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伯翔写楷书用了三个方法,其中一个是描字,其它两个你也能做到

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当代书法兰亭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孙伯翔写字时,在遇到方笔时,总是要把那个方笔描一下或几下,本来直接写出来就好了,可是他为了保证这个笔画的方笔更方,达到那个魏碑刻出来的效果,好像只有通过描笔才能写出来。这个描笔,在书法上也可以称为补笔,其实这样说是很温柔的,补笔是最后写完以后补上一笔,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习惯,而描笔,完全是小学生的作派,但孙伯翔却时常在用。

我们知道,魏碑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遗留下来的楷书作品,而这些作品绝大多数都是刻在石头上的碑碣、石刻及摩崖作品,既然是刻下来的,加上魏碑本身的书写特点,它的大都是笔画两端呈现出方角,和字形中的其它笔画的圆笔就形成了方圆结合的特点。启功先生曾说“透过刀锋看笔锋”,意思是说在学习碑刻书法时,一定不要去照着原有的石刻字形的笔画形状去描字,这在书法上是极度反对的。

为什么要反对描字?这是因为书法本身就是书写出来的。在小学生的课本中,有描红字一说,所谓描红,就是用硬笔将字形的外廓勾描出来,最后再用毛笔的书写来握填充,其目的是为了固定和固化字形的练习。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方法对于学习书法的字形和笔画练习是非常有用的,也是经过了多年的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兰亭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孙伯翔却时常在写字时,为了那个方笔的形成在描它的形状,以达到外轮廓与魏碑的相似性,实在是不应该的。

孙伯翔以前是写唐楷的,至于水平如何,我们不得而知,直到现在也没发现他写过一幅关于唐楷的作品,凡是见到的,都是他所谓的魏碑书法。那现在就谈一下他在创作魏碑书法时所采用的几个主要方法,也许会更加全面地了解他的书法成就。

第一个方法:描笔画

还是描笔画。在以前,人们学习书法时,如果被老师发现是在描字,肯定会要挨打的,至少也要被骂。但一些同学也为了完成任务,把字写得好看,在老师那里过关,时常就偷偷地描字,偶尔一两次是可以的,但经常这样描,就会得上一个习惯,习惯一旦养成,水平就会不进则退。孙伯翔描的不仅仅是方笔的那个部分,有时候还在描笔画的其它部分,这好像也是一种习惯,看来他这种习惯是改不了了。

第二个方法:半工半行

如果说好听一点,就是在写字时,加了一些行书笔意,也就是半工半行,说不好听点,就是制作的成分更重一些。懂书法的人都知道,字是写出来的,不是制作出来的。了解绘画的人就知道,画家在画完画以后,都要题款,而这个题款上会写上某某制,这是一个谦虚用词,书法是单线造型艺术,而绘画是多笔描写出来的,所以就是制作。但书法是一笔写出一个笔画的,这是书写能力的体现。说多了。

关于半工半行,就是假如一个字是左右结构,孙伯翔的字左边一定是楷书,而右半部分则是行书,这样一来,这个字就是半工半行的结构,所以整体看起来就有了行书的笔意。这种写法行不?当然是可以的,颜真卿等古人以前也有这么写的,它是另一种书法意境的表现形式。这个方法谁一看都会。

第三个方法:半粗半细

它是指笔画的粗细。在孙伯翔的诸多作品中,只要用眼睛盯着其中的某一个字就会发现,他的字的笔画是由粗和细笔构成的,有粗必有细,这是矛盾关系,也是书法所提倡和允许的。当然,粗笔一定是重笔,细笔一定的轻笔,这也是矛盾关系,孙伯翔对此运用得十分自主。

可问题是,作为一位兰亭书法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来说,他一定是在某些方面具备艺术高成就的人,是对现阶段乃至今后书法发展起到领航作用的人。而他在书法上的成就也就不外乎这几点,并且还有些习惯性的毛病会给学习者带来一定误导。难道人们都要去学习“小学生”去描字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代魏楷的创作和研究为什么要看孙伯翔和李松?
魏碑技法与欣赏
孙伯翔的书法有多“硬”?看看他临写的《始平公造像记》
当代楷书第一人、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孙伯翔四字书法造型变化
孙伯翔---现代书法
写天写地写平生——孙伯翔的书法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