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茶的甜和甘,您知道他们的区别吗

引 言

“甘甜”我们日常中经常连用,经常是不分开的,那么甘和甜究竟是一回事吗,在茶叶感官评价里,有什么细微的区别呢?快随大印来吧!

我们在平时喝茶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这个茶“甘甜爽口”,这个茶“清甜”,这个茶“回甘强,有回甘”等等,平时我们在正常评价一个滋味时,甘甜经常连用,往往是不分开的,那么甘和甜是一回事吗,在茶叶感官评价里,有什么细微的区别呢?

1

古文字中的异同

甘,在《说文解字》:“甘,美也。”

段玉裁说:“甘为五味之一,而五味之可口皆曰甘”;《尚书》说,“稼穑作甘”,也就是说甘味从各种粮食中来。

而甜,《说文解字》:“甛,美也。从甘,从舌。舌知甘者”,这里的“甛”跟我们现在用的甜,左右部件刚好相反,所以明朝的字书《正字通》说,“甛,俗作甜。”

所以两个直观的字意上来看,甜和甘一样,都是美味的意思,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古文字里基本看不出差异来。

2

甘和甜的物质基础

甜味的受体是α-味蛋白,它位于味觉细胞的细胞膜上,当我们品尝到甜味物质时,与受体蛋白结合,通过离子通道产生神经冲动,产生甜感,甜感再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产生愉悦感,对营养的追逐和喜欢甜味深深的写入了人体基因,所以哪怕是喝茶,品味到甜的,也会感觉愉悦。

茶的甜味物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可溶性糖, 如果糖、蔗糖、 麦芽糖、 半乳糖、 鼠李糖等;另一类是带甜味的氨基酸, 如甘氨酸、 丙氨酸、 丝氨酸、 苯丙氨酸等,对茶汤滋味有协和作用与竞争作用。茶叶中可溶性糖含量比氨基酸还少,但相对高含量可溶性糖是茶汤滋味上乘的贡献因子。

而甘,我们从品鉴的生理学知识来推断,甘一般是回甘,也就是品饮会后的感受,品质比较好的茶,有轻微的刺激感,品饮后口腔内肌肉放松,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口腔润滑感明显,此时产生回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回甘应该是一种涩感转化,涩味物质络合了口腔表面的蛋白,短暂抑制了口腔唾液的分泌,产生收敛感和毛糙感,一旦抑制解除,回甘就产生。

茶叶中的涩味成分主要是酯型儿茶素,以及黄酮类、酚酸类等多酚类化合物,虽然有不好的感受,但它也是各种茶类茶汤浓度、收敛性、回甘爽口不可缺少的基本成分。

3

甘和甜的感官评价

我们的舌尖对甜味最为敏感,通过研究发现,甜味入口立即出现,接触后的第2秒甜味就到达最高峰,然后逐渐降低,10秒后消失。一般我们在品尝茶汤之时,对于采摘细嫩的绿茶和白毫银针等茶,往往感受到清甜、鲜甜感,对于一些红茶,普洱熟茶等,往往能感受到甜净、甜浓感,品茶的愉悦感就瞬间迸发。

而回甘,需要品饮后的回味,感受茶汤对口腔味蕾和肌肉刺激,有些茶原料不够好或加工不到位,品饮后,要么有厚舌、麻涩感,两颊收紧,喉部毛糙感,而品质比较好的茶,品饮后口腔舒适,持续刺激唾液分泌,产生甘爽的感受,比如品味到极品岩茶、经典普洱茶,都有几个小时的回甘,持续唾液分泌,可能就是所谓的“舌底鸣泉”吧!

关于甜和甘,您有什么理解和见解,日常喝茶中,品饮过哪些特别甜的茶,回甘比较迅猛的茶,欢迎留言讨论。

·END·

文 /大印

图 / 网络

研荼有道   好茶云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洱茶中的回甘和回甜是一回事儿?
茶汤回甘、回甜、之区别:回甜是直接产生的、回甘则需要转化而来
冰岛茶的滋味!
"茶味"的科学分析之----茶之涩、茶之甜(二)
普洱茶的成分和口感
品饮普洱茶时,常说的“生津”“回甘”“回甜”是怎么一回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