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中国历史上的四大乱世(一)春秋战国

中华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司马迁的《史记》开篇便是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正是这样的记载构建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印记。

夏朝由于缺乏严谨的史料证明一直不为外界所认同,但即便是从有可靠文献做为依据的西周共和元年开始,中国的信史时代也已经有2864年的历史了,当然要算上商文明的话,中国的文明史至少还可以前推800多年。

殷墟文物

这样的中华文明是令人折服的,其原因并不在于她有多么的久远,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和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都比我们中华文明久远的多。

但不知大家发现没有,在谈论这两个文明的时候一般都会在巴比伦或者埃及的前面加上一个“古”字,而从没听说过有什么“古中华文明”。

这也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所引以骄傲的地方,中华文明就像川流不息的长江之水一样,几千年来从未间断,从唐古拉山一路向东注入浩瀚的大海,她身上的每一朵浪花都记录了这个伟大文明的忧伤和欢颜。

封土建国,乱而有章

诚如信史记载,在西周共和之后60年,历史又迎来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君王---周幽王,并为后世留下了一段“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当然这只是一个故事而已,因为烽火制度是要在此后400多年的战国时期才正式启用的。

烽火戏诸侯

然而司马迁依旧把他写进了《史记》,毕竟西周王朝在周幽王的手中走到了尽头,历史翻开了东周的一页,即将迈进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乱世---春秋战国。

《尔雅》中讲:“正绝流曰乱”,就是说横着渡过一条河就叫做“乱”,这更像是一个哲学问题,讲的是打破了事物的原有规律,从另一个角度上强调了不破不立,不打乱这样的状态又怎能渡过河去呢?

《论语》中讲:“乐之卒章曰乱”,就是说古人把一段音乐的结尾阶段叫做乱,由此我们可以想见那些乱世往往都是出现在一些大一统王朝的末节阶段,这也并非是偶然的。

在中国可称为乱世的时代很多,这里我们从中挑选了4个最具代表性的乱世,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看看他们都到底乱在哪里?

前面我们说到中国的第一个乱世大概就是春秋战国了,时间段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共计549年。

作为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乱世,它的特点也非常明显,首先一点就是时间非常长,500多年的时间跨越,让他超过了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大一统王朝;然后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了,我称之为“乱而有章”。

顾名思义,在这样的乱世当中,它还是有章可循的,那就是所有国家都承认一个天下共主---周天子,不论是春秋五霸,亦或是战国七雄都是遵循这一原则的,当然形成这样的局面是和彼时的封建体制有很大关系的。

武王姬发

春秋战国是东周的两个时间段,当时的中华文明可以说尚在幼童时期,很多的政治、经济包括文化、军事体制都在摸索中,家天下和封建制是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所带来的必然产物,嫡长子继承制为封建制度的形成奠定了稳定的理论基础。

先秦时期的封建制度是:天子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嗣和兄弟皆为诸侯;诸侯嫡长子继承诸侯位,其他子嗣和兄弟便可封为卿大夫,以此类推,正所谓“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天子当的是天下,诸侯们被封的地方叫做国,卿大夫们被封的地方则叫做“家”。

这就是“国家”一词的来由,这种“封土建国”的封建制也在秦朝建立之后被彻底摧毁了,虽然汉初、西晋都有偶尔的复燃,但毕竟是死灰,须臾间就被扑灭了,真正流传下来的是嫡长子继承制,直到现在还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春秋时期封国形势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春秋战国时代打仗的人归根结底都是亲戚套亲戚,这里面晋国为姬姓、鲁国为姬姓、燕国为姬姓…,《左传》曰:“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可见姬姓国占了大半。

但就和我们现在的寻常生活一样,亲戚也有个远近,五服之后谁还认识谁呢?

多事春秋,礼崩乐坏

在遥远的春秋战国时期更是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不断进步,各个国家的差异化也就体现了出来,仗着护驾东迁有功,郑国首先在诸侯中崛起,郑庄公更是小小的称霸了一把,繻葛之战中居然还一箭射中了周桓王。

郑庄公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为我们留下了“其乐融融”、“多行不义必自毙”等诸多经典词汇,但也正是他的这一箭,触发了礼崩乐坏的按钮,让诸侯们看到了当今周天子的暗弱无能,这一箭也终于射乱了天下。

繻葛之战

但从根本上说,郑庄公即使敢于在天子肩头上射箭,也并不是意味着他要取而代之,他只想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达到称霸诸侯的目的而已。

而在整个的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也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从郑庄公到后来的齐桓公、晋文公,每一代霸主无不都是高举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周天子更是册封了晋文公为“侯伯”,意为诸侯之长

所以我们在春秋时期看到了大大小小的会盟,如召陵之盟、践土之盟、弭兵大会…,这些会盟无一例外都是都是发生在大战结束后,新秩序重新确立的当口,新霸主的上位也毫不意外的再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弭兵大会

这里讲的“尊王”当然是奉周天子为天下共主,而这个“夷” 则是指的南方冉冉升起的楚国,事实上晋、楚争霸几乎一直是贯穿整个春秋的主题,其他诸侯国在不同的时期都或多或少的与这两个国家结盟,甚至成为了他们的附属国。

齐桓公称霸中原时就曾发出“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的惊呼,成功的赢得众多诸侯甘愿为其马首是瞻,但没过多久,那个不鸣则已的楚庄王真的一鸣惊人了,他成了五霸中继齐桓公、晋文公之后的第三任霸主。

但毕竟春秋时期依然属于古代宗法社会,西周以来建立的礼乐文明尚未消除殆尽,各个诸侯国在战争目的和战争方式上和后期战国时代有着显著的不同。

这一点从春秋末期的吴越争霸上看的尤为明显,两国交战的直接结果是越王勾践灭掉了吴国,此时的战争目的以逐渐的从“争霸”向“兼并”转变,幸存下来的国家只会越来越强大,当然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战争的形式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春秋早、中期的战争大多弥漫着浓浓的贵族气息,是受到传统“军礼”深刻影响的,所谓“不鼓不成列”,“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不加丧、不因凶”…

但随着“礼崩乐坏”,春秋后期的战争形式也都“慌腔走板”了,战争不再是“约架”而变成“偷袭”,对待敌人也从“不杀二毛”而变成了“半济而击”,战斗也从一天的时间变成了战役级别,打上几天不足为奇。

战争已经不再按规矩出牌,泓水之战时宋襄公固守着他的贵族精神,不愿“半济而击”,硬是错过了一个又一个的良机,用自己的“礼”完美的输掉了战争,而他的对手恰恰是不讲武德,不讲军礼的南夷楚国人。

三家分晋,战国雄起

当同样不讲军礼的勾践灭掉了吴国之后,没过多久,北方的晋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赵、韩、魏三个实力强劲的卿大夫在晋国内部的政治斗争中获得了胜利,最终瓜分晋国,也是从这个时候起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

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发生在公元前403年,这也是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开篇,他的不仅是战国时代的开始,更是代表着周礼的彻底崩塌,它和后来的田氏代齐一起改变了先秦时期的政治格局,传统的封建体制开始动摇,中央集权的种子已经被悄然埋下。

春秋时代的价值理念是“内中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在这样的理念加持下,远离中原核心区位的一些国家都被看做为夷狄,楚、吴、越最为明显,甚至秦国都被中原诸夏视为蛮夷。

然而越是随着时代不断的前进,那些少受封建传统宗法礼教束缚的国家越是欣欣向荣,楚国一直到战国结束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国,燕国位处北地与夷狄接壤,一向民风彪悍,赵国经历了胡服骑射一跃成为雄霸一方的强国。

赵武灵王

地处崤山以西的秦国更是在商鞅变法之后,抛弃了僵化落伍的礼法制度,废井田制、奖励军功、行郡县制,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本,在触及了秦国封建贵族的核心利益的同时,也为日后秦国平定山东六国,一统天下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战国时代最早强盛起来的国家是魏国,魏文侯启用了李悝变法,他动摇了魏国封建的经济基础,从而第一个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使魏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动,也影响了整个战国时期文明的向前发展。

一大批精英汇聚到了魏国,西门豹、吴起、段干木等人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然而随着魏文侯的去世,魏国的人才就源源不断的开始流失,而他们当中又有很多人都去到了魏国的死敌秦国,包括商鞅,包括张仪,包括范雎。

西门豹

此消彼长,正是这样的变化让秦国悄然变成了必然的龙兴之地,在各个主要强国纷纷的兼并了周边的小国之后,“战国七雄”的局面基本上确立。

公元前332年秦国大良造,魏国人公孙衍率兵攻打魏国,一下子获得了魏国的河西之地,并攻陷了昔日晋国的发家之地曲沃,从此秦国把进取中原的跳板牢牢的掌控在了自己的手中,历史将进入“合纵连横”的新时代。

远交近攻,秦统天下

所谓“合纵连横”就是山西的秦国和山东六国之间的战略态势,秦与河东国家联合就叫连横,河东六国联合攻秦就叫合纵。

当然这期间还发生了燕王哙的禅让事件,他把君位让给了相国子之,这引发了燕国的内乱,进而导致了齐国大军乘虚而入几乎灭掉了燕国,后来的燕昭王又任用乐毅为将攻占齐国城池72座,都城临淄都被洗劫一空。

田单复齐

而后仅剩下即墨和莒城两座城池的齐国,在田单的率领下又奇迹般的复国了,就这样“七雄”中的齐、燕两国在来回的彼此灭国又复国之间,自身的实力消耗殆尽,像这样的案例在战国后期层出不穷,而最直接的受益者则是崤山以西的强秦。

随后事秦的魏国人范雎为秦国谋划了远交近攻的战略,对远在东方的齐国采取交好安抚的政策,而把力量集中放在了对付韩国和魏国的上面,这一措施显然是正确的,秦国很快就攻占了韩国的少曲、上党等地。

公元前260年,秦将白起在长平大败“纸上谈兵”的赵将赵括,并制造了坑杀40万赵国降卒的杀降事件,《水经注》记载:“秦坑赵众,流血单川…”,由此可见强秦之凶悍。

随后的战国时代又先后上演了楚国灭鲁、魏国灭卫等好戏,燕赵大地上两国连年大战,燕、楚、魏还在忙着伐齐,而他们却全然不顾深藏在他们西边的那双贪婪的眼睛,很快秦王嬴政就开启了他的收割机。

秦始皇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公元前225年秦灭魏,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公元前222年秦灭燕,公元前222年秦灭赵,公元前221年秦灭齐,至此秦国用了10年的时间把山东六国消灭殆尽,战国结束,历史从此进入了帝国时代。

一段跨越了549年的大乱世时代结束了,那是一个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是封建制向郡县制转变的时代,是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时代,可以说这个乱世乱的很彻底,他把中华文明从一个懵懂的幼儿,调理成了意气风发的少年。

有意思的是在这场绵延5个世纪的大变革中,人们虽然打成了一锅粥,但整个天下仍然有一个名义上的共主,周天子一直存在到公元前256年,周赧王指使西周君参与了一次合纵抗秦的战争,结果引火烧身,这一年西周国被灭,末代周天子姬延也在悲愤中死去了。

这也是一个各种思潮相互碰撞的时代,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各种大佬级别的人物层出不穷,各种学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称这一时期为世界文明的轴心时代实在是贴切。

孔子讲学

第一个乱世过去了,然而秦国统一后的拨乱反正似乎做的有些矫枉过正了,山东诸国的后人对于秦政的刚猛、严酷显然准备不足,但历史前进的脚步不会停下,即使那双脚印充满了血迹也不会!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晋史话: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们是啥时候开始称王的?
为什么春秋战国能持续500多年,而其他乱世不行,主要有3方面原因
“春秋战国”是什么朝代?春秋为何称为春秋,战国为何称为战国?
何谓春秋何谓战国?他们的区别仅仅只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吗?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强大,为何不兼并邻近的鲁国,反而被楚国吞并
战国七雄对比三国时代,哪些诸侯是曹操袁绍吕布刘备和孙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