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毕业6年,他就评上了高级职称…
 

从骨科的关节创伤、脊髓足踝,到ICU、神经内外科、甚至产科、呼吸科,每一个科室的康复都由康复医学科跟进,这真正实现了国家医疗制度建设上提出的康复医疗人员“归口”,“是一种非常完美的康复医学发展模式”。


作者 | 丹萌

来源 | '医学界'微信号


细算起来,刘刚从毕业至今,工作“不过”11年,但早在5年前,他就获得了高级职称。


“我当时可能是业内最年轻的科主任吧。”说起这话,刘刚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2006年,他针灸学博士毕业,搭上了中国、尤其是广东康复医学飞速发展的列车,中医和西医康复无论在临床研究还是科室规模上都突飞猛进,他也顺利进入了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当时,这里是全国康复医学科病床数最多的医院之一。


在当时,康复医师对科研的关注度普遍不高,博士学历更是少见,而刘刚始终“临床科研两手抓”,工作6年就顺利拿到了高级职称,逐渐接手科室运营管理。


工作量最大的时候,刘刚博士负责的部门有6个病区,约300张床位。


相比之下,当时的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下称南医三院)的康复医学科在全院的地位就“边缘”得多了——整个科室只有一个高级职称的医师,多数只是低年资住院医师,由于不注重科研、教学很多医生无法晋升职称,前进得跌跌撞撞。


南医三院是广东省骨科医院和广东省骨科研究所,骨科实力强劲,但刘刚初到这里任康复医学科主任时,病人来骨科看完诊、开完刀,往往要另寻适合术后康复的医院,劳心劳力。


“好在有医院领导的支持,南医三院康复科树立了‘大康复’概念,从骨科的关节创伤、脊髓足踝,到ICU、神经内外科、甚至产科、呼吸科,每一个科室的康复都由康复医学科跟进,真正实现了国家医疗制度建设上提出的康复医疗人员‘归口’。”刘刚说,“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完美的康复医学发展模式,而且当时在国内还相对少见。”



把“落灰”设备的使用编成国内第一本专著

开展围手术期康复,鼓励康复医师跟手术


怎么让这一“完美模式”充分发挥作用?


依托南医三院骨科的优势,刘刚所在的康复医学科大力开展围手术期骨科康复及运动医学康复,尤其是围手术期康复,在全国都乏人研究,但在南医三院却开展得风生水起,“我鼓励大家亲自上台观看骨科手术,这样更有利于我们了解手术过程,开展早期康复的介入。”刘刚说,“早期康复能减少后遗症期功能障碍的出现,除了解决后遗症造成的功能障碍,我们更应该预防后遗症的出现,因为后遗症的治疗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我们还是应该尽可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他们创新性地制定了不少围手术期骨科康复临床路径,并在全国推广;技术层面上,也大胆探索,比如他们在实践中发现,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与核心肌群力量有着密切联系,而核心肌群训练一直是康复医学领域的热点,也是难点。


和很多医院一样,南医三院引入了悬吊设备,在当时,悬吊治疗技术多用来处理慢性下腰痛患者,应用面有限,甚至有很多医院的康复科买了设备,因为操作复杂,直接搁置“落灰”。


刘刚的团队却清楚看到这一技术对于训练核心肌群的效果和潜力,开始对一些脑卒中、脊柱损伤、骨关节疾病患者尝试进行悬吊治疗,一处处关节、一个个动作,慢慢摸索调整。“现在很多人见到我们会问,悬吊治疗技术还能治疗中风吗?还能治疗脊柱损伤吗?他们都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事,但在我们的实践中发现,这完全可行。”



为了推广悬吊设备的使用,他们还将悬吊治疗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操作系统地汇编成书,前后历时10个月出版,成为了国内有关悬吊治疗技术的第一本专著。


打造团队5年,5个高级职称,3项国自然基金

有人专心科研,有人专注临床,成果团队共享


南医三院的康复医学科实现了康复人才“归口”,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毫无疑问,更有利于学科的发展,但“专业”的团队却来之不易。


为了培养康复医学人才,刘刚来到南医三院后,立即选择择优引进、外派交流和自主培养“三管齐下”,短短几年间,南医三院康复医学科引进4名博士,招收6名硕士,已有5人获得高级职称,并申请到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刘刚始终认为,无论对于个人进步还是科室发展,临床与科研两手都要抓,“在国内,医生如果完全不做科研,不仅对职称晋升有影响,更重要的是,科研和临床其实是相互促进的,做科研,能够督促我们更好地关注临床热点,给临床工作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他当然理解医教研三位一体的压力,因此,在南医三院康复医学科,团队成员各有分工。刘刚允许热衷于临床的同事专心从事临床工作,随访患者、搜集数据,再交由科研能力较强的同事专门分析研究;部分能够平衡临床和科研的同事,便两头兼顾。


不同的分工也意味着不同的绩效考核方案,极好地打破了传统公立医院习惯的“大锅饭”分配方式。精细化管理,能够保证多劳多得,也激发了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当然最后无论是科研还是临床的成果,我们整个团队是共享的,既保证了临床的疗效,又能在科研上做出成绩,这一思路短期内给我们的科室建设带来了显著的好处。”刘刚解释道。


尽管总体而言,南医三院康复医学科还是一个年轻的科室,但骨科康复技术层面已经与国际全面接轨,在国内也小有名气,甚至业内有人提名我国骨科康复最好的医院时,会用“北有北医三院,南有南医三院”来肯定他们的康复水平。


在刘刚看来,康复医学是在帮患者实现“更有质量的生活,更有尊严的生活”,甚至,“是在帮病人争取平等和自由的权利”,对患者、家庭、乃至社会,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们的目标始终是视野国际化、标准一流化、人才综合化、文化本土化。中国的康复医学发展,一定结合中国特色,广东的康复医学发展,一定要有岭南传统文化特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医三院进修记
【大综合 强骨科 | 科室巡礼】​​康复医院神经脊柱病区
骨科查体概述(上)
王炎强:医教研齐头并进的医学博士
康复医学高级职称考试-脑性瘫痪二|山河医学网
如何利用冲击波治疗仪打造建设医院疼痛康复核心科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