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793年,乾隆皇帝给英国国王写了一封信

来源:馒头说(ID:mantoutalk)

作者:馒头大师


今天是2018年9月14日


在我们学的历史教科书中


“康乾盛世”是一个很熟悉的字眼


鼎盛时期的大清,究竟是怎样一幅景象?


1793年,一个来自遥远的英国使团


似乎得到了自己的答案


1793年9月14日

乾隆接见马戛尔尼


 1 


1793年9月14日的清晨,天才蒙蒙亮,马戛尔尼就被人叫醒了。


他其实也没怎么睡着,因为这一天对他来说太重要了。


在中国官员的带领下,马戛尔尼和他的随行人员步行了很长的距离,终于进入了一座巨大的帐篷。


这座帐篷位于离北京200多公里外的热河。


马戛尔尼知道,这是一座行宫。


走进帐篷,马戛尔尼就看到了一个精神看上去还不错的老人,坐在一把看上去非常华贵的椅子上。


马戛尔尼明白,眼前的这个人,就是中国的皇帝。


几乎没有什么犹豫,他就单膝下跪,向坐在椅子上的那个老人行礼。


关于这个礼节,是马戛尔尼之前反复和一个叫和珅的中国政府代表激烈争辩后得到的结果。和珅告诉马戛尔尼,任何人见到中国的皇帝都必须行“三跪九叩”的礼节,但马戛尔尼坚持自己来自另一个独立的国家英国,绝对不会向不是自己国家的国王行此大礼。


好在,中国的皇帝对马戛尔尼的这个单膝礼并没有表示出什么不满——也可能是和珅之前和他打过了招呼。


行过礼后,和珅向皇帝呈上了之前马戛尔尼递交的国书。皇帝翻阅了下译成中文的国书之后,轻轻“咦”了一声。


马戛尔尼脸上也露出了奇怪的神色,不知道中国的皇帝为何奇怪。


那位被后人称为“乾隆帝”的中国皇帝随后喃喃说了一句话:


“原来他们不是来贺寿的?”


乾隆帝


 2 


马戛尔尼当然不是来贺寿的。


乔治·马戛尔尼,作为堂堂的英国伯爵,在出发来中国之前可能连乾隆皇帝究竟几岁都不知道,更别提知道皇帝的生日是哪天了。


那么,他是来干嘛的呢?


他是正儿八经带领一个由600人组成的英国代表团,到中国来进行通商谈判的。


乔治·马戛尔尼出生于苏格兰贵族家庭,曾担任过印度总督,受当时英王乔治三世之托,出使中国。他回国后的表述和感受,很大程度决定了英国人对当时清朝的印象。


彼时的英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初具“日不落帝国”的雏形,开始寻求全球贸易。而作为出产瓷器和茶叶的神秘中国,自然是首要的贸易对象。对于这个处在东方的神秘帝国而言,英国多少是带着点敬畏之情的,他们所能想到的最好事情,也就是能够建立起贸易关系——至于侵略和吞并,他们是想都不敢想的,光一个印度就已经让他们疲于应付了。


作为使团代表,马戛尔尼自认自己国家的“通商请求”并不过分,归纳起来一共是六点:


一、请中国允许英国商船在珠山(今舟山)、宁波、天津等处登岸经营商业。


二、请中国按照从前俄国商人在中国通商之例子,允许英国商人在北京设一洋行买卖货物。


三、请于珠山附近划一未经设防之小岛归英国商人使用,以便英国商船即行收歇,存放一切货物且可居住商人。


四、请于广州附近得一同样之权利,且听英国商人自由往来不加禁止。


五、凡英国商货自澳门运往广州者,请特别优待赐予免税。如不能尽免,请依一千七百八十二年之税率从宽减税。


六、请允许英国商船按照中国所定之税率切实上税,不在税率之外另外征收。


1793年8月5日,马戛尔尼代表团乘坐一艘拥有64门大炮的“狮子号”和两艘随行船抵达天津白河口。


在这个代表团中,有英国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医生等英国各行各业的翘楚,希望能和中国展开广泛的沟通和交流。而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马戛尔尼的使团花费了巨资,精心选购了600箱礼物,其中包括天文和地理仪器、图书、毯毡、军用品、车辆、模型、连发手枪、油画等等各种展现大英帝国科技与文明的礼品。


这无疑是一个具有纪念性意义的时刻——这是有史以来,欧洲第一次有国家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但留给马戛尔尼感慨的时间并不多,因为他很快发现自己的船都被插上了一面写着五个中国字的旗帜。懂中文的随行告诉马戛尔尼,那五个字是:


“英吉利贡使。”


“英吉利”,是马戛尔尼的国家,而“贡使”,就是朝贡的使者——来迎接马戛尔尼一行的大清帝国官员告诉他,嗯,你们是来庆贺我们皇帝80岁大寿的。


那一年,是1793年,而乾隆的80岁大寿,早已过去两年多了。


1793年7月,马戛尔尼使团的“狮子”号军舰驶入中国舟山港区的情景。

也有资料显示,当时英国遣使说要派团来拜访,所用的借口确实是给乾隆“祝寿”。


 3 


但是,怀着满心希望的马戛尔尼,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


乾隆皇帝在看了他递交的国书之后没多久,就给他了一封回信,让他带回给自己的“英吉利国王”。


那就是著名的《乾隆帝致英吉利国王书》:


奉天承运皇帝敕谕英咭利国王知悉,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特遣使恭赍表章,航海来廷,叩祝万寿,并备进方物,用将忱悃。


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所有赍到表贡之正副使臣,念其奉使远涉,推恩加礼。已令大臣带领瞻觐,赐予筵宴,叠加赏赉,用示怀柔。其已回珠山之管船官役人等六百余名,虽未来京,朕亦优加赏赐,俾得普沾恩惠,一视同仁。


……


若云仰慕天朝,欲其观习教化,则天朝自有天朝礼法,与尔国各不相同。尔国所留之人即能习学,尔国自有风俗制度,亦断不能效法中国,即学会亦属无用。


天朝抚有四海,惟励精图治,办理政务,奇珍异宝,并不贵重。尔国王此次赍进各物,念其诚心远献,特谕该管衙门收纳。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尔之正使等所亲见。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


尔国王惟当善体朕意,益励款诚。永矢恭顺,以保义尔有邦,共享太平之福。除正副使臣以下各官及通事兵役人等正贯加赏各物件另单赏给外,兹因尔国使臣归国,特颁敕谕,并赐赍尔国王文绮珍物,具如常仪。加赐彩缎罗绮,文玩器具诸珍,另有清单,王其祗受,悉朕眷怀。


特此敕谕。


18世纪,中国广州的“十三行”


整封信大致意思就是说:


“英吉利的国王啊,这次你派人不远万里来祝贺我的寿辰,可见你的恭顺和诚意,我表示认可。你的人,我都会大加赏赐,这点请你放心,不会亏待他们。


你们如果仰慕我天朝的制度和文化,想来学习,我理解。但每个国家都不一样,我们有我们特殊的国情,你们就算派人来学习了,回去也不可能效法我们,学了也是没用的。


我大天朝疆域辽阔,要什么有什么,你们来的人这次也都看见了吧?而你们这次送来的东西,我看也没什么稀奇,看在你们那么远拿过来,我就给面子收下吧。你只要好好体会我的意思,好好干,永远对我们顺从,我就能保证你们能够一起共享太平之福。”


至于马戛尔尼递交的英国的通商请求,乾隆一条也没有答应。


在乾隆看来——应该说自乾隆的列祖列宗乃至上一代明朝开始——“贸易”只是中国对其他国家的一种体恤和怜悯。对于一切自给自足的中国来说,并没有“贸易”的动力和需求,除非你是藩属国或进贡国,那么我天朝作为宗主国,有允许你贸易的责任。而如果你对我们有所冒犯,那么“贸易”就立刻会成为一种惩罚手段:停止和你们贸易。


乾隆之所以对马戛尔尼的代表团还算客气,那是因为他们是来自万里之外的英吉利,肯面见你们并接纳你们的礼物,那已经属于开恩了。


而乾隆皇帝对待一些礼物的态度,也让马戛尔尼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4 


对于自己带的一部分礼物,马戛尔尼还是有些信心的。


当然,马戛尔尼知道自己带的一些类似钟表、玻璃器皿之类的礼物,中国皇帝的宫廷里肯定有很多,而且论工艺之精巧,完全不输乃至更胜一筹。但他觉得,大英帝国的一些科技和军事上的礼物,应该能够让中国人大开眼界。


法国教士钱德明神父(Joseph-Marie Amiot),深得乾隆宠幸。事实上,当时乾隆身边确实已经有一批来自法国、葡萄牙等国的传教士,所以对一些西洋的物件乃至科技也有所耳闻,倒也不是一味孤陋寡闻。而马戛尔尼也一度怀疑,这些对英国充满敌意的传教士,在他整个出访期间起了挑拨离间的作用。


比如,马戛尔尼的代表团曾专门带来过一个热气球。当时热气球在欧洲也只有刚刚发明了十年,马戛尔尼希望能在乾隆皇帝面前演示一次热气球载人升空,让中国皇帝知道欧洲的科技水平发展程度,进而认识到与本国通商的好处。


但是,这个想法在和珅那道关就被否决了,很可能是和大人觉得,绝不允许有任何人凌驾于万岁爷的头上。


1794年,英国画家吉尔雷创作的《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画面的背景中出现了一具小型热气球。


在马戛尔尼的礼物中,还有一批模型。其中有3件英国马车的模型,还有一件英国皇家海军“皇家君主”号风帆战舰的模型。


英国马车的模型是四轮马车,带有减震装置,并且可以采用前轴独立偏摆来解决转向问题,当时在西欧已广泛运用,大大提高了陆路运输能力。


而“皇家君主”号拥有110门火炮,是当时“海上霸王”英国的武力象征。马戛尔尼来中国乘坐的“狮子号”其实已经拥有64门火炮,但当时的乔治三世怕大清帝国可能会低估大英帝国的实力,所以还是特地让带了个主力舰模型过来。


可惜,这两件礼物都没有引起乾隆的注意——尽管那时候中国依旧沿用的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两轮畜力车,以及拥有的是自明朝“海禁”政策以来,已经大大退化的落后海军。


英国人已经习以为常的四轮马车


在西方人到来之前,中国始终是两轮马车。其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无法解决转向。


马戛尔尼带来的进贡礼物中,还有一批当时欧洲最先进的前膛燧发火枪。马戛尔尼曾提议由他带来的随行人员进行一场操练,并展示下武器的威力。但得到的清朝官员回答是:“看也可,不看也可,这种火器操法,没有什么稀罕。”


事实上,当时清朝军队普遍装备的,除了长枪大刀弓箭这些冷兵器外,最多也就是欧洲人早就淘汰的火绳枪。


 5 


1793年10月7日,马戛尔尼的使团被“劝离”了北京城。


之所以说是“劝离”,是因为由于乾隆皇帝没有同意通商,马戛尔尼自感使命没有达成,一直想再“拖延”下去,采用一个“磨”字诀。但磨到后面,中国官员不乐意了,和珅亲自来劝说,说北京城马上就要入冬了,一旦天冷起来,水土不服的英国人是要“出人命”的。


无奈之下,马戛尔尼只能带着自己的使团踏上归程。不过,乾隆皇帝倒是希望他们的归程走得慢一些,因为经他嘱咐,中国官员要带英国使团“游历一下中国的大好河山,感受一下天朝的地大物博”。所以,马戛尔尼使团经京杭大运河一路向南,在12月9日才抵达广州。


而这一路的游历,却起到了反作用。


清朝官员接待英使的场面


首先,马戛尔尼发现清朝政府的“贪污”之风,已经深入每一层的政府层级。乾隆当时还是很看重英国使团的,批准的招待费用是每天5000两白银,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但这笔费用经过层层克扣,大多数都到了各级官员的手里。马戛尔尼从一位招待他的赵姓官员处得知,有一年广州附近的郊县发大水,中央发救济金五万两白银,但没出北京就被中央官员贪污了3.5万两,剩下的1.5万两到了广州后,又被省级和县级官员层层克扣,最终难民们只得到了一个象征性数字。


其次,马戛尔尼发现中国根本就不是马克·波罗时代描绘的“遍地都是黄金”——而这个观念在欧洲几乎早已成为一种共识。从北到南,马戛尔尼看到大量的乞丐、穷人、小偷,以及各种破陋的房屋,这与他在皇宫中看到的金碧辉煌的景象有天壤之别。


随马戛尔尼同行的,有一位叫威廉·亚历山大的画家,当时他对中国的山水、人物、建筑、礼俗、军队、交通等做了大量的素描和绘图。后来英国著名插画设计家、水彩画家托马斯·阿罗姆,借用威廉的素描稿和画作,重新画了大清国的风景风俗。图为他画的清朝当时被押解的犯人。


第三,马戛尔尼发现,作为拥有“四大发明”的神奇国家,如今的科技发展水平远比他想象得要落后很多。和马戛尔尼同行的有位赵大人,他吸烟的时候,马戛尔尼掏出一包火柴给他点上,结果赵大人大为惊奇:居然有人能把火藏到身上而自己不被点燃!最后马戛尔尼送了他一盒在欧洲早已司空见惯的火柴。


最后是最致命的一个问题。乾隆为了向马戛尔尼展现“国威”,沿途给他们安排了很多军队的检阅仪式,希望以八旗兵和绿营兵的声势,能够震慑到来自英吉利的“蛮夷”。而恰恰就是这样的检阅,让马戛尔尼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军队武器的落后和作战素质的低下。在马戛尔尼看来,只有四个字可以形容大清帝国的军队:不堪一击。


马戛尔尼最终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清政府的政策跟自负有关,它很想凌驾各国,但目光如豆,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进步。”




 6 


1794年3月17日,马戛尔尼代表团终于带着遗憾,离开了中国。


46年之后,英国的炮舰出现在了广州的海面上。


在这场让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战争开战前,英国的下议院也进行过激烈的争辩:国家到底要不要为本国不法商人的鸦片贩卖征战?


在辩论到最激烈的时候,一个叫斯当东·托马斯的58岁议员的话起到了关键作用:


“我很了解这民族的性格,很了解对这民族进行专制统治的阶级的性格,我肯定:如果我们想获得某种结果,谈判的同时还要使用武力炫耀。”


由于这位斯当东议员是鼎鼎大名的“汉学家”,所以当时很多没去过中国的议员,最终为战争投了赞成票。


271票对262票,仅仅9票的微弱优势,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此拉开帷幕。


斯当东为什么会成为汉学家?因为他去过中国,而且12岁的时候就去过。当时他是跟随他的父亲老斯当东去的中国,而老斯当东,就是当年马戛尔尼代表团的副团长。


画中那个跪拜的少年,即是当年只有12岁的斯当东·托马斯,当时他就会说简单的中文


1842年,英国的“皋华丽”号战舰耀武扬威地停在了南京的江面。


就在这艘船上,清朝被迫和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皋华丽”号战舰一共装备了74门火炮。


比当年马戛尔尼带给乾隆皇帝的“皇家君主”号,还少了36门火炮。

热文推荐(点击即阅)

清华毕业生不上班,养个女儿不上学.....

这个近乎完美的国家,文明程度让人仰望!

“工资”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未来5年日子很苦,要“含泪活着”!

未来5年,警惕家庭经济危机爆发

文明国家的底线,是善待自己的国民

告诉孩子,不告密是做人的道德底线

她才是中国真正的女神,国家精神造就者!

被美女上司狂虐,副科长展开疯狂报复

他被跨省,坚决不认罪,孤身对抗

制造假药背后的惊天秘密

这位正国级领导卸任后的肺腑之言,尺度惊人

北京,每天有100万人假装在谈项目

读《南渡北归》,心在滴血

家里每天都落灰?用它轻松除去所有灰尘

就是它!承包了家里所有的墙上收纳

读完这本书,一个月内学会写古诗

掉发白发是肾不好!每天一片让你年轻10岁

刷牙像洗牙一样干净白亮,烟民黄牙3天白

深海900米的海水做喷雾,治好10年老鼻炎

“啪“一炮就通!管道疏通神器终于诞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乾隆曾给英国国王写了一封信,看了里面的内容,大清不亡天理何在
60年来,4位皇帝都没有碰过的东西
两种世界秩序的碰撞1:马嘎尔尼访华
乾隆给英国国王下敕谕,全文976字尽显愚昧,今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马戛尔尼率使团来访,乾隆傲慢愚昧到何种程度?好东西全当成垃圾
锁囯的乾隆与假装祝寿的岛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