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报告】“神秘”的酶标:医生带你解密病理报告

作为一个病理科医生,朋友圈常常遇到朋友发消息询问“病理报告读不懂……,免疫酶标是个啥?”在日常诊断工作中,我们有时也会通知患者:“XXX(疾病名)与XXX(疾病名)难以鉴别,需要做免疫酶标进一步确诊。” 那么,“酶标”究竟是个啥?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说说。



小章28岁,胃部不适有半年多了,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体重就下降了18斤,最近几天甚至出现饭后呕吐的症状,在医生建议下,他做了胃镜检查,消化科医生在胃镜下钳取了4块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组织细胞学检查。检查后,小章和家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病理结果,可2天之后病理医生却告知小章:病理结果目前无法明确,需要做免疫酶标后才能确诊。小章纳闷了:什么是“免疫酶标”?为什么要做酶标检测才能确诊呢? 


什么是酶标?

酶标,又被称为免疫酶标、免疫组化标记,是酶标记免疫组织化学的简称,这是一种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和特殊的标记显色技术,来定位组织和细胞中某种物质表达以对疾病进行精准诊断的方法

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借助显微镜(包括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显像和放大作用,可以在细胞、亚细胞水平对特定抗原或抗体进行定位、定性或定量检测。


为什么要做酶标检测呢?

那用处可大着呢!

随着精准医学,个体化诊疗要求不断提高,以光镜诊断为基础的传统病理学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同时也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免疫组化技术因为特异性强敏感度高操作简便并且将形态学改变与功能和代谢结合起来等优点得到了最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到目前为止,临床常用的免疫酶标标记多达300余种,尤其是在肿瘤病理学中已经成为常规的诊断方法,它不仅提高了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而且在探讨病因和发病机制、组织起源、功能分类、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等各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功用”包括:

1、用于判断疾病的病因:如用免疫球蛋白类标记(IgG、IgA、IgM)来确定免疫源性疾病病因;检测病毒抗原的表达如检测到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cAg和HBVDNA)在慢性肝炎、肝硬化、癌旁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中的阳性率。

2、用于判断细胞起源或分化,从而判断疾病性质:一些肿瘤细胞来源长期存在争议,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标记判断,如颗粒性肌母细胞瘤,曾被认为是肌源性的,但该肿瘤肌源性标记阴性,而神经性标记阳性,证明为神经来源(可能来自神经鞘细胞)。

3、用于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及分型:传统的乳腺癌根据ER、PR、HER2和Ki-67四个免疫酶标标记的表达情况,可以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基底细胞型(三阴型乳腺癌属于此型)4个类型,各分子亚型间在基因特征、发病年龄、临床特征、恶性程度、治疗敏感性及预后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4、用于治疗用药的选择和评估:例如乳腺癌ER/PR阳性表达与激素疗法相关,而HER2过表达与赫赛汀治疗相关;ALK表达与克唑替尼治疗肺癌相关。

5、用于判断疾病预后即预测疾病的可能病程和结局:如增殖指数标记物Ki67对许多类型肿瘤的预后具有指示作用。

6、用于研究细胞周围的微环境及代谢产物:如检测CD34/CD31表达在肿瘤微血管形成的密度反映肿瘤生长浸润的能力。


什么时候需要做酶标检测?

我们还是以小章的胃镜活检病理为例具体讲述。

我们人体的组织器官都是由数以亿万计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按照特定的结构功能排列,虽然种类成分复杂但是排列整齐有序。如显微镜下正常胃粘膜组织是这个样子的,可以看见整齐排列的粘膜腺体,细胞形状很规则,少量炎症细胞分散分布在间质中。(这个结构我们病理科医生看着就很舒服!

小章的胃活检组织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看到:胃粘膜正常的腺体结构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呈巢状生长的细胞,弥漫分布在胃粘膜全层,这些细胞大小不一,形状非常的不规则,病理学上称之为细胞异型性明显。

由于丧失了典型的组织结构特征,这样的细胞形态就需要病理医生考虑对几种细胞形态相似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这些异常细胞是上皮来源的癌细胞?是淋巴造血系统来源的淋巴瘤细胞?还是间质来源的上皮样的肉瘤细胞?这时只要对小章的活检组织进行进一步免疫酶标检测,找到这些细胞的蛋白表达特征,确定细胞的来源和性质,就能得出准确的诊断结论。

小章酶标结果给出了最终答案,这些异型性显著的大细胞表达了上皮特异性的蛋白标记CK,是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很不幸,年轻的小章的诊断结果为:腺癌,分化较差,这预示了他的预后不乐观。幸运的是,因为确诊及时、准确,小章胃部肿瘤还没有播散到胃周围的淋巴结和腹腔其它器官内,可以进行根治性切除。华山医院普外科专家为他尽快施行了远端胃大部切除手术,术后配合规范化化疗。术后一年,小章来到医院复查,肿瘤没有复发,治疗效果很理想。


“精准诊断”
  为“精准医学”护航  

当前,“精准医学”备受关注,它是一种将个人基因、环境与生活习惯差异考虑在内的疾病预防与处置的新兴方法,精准医学核心任务的前提就是精准诊断。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应用于病理诊断,如荧光原位杂交技术、PCR、基因芯片、DNA测序等,这些新技术都为探讨肿瘤的异质性、治疗靶点选择、预后评估及个体化治疗等提供了新的启示。


华山医院病理科 

华山医院病理科是上海市首批病理专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之一,科室在乳腺病、肝病、消化系统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等病理亚专科方向具有诊断特色和优势,年常规检查数量达5万余例,此外,科室常规开展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子病理检测、疑难病理会诊等检测项目。


作者介绍

樊洁,博士,华山医院病理科主治医师,从事临床病理诊断工作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病理诊断经验,尤其擅长消化道肿瘤及胰腺疾病的病理诊断,主持及参与国家级基金5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名医就在您身边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是为自己,如何学好病理学?
免疫组化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
2020年病理诊断行业分析报告
我们病理科为什么要做免疫组化?!
卞修武院士:为什么肿瘤病理组学尤其需要重视大数据顶层设计
“病理切片”出世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