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古人在书法当中可以减损笔画?

我认为,古人在书法当中可以减损笔画,那是为了汉字空间的完美。

汉字是一个固定的体格。不管是在什么立场上,只要确认汉字作为文字的表意性,就无法否定他对笔画结构在实用意义上的规定。每一个字是专指的、不可混淆的。要不然,我们的汉字就变成混乱不堪的大杂烩,既无法使用,也没有表意性可言了,这是与文字这一概念完全相悖的。甲骨文和陶器刻文之所以很难称得上真正严密的文字体系,秦始皇之所以在以武力征服六国之后,立即从事文字统一工作,其原因都是一目了然的。

书法以汉字为基础,这意味着手法在形体外观上不可能与文字的原则背道而驰。这很能理解,当我们立足于书法美学的立场,在书法作品的欣赏过程中,自然不应该强调字的正误、内容的对错等等文字上的问题而较注意其书法的表现性,但如果面对一副错别字充斥的手法,我们理所当然的也会觉得兴味索然。一个书法家即便在创作上有如何高层次的能力,但如果他是白字先生,亦足以令人大倒胃口并严重损害他的形象。这是一种非常微妙但又相当特殊的审美心理。

因此,字的笔画的正确作为书法的基础,谁说不带艺术色彩,但却以书法的艺术表现并非势不两立,他们可以而且应该相互携手合作。在书法强调自己的空间性格之时,汉字的笔画的正确几乎成了空间分隔的最基本的限制,任何一种分割都必须以字的准确无误为前提。楷书、隶书如此,草书亦如此。我们在此中看到的是一种有趣现象,艺术上的表现以实用理由为准。看似荒谬,实则深意寓焉!

所以我认为,古人在书法当中可以减损笔画,那是为了汉字空间的完美。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知错对,可以评论区相互讨论和指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京:由篆书对称美引发的思考
于钟华《唐代行书技法四十例》第二十七例——字与不字
怎样练好钢笔字
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古今书法教学刍议:对临摹教学的感悟,对“书学”兴废的追思!
字之美 演汉讲 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