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要想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就要经常监测五项观察指标,分别是血糖、血脂、血压、体重和临床症状。五项观察指标要综合控制,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糖尿病病情,减少心脑血管、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五项观察指标里第一个是血糖。血糖实际上应该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还有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被认为是血糖控制的一个金指标,所以大家一定要三个月检测一下糖化血红蛋白,因为血糖它随时是波动的,但是糖化血红蛋白能体现2~3个月内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
一般怎么样咱们比较好记,我们习惯这样讲,空腹血糖5、6、7(mmol/L),就是空腹血糖控制在5、6、7(mmol/L)这个水平就可以了;餐后血糖8、9、10(mmol/L),在8、9、10(mmol/L)这个水平就可以了;糖化血红蛋白5、6、7(%)这个水平就可以了。
意思就是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看他有没有并发症,年龄大小,血糖到底多高,咱们可以针对性地用一些治疗手段。不是血糖降得越低越好。
因为老年人本身有并发症,像有心脏并发症,血糖降得太低了以后反倒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病事件,所以我们讲餐前5、6、7(mmol/L),餐后8、9、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5、6、7(%)就可以了。
第二个是血脂。糖尿病的病人多数伴有血脂的异常,有百分之六七十有血脂类不正常,这个时候要监测胆固醇。胆固醇里边有好胆固醇、坏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胆固醇,它是保护血管类,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般被称为坏胆固醇,它是动脉硬化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还有像甘油三酯,它也是导致动脉硬化的一个危险因素,现在都叫调脂药,不叫降脂药。就是你用药以后怎么让血脂趋于正常,这对预防动脉硬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三个是血压。糖尿病病人百分之六七十合并有高血压,合并血压的高低对他有没有并发症、心脑血管、肾病,是非常关键的。所以血压一般要求要控制130/80(mmHg)以下。
然后是体重,不要小看体重,体重是糖尿病整体控制情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一般便于记忆,我们说标准体重应该是身高的厘米数减105,比如说你1.7米,那你的标准体重应该是65公斤,上下不差10%这就是比较合适的范围。
如果一个糖尿病病人经过治疗以后,胖人变瘦了,瘦人变胖了,这就说明治疗是成功的。如果他本来就很瘦,结果经过你治疗以后,虽然血糖控制正常了,但是更消瘦了,这个治疗不一定是好事。
一个大胖子经过你治疗以后更胖了,即使血糖控制正常了,将来也很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病并发症的机会,体重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还有临床症状,像经常查心电图、眼底、尿微量白蛋白,肾脏有没有问题,这也是很重要的。这个被称为五项观察指标,就是血糖、血脂、血压、体重、临床症状五项观察指标,这是“二五八方案”里边的“五”。
赵进喜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擅长治疗糖尿病及其多种并发症、肾病、内科杂病和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盆腔病以及小儿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遗尿症等疑难杂症。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糖尿病肾病项目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内分泌重点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