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单不专业,单反更高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即便在手机的摄影技术越来越发达的现在,提及进阶的或是更专业的摄影设备,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相机。

大家应该都知道,现在的相机产品主要分为两个大的类别:单反和微单。

我们可以从对这两者称呼的差别中发现一件事,那就是许多人依然是拿着单反的标准来衡量无反。微单嘛,不就是更小一号的单反么?

不过,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许多对摄影不甚了解的用户看来,要提专业摄影,还得是单反相机。至于微单么……

不够专业。

画质不行。

还有的用户,则在知乎上开了这么一个有带节奏嫌疑的问题:

不过,作为理智的科技爱好者,关于微单和单反之间究竟有何种神奇的关系,还是有必要好好理理的。

单反、微单,区别到底在哪里?

要厘清单反和微单的关系,我们首先还是得认清一件事:严格来说,单反和微单并不是有并列关系的相机种类。单反的全称是“单镜头反光式取景照相机”(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但如果我们犯了“顾名思义”的错误,很容易将微单视作是“微型单镜头反光式取景照相机”。

其实,我们现在常说的微单相机,基本上都属于“无反光镜可换镜头相机”(Mirrorless Interchangeable Lens Cameras),简称就是“无反”。至于为什么现在微单的名字大行其道么,小黑觉得在这里没有什么研究的必要,这一称呼流行的原因,更多还是商业行为和约定俗成的共同作用。

▲ 索尼在其α7R IV的英文介绍中,就明确了“无反”这一属性

当然,我们也不必去强求到底应该怎么称呼这一类相机,毕竟连索尼中国都在官网上用“微单”来称呼这一类相机,还打上了TM标。

从单反和微单的全名中,我们其实可以看出这两者的最大区别,就是是否依靠反光镜进行取景。

单反全称中的“反光式取景”,是指在机身中有一个反光板和一个五棱镜,这两者是单反相机的核心部分。

▲ 将单反的镜头卸下,那块斜着的镜子就是反光板了

将单反的镜头卸下,露出的一块倾斜安装的镜子,就是反光镜了。光线透过镜头之后,再通过这块反光板折射到上方的五棱镜,最后反射到机身上方的光学取景器中,供我们观察场景、取景构图。

▲ 由于光的特性,光学取景器只能设计在镜头正上方

而将微单的镜头取下,我们并不会看到反光板的存在,能看到的是一块方形的元件。

这就是传说中的感光元件了。在微单相机(其实也包括手机)中,取景、对焦、测光、曝光,整套流程都是依靠这块感光元件进行的。

关于感光元件的基本知识,小黑曾经在《一亿像素和大底大像素,手机拍照到底挑哪个?》中有过介绍,大家可以温故而知新。

上面这张图向我们直观地展示了两种取景模式的不同之处。其实,单反和微单的区别仅仅在于取景方式的不同,这两者在实际拍摄方面并没有什么优劣差别,也都需要通过感光元件处理许多数据。

硬要说的话,感光元件的优劣,决定了现在的单反和微单成像质量的优劣。

微单不如单反专业的成见是怎么来的?

既然单反和微单的区别仅限于取景模式,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会有许多人还认为单反比微单专业呢?

小黑觉得,这个问题还得归咎到信息的滞后上。

微单出现的时间,是单反相机全面超越胶卷相机,并开始巩固其统治地位的2008年。刚好是在那一年里,松下发布了史上第一款微单相机:Panasonic Lumix DMC-G1。

作为第一款微单相机,G1在当时拥有相当完善的功能设计:可翻转的液晶显示屏、不错的反差对焦以及与单反接近的操控性。

但在性能上,G1自然无力与当时如日中天的单反相抗衡:标称最高达3200的ISO,在超过800时拍出的照片就不太能看了;在尼康D90已经发布了可拍摄视频的单反时,G1还固执地觉得相机只应该用来拍照。再加上当时的感光元件技术尚未成熟、电子取景模式耗电量巨大等问题合在一起,让G1在当时,只能夹在卡片机及单反这一鄙视链的当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也无怪乎普通用户会有“微单不够专业”这样的想法了。

▲ G1的后续机型GF1是许多记者首选的备用相机

即便在之后的数年里,松下和奥林巴斯的微单相机常常因为其便携性和足够的画质成为摄影师们的备用机型,但他们的主力机型始终还是单反相机。

到了2012年,奥林巴斯终于推出了对单反有一定挑战力的微单:OMD E-M5,但遗憾的是,早在两年以前,一款与相机行业毫无关联,却对未来的摄影领域产生极大影响的产品上市了,那就是经典手机机型:iPhone 4。

▲ 2010年iPhone 4发布会

iPhone 4依靠着其500万像素的iSight摄像头,以及App Store中各种风靡全球的社交应用,迅速改变了相机行业的面貌:原先作为入门用户首选的卡片相机迅速被拍摄性能越来越好的智能手机取代,同时,他们的注意力也不会再在相机领域停留。

这就造成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明以α7系列为代表的微单已经在绝大多数方面与单反在伯仲之间,长期没有关注过相机领域的普通用户,还是觉得用微单是不够专业的事情。

单反Vs微单,优缺点各有哪些?

为了直观地展示目前常见的中高端全画幅单反和微单相机:佳能5D3(2340万像素)和索尼α7 III(2420万像素)在摄影和视频方面的性能究竟有什么差距,小黑特地做了一段小视频供大家对比。

相信通过上面的视频,大家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照片的画质、后期处理的宽容度(简单地说就是后期能调整的空间)上,现在的微单与单反没有什么太大的差距。

视频拍摄方面,微单则相对更有优势。在视频中,小黑将两款不同相机拍摄的视频慢放,大家就可以看出同样是1080P的分辨率下,两台相机所拍摄的120帧和30帧视频有什么不同了。

这不仅是因为两类相机不同的机械结构,也和单反相对不重视视频功能有关。

▲ 单反拍摄视频需要将反光板抬起,用微单的方式拍摄

既然单反和微单在性能上不分伯仲,那么作为我们普通用户,应该如何选择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小黑觉得有必要先说一说这两者各自的优缺点。

首先,是单反的优点。

对于一款可换镜头相机来说,拥有完善的镜头群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对不同的场景,我们需要不同焦段的镜头来满足它们的拍摄需求。而镜头群的完善,是需要时间的积累才可以实现的,因此至少到目前为止,作为后起之秀的微单在这一方面离单反还有差距。

▲ 至少在目前,单反还有更完善的镜头群

其次,就是取景方式的不同。一般来说,现在的单反都会支持光学取景和电子取景两种取景方式,但大多数用户还是习惯使用前者,毕竟从胶卷时代开始,大家用的就都是光学取景了。

而光学取景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不用通电,进而让相机拥有更长的续航时间。这就对那些一天要按几百上千次快门的用户来说异常友好了。

▲ 近几年的单反也都会加入电子取景功能

但微单也有着自己的优势。

首先,在取消了反光板系统之后,微单可以将其体积做得更加紧凑、轻巧。我们可以从全画幅单反和微单的外观对比图,直观地了解这一点。

另外,电子取景虽然有着影响续航这样的缺点,但对没有摄影基础的用户来说更加方便。因为他的取景方式是所见即所得的,也就是说,实际拍摄的图片,和在屏幕上看到的基本上是一致的。

因此,不够了解各项参数对拍摄效果有什么影响的新人,可以很简单地上手学习,至少不会拍出一些奇怪的照片来。

综上所述,对想要购买相机的入门级用户,小黑可以非常确定地回答你:选择微单。

一些关注相机行业的大佬们,还会列出数据,证明单反与微单未来的不同道路。

佳能5D系列停止开发、EOS-1DX3和尼康的D6都被传将是最后一代单反,这些消息都为“未来是微单的”这句话提供了佐证。

而微单在目前的短板,也并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天堑。比如说,在索尼α7R II及以前机型上饱受批评的续航问题,也随着电池的优化更新,被基本解决了。

▲ 被专业网站DPReview编辑评为2017年度摄影产品的Sony NP-FZ100电池

至于镜头的问题么,就像小黑在前文中所说的,完善的镜头群,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能实现,所以,在不久的将来,微单也一样会拥有如单反相机一样的镜头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单反相机和微单的最大区别在哪里?
影楼会用微单拍照片吗
浅析微单和单反的差异区别
单反和微单相机的关键区别
从感光芯片的画幅和取景方式选择数码相机—兼谈单反、单电和微单
扫盲:微单和单反到底有什么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