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类史上23次巨大自然灾害:除了面对,别无选择
userphoto

2023.06.11 山东

关注

原创 法治周末报 法治周末报 2021-05-22 15:43 发表于北京

收录于合集#周末书话37个

虽然近年来人类在减灾方面略有小绩,但自然灾害的破坏力依旧触目惊心

《改变人类历史的自然灾害》

作者: [英] 乔恩·怀特

译者: 张顺生 / 朱敬

文 | 禾刀

责任编辑 | 尹丽

5月21日夜间、5月22日凌晨,云南大理州漾濞县、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先后发生地震,震级分别为6.4级、7.4级。灾情牵动着人们的心,一时间,死伤人数、救灾情况、避险经验等消息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几乎每时每刻,人类都在与艰苦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回顾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直面自然灾害的奋斗史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摧毁了庞贝古城,约有2000人死于非命。庞贝人的尸体腐烂后,火山灰保持着他们的骨骼形体。考古学家通过将石膏倒入这些尸骨的缝隙中制成了庞贝人的人体模型。图片摘自《改变人类历史的自然灾害》

《改变人类历史的自然灾害》一书撷取人类历史上23次著名的自然灾害,运用大量详实的数据,极富冲击力的图片,诸多细节素材,展现了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的一次次重创。在这23次大灾难中,首当其冲的是大地震(7次),其次是风暴和飓风共6次,火山爆发 4次,病毒和水灾各2次,旱灾、高温和火灾各1次。

在自然灾害面前,无论多么繁华的人类文明,均不堪一击。近的如印度洋海啸、日本东北地震和福岛核泄漏事故,还有眼下人类正在遭遇的新冠肺炎病毒,无一没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

不过,自然灾害纵然可怕,但人类也并非无可作为。阅读本书,就像是倾听人类抗灾减灾的暮鼓晨钟。

如影随形的自然灾害

中国有大禹治水的历史传说,希腊则有宙斯掀起洪水的神话。除了洪涝灾害,历史记载的还有地震、传染病、旱灾等自然灾害。

据联合国2015年的一份报告,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400万人因自然灾害而无家可归。报告同时还警告,今后自然灾害对人类的打击将有增无减。另有消息称,全球每年会发生2级以上的地震12000次以上,其中6. 5级以上的大地震约100次左右。世界银行2017年的一份报告结果则显示,全球自然灾害每年造成的损失高达5200亿美元,而我们生活的亚洲则是自然灾害袭击最多的洲际。

2008年5月2日,“纳尔吉斯”热带风暴席卷缅甸南部,由此产生的风暴和洪水摧毁了伊洛瓦底三角洲大部分地区。这次灾难以及随后暴发的疾病,加之政府反应的不积极,造成138366人死亡。图片摘自《改变人类历史的自然灾害》

有人曾对2020年全球发生的自然灾害破坏程度进行梳理后认为,首当其冲地非新冠病毒莫属,接下来依次是澳洲森林大火、东非蝗灾、菲律宾火山爆发和南极气温异常升高。这些灾害有的在全球蔓延,如新冠病毒。有的虽发生在一地,但引发“蝴蝶效应”在所难免,如澳洲森林大火、菲律宾火山爆发和南极气温异常升高等。

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自然灾害——温室效应。有证据表明,日渐加剧的温室效应已导致地球冰川融化加速。而海平面的上升,不仅会淹没“低地”地带,同时还会给全球气候带来更多不可预测的灾难。

自然灾害的最大危害当然是高伤亡率。书中提到的黑死病曾造成7500万至2亿人口死亡,而海地地震死亡人数达到惊人的31.6万。一幅印度洋海啸的照片令人印象极其深刻:大多数人被眼前大海瞬间卷起的巨浪惊得目瞪口呆,只有极少数人在逃生。然而,巨浪近在咫尺,逃生很可能成为无谓的“挣扎”。

除了会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外,自然灾害还常常会摧毁人类赖以生活的家园,致使无数人流离失所。同时,因为卫生条件难以得到保障,灾区极易滋生病症,正所谓大灾后往往有大疫。自然灾害还可能滋生其他次生灾害,如2018年的汶川大地震就曾制造了一些堰塞湖。因火山爆发和地震等原因,导致江河断流或泛滥的灾难亦不鲜见。

在地球46亿年的生命史中,没有哪一刻不在运动。也正是因为地球运动,才缔造了今天生生不息的大自然,才会有无数生物包括人类的出现。在前人类时代甚至更早的时候,自然变化亦司空见惯。这种变幻从不会顾及人类喜恶,地球本来就是这样模样,未来仍将如此。

未雨绸缪比救助更有效

越是重大的自然灾害,越可能导致重大的破坏性。人类现今确实无足够能力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认知高低和应对方式,往往也会影响到灾害的破坏程度。

2010年的海地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虽然人类无法准确预报地震,但对这场地震也并非毫无察觉。本书指出,地震发生的两年前,在第十八届加勒比海地质学会议上,一个研究小组通过对数据分析后预测,海地将要爆发一场7.2级地震。

应该说,“政府部门对此并非充耳不闻”,甚至也与科学家会面,但海地政府面临“多年政治内斗以及自霍乱爆发以来普遍存在的不信任感,使人们意识到真正的改善,如确保新建筑具有抗震功能等,在现阶段几乎不可能实现”。

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但地震致死率在全球处于较低水平。自1994年东京大地震后,日本便开始加固建筑物并进行定期地震演习。日本地震预警系统精确度列全球前茅,全国配有一万多个传感器,“视震央位置不同,最多可以替民众争取到30秒的应变时间”。

另外,“日本的防灾意识也是首屈一指,不仅政府严订建筑法规,规定地基深度以及耐震建材要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装有手电筒、饮用水、口粮、电池、收音机、现金、急救包、打火机、蜡烛、手套、口哨等危急用品的'逃难背包’”。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持续6分钟大地震,震级达到9级,余震总数为1450次。地震导致福岛核泄漏事故。截至2011年日本开始震后复苏,灾难已导致15894人丧生,另有2500人下落不明。图片摘自《改变人类历史的自然灾害》

对火山爆发的科学研究,也提供了很多有效防范案例。本书提到的1991年菲律宾吕宋岛皮纳图博火山爆发,正是“由于科学家们的早期预警行动,估计挽救了约2万人的生命”。同样是火山爆发,有的地方则“睁着眼睛”步入灾难的深渊。

1985年,哥伦比亚阿尔梅罗火山爆发,此前多方虽有发声,但“他们的说法推三阻四、自相矛盾,他们的决定优柔寡断、模棱两可”。结果是,人们对这个即将爆发的火山根本不屑一顾,有的政府官员甚至愚昧地抵制科学家的警告。让人更加大跌眼镜的是,“即使在灾难发生后,政府官员自相矛盾的声明仍困扰着救援工作,并造成了严重伤害”。

前几年有部大片《完美风暴》,电影中展示的风暴就像是大自然的收割机,风暴所及之处,遍地狼藉。现实中确实发生过类似的“完美风暴”,即1992年横扫巴哈马群岛、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墨西哥湾沿岸的飓风“安德鲁”。

虽然这次风暴威力史所罕见,但由于佛罗里达州“当局几乎撤离了120万人(有些是被强行疏散)”,结果仅导致65人死亡。本书指出,“65名死者无疑是个悲剧,但是若没有进行人员疏散,死亡人数会更多”。由此可见,未雨绸缪比救助更有效。

减灾之路依旧漫长

自然界从来不只有风调雨顺,自然灾害本就是地球自身规律的一部分。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几乎每时每刻,人类也在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诸多恩赐。

人类自诞生以来,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自然灾害抗争的努力。正因这样,才诞生了天气预报、避雷针等。

应对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减小损失,尊重科学毫无疑问重中之重。绝大多数自然灾害,以目前人类所掌握知识,尚不足以全面认识。但科学观测可以在地震、火山爆发、飓风等灾害中提供宝贵的预警,哪怕只是争取极短的数秒时间,亦能大幅减少人员伤亡。

2005年8月23日,飓风“卡特里娜”淹没了美国新奥尔良大部分地区,造成1836人死亡,成千上万人流离失所。图片摘自《改变人类历史的自然灾害》

汶川地震后,我国在震区安装了大量地震监测设施,建立了地震预警系统。这种系统在后来的地震中效果明显。如在2017年8月8日的阿坝州九寨沟县7级地震中,汶川电视台提前40秒发布预警。

自然灾害发生后,坚强有力的应急救援体系是最大限度减少伤亡的重要保障。应急工作一方面需要常备专业机构,配备先进救援设施,这是提升“黄金72小时”救援能力的关键所在。在近年来的国际救援中,各国越来越多的专业救援队伍功不可没。另一方面有必要开展全民性应急演练。汶川地震中,四川省绵阳市安县桑枣镇桑枣中学2300多名师生,在1分36秒的时间里提以全部安全转移,归功于校长叶志平坚持在该校开展应急逃生演练。

灾后救助,既考验国家实力,也考验政府的组织能力。积极开展灾后自救确有必要,更重要的是动员社会力量,为灾区迅速提供精准支援,这样才能帮助灾区以最快速度实现重建。

汶川地震后,我国采取对口支援举措,在极短时间内帮助当地建设了大量具备一定抗震能力的住房,帮助震区实现了抗震的升级。

总之,只要地球还在,自然灾害便会继续。除了面对,人类别无选择。虽然近年来人类在减灾方面略有小绩,但自然灾害的破坏力依旧触目惊心,人类减灾之路依旧漫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1自然灾害及其特点(教案)
自然地理学|10-1 自然灾害的特点与类型【复旦赵斌教授公开课 | 图文课件】
地球上最危险的10大自然灾害,800年前的一场灾难造成83万人死亡
张经纬︱灾害面前,人类该如何面对
日本人形机器人英雄救美!秀肌肉也有反萌差,舞蹈好也善举哑铃
20张大自然恐怖的毁灭力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