也。疮疡皆湿热所生,湿热不去,则肌肉溃烂,苦寒能泻湿热,则马刀,恶疮,烂淹,死肌皆愈也。味至苦,入口即吐,故不入汤。藜芦辛苦有大毒,服一匕则令人胸中烦闷,吐逆不止,凡脑中有痰次,或中蛊毒恶气者,止可借其上涌宣吐之力,获效一时,设病非关是证者,切匆沾唇,徒令人闷乱吐逆不止,亏损律液也。


3.《本经》:主蛊毒,咳逆,泄痢,肠游,头疡,疥瘤,恶疮,杀谐虫毒,去死肌。


4.《别录》:疗哕逆,喉痹不通,鼻中息肉,马刀,烂疮。


5.《药性论》:主上气,去积年脓血泄痢。治恶风疮、疥癣、头秃,杀虫。


6.《本草图经》:大吐上隔风涎,暗风痫病,小儿助。用钱匕一字则恶吐人,又用通顶,令人嚏。


7.《四川武隆药植图志》:治毒蛇咬伤及杀虫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藜芦
食物中毒后紧急催吐用藜芦
中药古今研究:藜芦
藜芦,见过吗?有毒,能祛痰,催吐,杀虫
藜芦的功效与作用
明 矾(《本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