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世界只有三个味''丨深度专访成都首家米其林二星餐厅玉芝兰主理人兰桂均

2022年1月6日,米其林正式发布了首版(2022年)成都米其林指南完整榜单,包括1家二星餐厅,8家一星餐厅和13家必比登推介餐厅,以及特别奖项——米其林服务奖。

2022年成都首家二星餐厅玉芝兰餐厅,也是此次唯一上榜的二星餐厅。

玉芝兰主营川菜,低调私密的用餐空间、将上乘的食材,以突显食物原本味道的手法匠心烹制成精致可口的菜式,店主兼主厨兰桂钧是成都餐饮界传奇人物,从厨30余年,一直致力于将精致川菜带到大众视野中。

四川烹饪杂志社2022年1期带您走进成都首家米其林二星餐厅。

选用好的食材,把食物本真留着来烹调,也是烹调的最高境界。以汤定位,以食材定格,以调辅料定神。

——兰桂均

全世界只有三个味

Q

玉芝兰在上海的分店,曾摘星上海米其林,这次成都玉芝兰摘得米其林二星。对此,您有何评价?

兰桂均:你不要在乎别人的评比,也不要在乎榜单中有没有你。而只在乎今天认真做事没有,把自己的个性坚守下去没有。

全世界只有三个味,不管是米其林,还是黑珍珠,什么评选机制,什么评委,可以不去管他,但一定要做好三个味。

自然之味

食物的本真味做好了没有?这个叫自然之味。怎样去评比?要比本真。你吃过很多苹果,哪个苹果最好吃?你心里面一定有杆秤。

发酵之味

中国是发酵之味的大国,甜面酱、豆瓣酱、醋、酱油、豆豉、白酒、香肠、腊肉、火腿等,这些都是发酵产物。发酵之味比什么?比韵味,回味悠长。

调和之味

有了自然之味、发酵之味,厨师就变成超级造味之人,因为他要生存,随时都要有变化,才有了调和之味。

调和之味是自然之味与发酵之味的组合,根据厨师对平衡的理解产生你想要的味道。比如鱼香肉丝,大家知道,要用姜葱蒜盐糖醋,肉丝是自然之味,加上泡辣椒、酱油、醋、豆瓣酱这些发酵之味一起来炒,这就是调和之味的组合。

调和之味比什么?要比平衡。什么叫平衡?比如,我们炒鱼香肉丝,过酸肯定不对,太咸了也不对,甜重了也不行,厨师要去做平衡。烹小鲜若治大国,治国也讲平衡、搭配、组合,厨师做菜也一样。

Q

做好这三个味好像很难。

兰桂均:当然,现在很多人说,吃一个好的鸡好难哦,没有妈妈炖的鸡满屋生香。不是餐厅没有选好的鸡,有可能是厨师用过多调味料把鸡的肉香味压住了。

我们川菜中的凉拌鸡是非常不错的,大多是选好的土鸡在做,有嚼头,有肉香味,越嚼越香。但高端餐厅里做它,最好是不要去拌调料,把调料打成碟子去蘸食,这符合国际通用习惯。因为直接做成麻辣味,就吃不出本真味道了,怎样做呢?把熟鸡斩好装盘,把调味料放在旁边,让客人自己蘸来吃,也展示了厨师对调味料的运用,你看他给你评不评米其林?

所以我讲,你认真做好了就是米其林。不要在乎别人,要在乎你自己。

成都是国际美食之都,不管谁来评比我们,都要用包容的心态接纳。把它好的一面吸纳进来,我们做得不好的一面要向别人学习。不要去排斥任何人,这个社会,包括烹饪,只有包容接纳以后,你才能进一步发展。同时,我们要自信,我们也是国际美食之都最好的标杆。

△在玉芝兰的餐桌上,给每位客人用心呈现的菜单

Q

有人说,米其林不懂川菜,不懂中餐,对此您的观点?

兰桂均:很多人说,中国人不懂米其林,米其林不懂中国。其实就像音乐无国界一样,好听的就是好听,不好听的就是不好听,美食也一样,你把我说的三个味道了解透,再到全世界去吃,一搭口,就知道做得好与不好。

反观中国古代典籍和厉害的人,在讲述味道的过程中,都有很深的见解。比如,什么叫咸鲜味?以食物的本真为主,调味料起辅助作用,就叫咸鲜味。同时要把食物的本真做出来,把调味料的平衡做到极致。

谈到这个问题,我总结,选用好的食材,把食物的本真留住,这是烹调的最高境界,是全世界通用的。

第二,叫以汤定味,以食材定格,以调辅料定神,这三个也是全世界通用。不管做什么菜,选好食材, 才能成就好味道。

中国人讲“唱戏的腔, 厨师的汤”,能够与唱戏的腔媲美, 可想汤的重要性。在米其林餐厅里,就非常注重汤的运用, 它有很多种汤。不是我们一定要去学习法餐、西班牙餐、意大利餐中的制汤,中国古老传统制汤就非常讲究。

我了解米其林标准,也去国外吃过很多米其林三星餐厅后,总结出来,其实他们很多理念与我们中国古代烹饪的思想是相通的,不是我们不懂米其林,而是现在不少人浮躁的心态、过度地寻找刺激的心态,走偏了路而已。

川菜馆如果一味地调味料当先,忽略食物的本真与调味料的平衡,估计少有米其林餐厅诞生。

Q

您在很多场合讲过“以汤定味,以食材定格,以调辅料定神”的观点,但还是想请您再多说几句,特别在今天这样一个快时代。

兰桂均:很多人仍然停留在调味料当先中,很多厨师都在说尊重自然,都在说“唱戏的腔,厨师的汤”,但真正能够做好的太少了。做开水白菜,不少厨师要加增鲜剂,有的还加过了头。这还不满足,总要放点干贝进去,好像离开干贝就做不出这道菜。干贝是发酵之味,它把汤的自然之味压住了,这就是不懂“以汤定味”。中国人做汤讲究慢着火,耐心等待,才能产生你想要的结果,但现代人太浮躁,估计与你说的快时代有关吧。

以食材定格,就是要善选食材,搜罗一方风土滋养出来的好物。食物有位阶之分,要把品格好的食材放进去。欧洲人最早讲究珍稀食材松露、鹅肝、鱼子酱,古时我们中国人选料也复杂,“山八珍”“海八珍”“素八珍”,花样繁多。

有人说,现在山八珍中有很多是保护动物,海八珍里面也有很多限制,包括野生河鲜也不能用了,没有办法,只能用很多人工食材。

可我们看日料,就是几条鱼,加人工饲养的牛肉,但是它一样可以做到世界烹饪的极致。我们要思考的是:不是人工养的不好,而是有没有认真地去做。

Q

在这个过程中,玉芝兰也很有争议,喜欢的与不喜欢的观点泾渭分明,您怎么看?

兰桂均:你做得再好,也有1/3 的人觉得你做得不好,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火箭发射上天也有失败的时候,你能说科学家不认真吗?有些人喜欢你,有些人不喜欢你,这是正常的。

我认为玉芝兰是一家做菜的餐厅,服务适可而止,不要打扰到客人就行。什么叫好服务?门口站几个,里面站几个,这种服务绝对好,但背后都是要成本的,是根据需求定制的。

黄鱼狮子头

此菜的创意来自于浙江宁波、温州一带厨师做的狮子头,玉芝兰在制作它时改进了不少,比如根据季节配搭辅料。这个季节正是吃干莲米的时候,再结合四川豆汤饭的烹制法,即把豌豆改成了莲米来制成“豆汤”。

前面的改进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把黄鱼自身的本真味道做出来,而不是突出调料的味道。

为此,实际是用了三倍黄鱼狮子头量的黄鱼来制汤,也就是做菜前先要做好汤,以汤定味。而用黄鱼汤来结合“莲米豆汤”烹黄鱼狮子头,也可称得上是原汤化原食。

Q

还有人说玉芝兰做的不是川菜。

兰桂均:谈到传统,我要问,是真传统还是假传统?真传统是以汤做菜,而不是用调味料做菜。今天的时尚,也许就是明天的传统。

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不要去在乎是不是正宗川菜,而在乎是否把食物的灵魂做出来了。不要在乎它是西餐、粤菜、鲁菜、淮扬菜,你能够驾驭的就是你的,你要有开放的心态。

但是要记住,调味料定神,它代表的是地方风味,用你定神的方式来展示四川的口味就行了。现在全世界的食材都可以用到川菜中,这些食材遇到煳辣、鱼香、椒麻、怪味等川菜特有味型的时候,全看厨师对五味平衡的驾驭能力。

厨师在做菜的过程中,要把食物的本真做出来,调味料怎样去运用,怎样把四川的地方风味体现出来,怎样根据时令时节来表达自己的个性,这就是川菜。

在烹饪的过程中厨师一定要静下心来,像在实验室一样、像在Noma 厨房一样,真正去研究现代美食。Noma 为什么成为世界第一餐厅?为什么获得米其林三星?别人在做什么?我们在做什么?这些都值得好好思考。我认为厨师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

厨子是有一技之长的人

Q

这个观点我很认同,喜欢玉芝兰的人也说兰师傅有自己的思想,玉芝兰形成了自己的烹饪理念。

兰桂均:我发表一个“谬论”。现在叫厨师,古代叫厨子。能称为“子”的,才是有一技之长的,古代有孔子、孟子、荀子等,都带一个“子”字。伊尹能从一个厨师成为宰相,他的烹饪观点从古到今都在用,而我们一些现代人的思想已经变调了,他们问我,你是做的川菜吗?你做的是传统菜吗?其实我是做的最传统的中国文化。不是近代文化,不是当代文化,我追求的是中国从古至今的、民族的精神,别人看不见而已。

什么叫厨师?我的理解,懂咸淡,再加一条,守规矩。这是什么意思?国有国法,厨有厨规。厨师有自律的精神,不要被现在的事物忽悠,失去了厨师的职业道德。

实际上,走遍全世界,不管这个厨师的手艺好与否,他做的菜都是希望客人吃,让客人喜欢,让客人满意。厨师是抱着这种心态,怎样把菜做好吃,生怕客人没吃好。中国古代的厨子,首先要懂本真,了解自然。第二,也是最关键的,要懂烹调,懂五味平衡,因人而异,这些前提都具备了才能走下一步。

下一步是什么?仁爱、认真、淡定,把好的味道坚守下去,不要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改变了自己的方式,这个才叫厨子。

Q

这个观点很新颖,您把“厨师”与“厨子”升华了。

兰桂均:反过来我们看,中国古代的思想,食物的本真为主,调味料是辅助作用。这才是对人体最好的,现在叫养生。

金元时期大医学家朱丹溪在《茹谈论》里说“味有出于天赋者,有成于人为者。天之所赋者,若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有食人补阴之功。此《内经》所谓味也。人之所为者,皆烹饪调和的偏厚之味,有致疾伐命之毒”。朱氏从医疗学说的角度对调味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主张在烹调过程中注意保天赋的自然之味,反对使用过多的调味原料改变食物的本味,这样的菜品就不会让人的身体受到危害,致病成疾。

现在有些厨师在干什么?很多人连咸淡都没有掌握好,一味追求调味料,是调味料当先,不在乎食物本真味道。

我说我不用味精、鸡精,不用增鲜剂,完全采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方法做菜。人家说不加味精的厨师不是现代厨师,与科学背道而驰。

我说,任何增鲜剂都没错,关键看你怎么用。比如,吃一碗炖鸡面,街面上18 元、20 元一碗,大不了用跑山鸡,加点汤,加点鸡精,符合标准,填饱肚皮大家也没有意见。

当你吃200 元一碗的炖鸡面时,请问是否应该加这些调味料?是否需要考虑这个鸡是好的鸡?厨师是否能把鸡烹调好?这个面能否达到我想要的要求?这个盐味怎样把鸡的鲜味体现出来?而不是一来就倒一瓢酱油进去,加一瓢红油进去,撒一把花椒面进去。

这个麻辣味的炖鸡面也可以,但是食物的本真已经不在了,就像一个本来已经很漂亮的女人,非要浓妆艳抹,不像她自己了,有没有这个必要嘛。

豆瓣东星斑

选用高端食材东星斑,其皮色红艳,成形美观,再辅以郫县豆瓣来调味。同样是以汤定味,用三分之二的鱼来制汤,以三分之一的鱼来呈现。豆瓣选用陈年黑豆瓣,再辅以一定量的红油豆瓣,前者用其发酵的醇厚香味,后者取其红亮色泽。避免像一些餐厅做出来的菜有其形,无其神,仅是皮囊中看,而无灵魂。

此菜东星斑的熟制,可烧可蒸,也可煎,方法不拘一格。以豆瓣味汁打底,再放上熟制后的东星斑,最后点缀时蔬即成。

Q

嗯,回到了前面讲的做好三个味的观点。

兰桂均:我们要思考,烹调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把食物的本真留住来烹调,而不是用调味品把食物的本真掩盖住。

但是用鸡汤做菜也有一个问题,痛风的人就不一定适合。这个时候就要用嫩鸡炒一下,掺点水,加点鸡精,炖给他吃最满意。所以,懂烹调,还要因人而异。

川菜是最复杂的,有24 个常见的复合味型,尤以麻辣见长。在五味的调和中,鱼香、怪味又是别的菜系没有的,麻辣酸甜兼备,需要厨师去平衡它,形成四川独特的味道。

Q

您常讲烹调与料理是不一样的。

兰桂均:中国是烹调文化。讲到烹调文化,就要讲到料理文化。欧洲人、日本人注重料理文化,叫直白表象、本真自然,而中国人是要把食物另外一面展现出来。比如辣椒,西餐也在用,用的是生辣椒,或者是蒸一下、煮一下,只是简单地改变了形式,而四川人是要把辣香味做出来。

就好比花生,有生花生、煮花生、炒花生,生花生是自然的甘甜味,煮花生是另外一种香味,不具备煳香味,炒花生就具备煳香味了。中国人的味道就是后二者,很多料理就好比是生花生。

我理解,料理是把食物的本真展示出来,而烹调是把食物的另外一面展现出来。所以,烹调是最难的。

本文节选自《四川烹饪》2022年1月刊

点击下图,订购杂志

1月6日,米其林正式发布了首版(2022年)成都米其林指南完整榜单。

1家二星餐厅名单

玉芝兰

8家首次入榜一星餐厅名单

柴门荟、成都宴、芳香景、马旺子、

谧寻茶室、银锅、松云泽、许家菜

13家必比登推介餐厅名单

禅悦素食、陈麻婆豆腐 (青华路)、

喜玉饺子酒、老成都三样面、漫得、

明婷小馆、茉小馆、组织向南、

庭院399、渝九香、转转会 (莲花南路)

2022成都米其林服务奖

雷敏女士获得了本次米其林服务奖。

她来自同样入选首版成都米其林指南的

漾亚·雍雅合鲜 (桐梓林东路)餐厅。

*《访玉芝兰主理人》赵一频/文  Hana/编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兰桂均、兰明路:见微知著,发扬川菜本真
米其林“星”光闪耀,川菜之味之美何在?
55 岁的兰桂均,在一个极度自我又极度包容的世界|主厨闲聊录
他是泡椒凤爪之父,创办了全球知名川菜馆、成都最好私房菜玉芝兰
这家2平米的小店,凭什么一年赚200万
中国厨师把“气球”端上桌,米其林大厨看后很无语,却又佩服不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