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襄阳市直单位全面推行“大科室制”
【内容摘要】  在襄阳市纪委(监察局)等13个市直单位成功试水“大科室制”改革后,3月14日起,这一改革在市直各单位全面推开。

  【襄阳政府网消息】在襄阳市纪委(监察局)等13个市直单位成功试水“大科室制”改革后,3月14日起,这一改革在市直各单位全面推开。


  据介绍,在“大科室制”改革前,被纳入试点的13个市直单位共设置内设机构164个,科室改革后,共设内设机构110个,总量减少接近三分之一。


  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我市将精减、合并、重组市直单位内设机构,全面推行“大科室制”。改革基本原则包括:内设机构精减一般不少于30%,每个科室人员不少于3人,机关编制在10名以下的,一般不设内设机构或只设1个综合科室;统一规范内设机构名称和规格,除办公室外,其他内设机构原则上称“科”,不高配级别;坚持精简精干、综合设置,对职责交叉、职能相近的科室予以整合,职能弱化、职责单一的合并到职能较强的科室;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到一个科室,原则上单独设置行政审批科;人事、监察、离退休工作等原则上由一个综合性科室负责。此外,执法支队实行单独设置,不作为机关内设机构;机关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团组织按各自章程设立,不列为内设机构;直属机关党委不作为内设机构。


  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虞国旗在部署改革时强调,“大科室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整合和优化内设机构设置,理顺科室之间的职责关系,达到提高办事效率,提高行政服务效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效果。市直各单位要把握时间节点,统筹谋划推进,以坚决的态度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单位所有干部的调整、人员编制一律冻结。改革期间,所有内设机构的整合均不得涉及升格和领导高配。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仲初主持会议。

 

另讯:“大科室制”改革范围划定

 

   【襄阳政府网消息】昨日出炉的《襄阳市市直单位“大科室制”改革实施方案》,对此次改革的范围、时间等进行了明确。


  改革范围:除“大科室制”改革试点单位市纪委(监察局)、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市粮食局、市房管局外的市直党政群机关。(一)党委机构(11个):市委机要局、市610办、市委政研室、市台办、市编办、市直机关工委、市信访局、市委老干局、市档案局(馆)、市委党校、市史志办。(二)政府机构(34个):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农委、市民宗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人社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城建委、市城管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局、市人口与计生委、市审计局、市外侨局、市统计局、市林业局、市安监局、市城乡规划局、市法制办、市民防办、市国资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物价局、市行政服务中心、市体育局、市机关事务局、市招商局、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市供销社。(三)群团机构(9个):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文联、市社科联、市侨联、市工商联、市残联。


  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市法院、市检察院内设机构按法定程序和要求进行设置,不列入改革范围;市旅游局为新组建机构,不列入改革范围;市政府驻外办事(联络)机构进行机构和人员清理,暂不列入改革范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津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鱼梁洲经济开发区、隆中风景名胜区内设机构结合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进行设置,不列入改革范围;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挂靠机构,结合下一步“大部制”改革统筹考虑,不纳入“大科室制”改革。


  4月20日之前,市编委组织检查组,对各单位实施“大科室制”改革的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政服务中心推行“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情况汇报
处室设置原则
襄阳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组建行政审批局实施方案
肖钢:今年争取年内出台下一阶段的退市改革方案
东莞虎门长安将镇改市 行政级别升格为县处级
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