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立冬

我的书架上放着一本《道德经》。这本书大概只有五千字,可以用45分钟读完,也可以读上整整一辈子
《道德经》的作者,传说是老子。老子大概生于公元前571年,有关他的史料非常少。他曾经在周王朝所在的首都洛阳担任王室图书馆馆长因此读了很多的书,知识非常渊博。孔子把他比喻为龙,高深莫测,神秘而伟大。
传说他活了101岁。在他86岁的时候,他不满周王朝的衰败,也忧伤于人们不理解自然之德。为了寻求更彻底的孤独和彻底领悟自然,他骑着水牛向西,走向西藏的方向。在经历河南与陕西交界的狭窄通道函谷关时,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对他崇拜至极,非常高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当一系列劝说失败后,他让老子至少留下他信仰的记录给这个他即将遗弃的文明。老子答应了他的请求,在告退三日后,再次见面时带了一本五千言的小书,即是《道德经》。随后,他骑着大青牛向西,再未有任何后来的消息。
打开《道德经》,一切的表现和内涵都是围绕“道”来展开的
地球为什么会有人类?地球为什么围绕太阳公转形成了一年四季?月球凭什么围绕地球公转?这些运行规律是谁制定的?太阳系和银河系为什么一定按照某种规律在运行?
”如此广阔无边而难以揣度,甚至根本无法想清楚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道”的确是万物的基础和生命的来源,最终万物也是归于它。

道是终极超越的,也是永恒的。正因为我们知“道”,所以我们会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们会说: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们会说:离离原上草,春风吹又生;我们会说:没有一片树叶因为它的美丽而不落下,没有一朵鲜花因为它的芳香而不凋零;我们又会说:没有一个生命不会老去,也将必然逝去。……
“道”是残酷的,但终究是仁慈的。它赋予万物以生命,我们称它是“万物之母”。《道德经》的第一篇即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我们可以把“道”归纳为三重涵义或者三个层面。
第一, 是宇宙存在的深刻意义和内涵。为什么银河系在围绕黑洞运转,而太阳围绕银河运行一周要2.3亿年。太阳系的行星为什么要按照特定的规律来运转。最深刻的“道”,过于辽阔、伟大和深奥,超乎人类的理解。
第二, 道”终将以我们理解的方式呈现了出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以此循环罔替。
第三, 人类的生命之“道”。人类如何看待生命,人类是遵从“道”还是违反“道”,我们如何应对和理解生命中出现的悲欢离合,如何来面对新生和死亡是忧伤焦虑,还是从容“放下”
第一个层面的“道”,是科学和宗教的终极交汇点。无论是佛陀、耶稣、大梵天,还是爱因斯坦、牛顿、霍金,都汇聚到了这个层面。

第二个层面的“道”,是道家所谓的“智慧”。即如何轻松愉悦的生活,主要表现在人和自然的关系。生命应该避免无谓的消耗、摩擦和冲突。《黄帝内经》记载的这些规律和方法,是如何让人们尽量的保持身心健康,避免无谓的消耗。而且特别强调,短时的愉悦很可能是长时间的痛苦,教导人们应正确的予以识别。中国的道家有很多的养生方法,呼吸、吐纳、断食,八段锦、五禽戏,很像印度的瑜伽修炼,即如何维护身心健康。
道家主张个人的生活方式与“道”一致,如同潮头的波浪,欣然享受其任意的流动,不做抵抗
第三个层面的“道”。反应了“好”与“坏”,“善”与“恶”的一体性。好坏、善恶均是事物的两面,不存在对立。正如《塞翁失马》那样,每一次不幸的消息后面都有好消息,而每一次好消息后面紧接着坏消息。
甚至面对生死,“道”也认为是生命的自然互补平衡。正如庄子妻子去世时,他鼓盆而歌。朋友们感到惊诧,庄子却说:我的妻子刚去世时,我也感到悲痛绝望。但当我意识到,她出生以前并没有身体,我逐渐明白让她出生的变化最后也令她死亡。我所失去的只是她在天地间的床上睡去而已。大哭大叫的做法,违背了自然法则。
《道德经》多次提到了“水”。老子认为:水最能体现“道”的特点。水不显露突出自己,但却滋养了万物。水没有具体的形状,适应能力极强,它总能适应承载它的容器并寻找最低的地方。水性不好的游泳者对水又拍又打,而水性好的人只是静静的漂在水面。《道德经》的第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无限的柔和,意味着无限的坚强。《道德经》的第七十八章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老子的思想时刻提醒我们:没有压力的行动,没有争辩的说服,没有炫耀的辩论,没有胁迫的达成结果……..。不考虑收获的播种,因为“播种”本身就是一种辛苦的乐趣。水通过“无为”的静止而达到清澈,最伟大的智慧是“无为而不为”。
如同阴阳本身彼此不可分割、相互包容和持续转化一样,道家和儒家代表的中国哲学的两极。孔子强调入世,老子强调出世;孔子通过伦理、纲常来确定人和人的关系,老子则主张超越关系;孔子强调礼仪,老子则推崇自然随性孔子聚焦于人,老子则主张人的超越;孔子徘徊在社会之中,老子则漫游在人间之外。
生命之中的所有东西经常在这两极当中伸展,失去一极,生命将缺乏光彩
正如同中国历史上李白、陶渊明、王维、苏东坡的诗句一样,所有脍炙人口的诗句都在人间和自然中转换、超越、升华。如苏东坡的:“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如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命中,极少有人能修炼到完美的境界,也极少有人能免遭人生的痛苦,恐惧、担忧、愤怒、爱恋、憎恨是人生的常态。老子指出的“道”,时时刻刻在内心启迪着我们,令我们深受鼓舞。他给我们预备了心灵最后的一块“乐土”和“自留地”。在执着痛苦之时,能提醒我们勇敢的“放下”;在“执迷不悟”时,提醒我们退一步海阔天空;在欣喜时,提醒我们冷静;在人生低谷悲观时,给我们以解脱;在面对死亡时,给我们勇气以及祥和……
“道”的简洁、豁达和智慧引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走向内心和宁静。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是为冬天空中回荡着一股内敛、超脱宁静的气流

1. 点击这里,报名参加线上直播《迈入中医之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善若水”这个成语很常见,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它的含义?
圣人之道以曲字和鬼神二字为核心,因为阴阳就是道
百川论道 | 老子
《道德经》中的水意象
【董平】“儒道互补”原论
浅析儒家和道家的生死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