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摹只图形似,易染上不良“习气”

“习气”原为佛家用语,FoJiao瑜伽行派称过去行为所造成的潜在力量。《瑜伽师地论.卷五三》:「谓于阿赖耶识中,一切诸法遍计自性妄执习气,是名安立种子。」。现指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宋.苏轼〈再和潜师〉诗:「东坡习气除未尽,时复长篇书小草」,在书法中主要指创作上存在的一些成规陋习。

我们Zui常见的习气有几张,一是误解笔力、图用蛮力。误认为书法线条的力感源自身体之力,所以从身体到臂膀、手掌都格外用力,甚至把笔根都按到了纸上,完全不懂“用锋”是怎么回事,所以呈现出一种“粗老笨壮”的习气,甚至面目可憎。

二是不懂虚实、用墨过实。经常看到一些初学者的作品“黑乎乎”一片,殊不知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也是用墨的艺术,“墨分五彩”—浓淡干湿焦,只有一种颜色的线条是没有活力的,是沉闷的,是乏味的,虚实相生,没有了虚,“实”也就变得没有了意义,阴阳相生是书法艺术中很重要的法则规律。所以写”虚”甚至要比写“实”重要的多,也难得多。

三是展有余、而敛不足。常见一些行草书中会不断出现“伸胳膊蹬腿”的长撇、长捺、长竖,看似潇洒畅达,其实并不懂长线条在通篇中是用来调节章法之用,用得好画龙点睛,用不好则是画蛇添足,通篇在视觉上感觉像“柴火堆”,究其原因其实是不懂擒纵之道,只知道放纵不知道收敛,只图了痛快而不懂收敛更有格调。

四是不懂笔法、草率匆忙。尤其是写草书一味图快,以为越是狂草就应该更快,由于片面图快而失去了线条的形质,使得草书变成了狂怪和一团乱麻。实际上像张旭、怀素那样的大草更需要扎实的功底和技巧,就好比摩天大厦下面的地基深度是和地上高度成正比的。越是形质上简单内涵就越丰富,草书看似匆匆而过,其实其线条的内涵最丰富。所谓的书写迅捷更多的是表现在书写节奏上,当快则快,当慢则慢,更需要能留得住笔,提按转折不能有丝毫的草率。

一旦染上这些不好的习气就好造成作品格调不高,甚至沦为“野狐禅”。那该如何才能避免这些习气呢?

首先,理论和实践要结合。学习书法不单单要勤于动笔,更需要具有一些理论基础知识,懂得一些笔法结字的规律和风格流派特征,不能仅凭个人眼下的好恶和习惯随性而为,临摹是一个“带着镣铐跳舞”的过程,必须严格遵循规范和法则,才有可能进入自由王国,一开始就自由潇洒、无拘无束最终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半途而废。

其次,取法要高。“取法乎高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很多初学者受自身认知和视野的限制并不知道哪些作品是高级的,如果盲目做出选择一开始就可能陷入了误区不能自拔,所以选帖要慎重最好请教一下老师和专家,不要犯主观主义错误。一旦习气上身再改就难了。现在印刷很发达很方便学习但良莠不齐,如果字帖的版本选不对也不行,常看到书店有些碑版字帖被修补的字口清晰,失去了原有的剥蚀和自然状态反而不利于学习其本来精神面貌。

三是,要多走出去,多听、多看展览。 实地现场看展览这和看作品集是两回事,就好比两米多的姚明站在你眼前,和看图片感觉是不一样的,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闭门造车。很多朋友之所以不进步并不是没有下功夫,多是眼界限制了思想,思想阻碍了进步,只有走出去多听不同的观点,多接受不同的理念,多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才能切实的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准确的通过临摹加以矫正。

四是,对书家人物和经典范本要先做全面了解。 动笔前要先做点功课,不是名家的作品就都是经典,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缺点。比如米芾很多人都知道《蜀素、苕溪诗帖》是他的代表作,但并不知道米芾写它们时才三十多岁并未完全达到艺术的成熟期,只因其才情高、功夫好、成名早,所以这两个帖名气大,但其中就包含了米芾一些不好的“习气”,比如竖画的明显左倾,使很多字倾斜较大,而他的成熟时期作品比如《虹县帖》就没有这个毛病。如果对米芾缺乏QuanMian深入了解就可能就会沾染上这种不好的习气,甚至会把习气当风格来学习模仿,很多书家的早期作品都或多或少存在类似习气,所以,选定学习方向后要对书家先做一个QuanMian了解,真正做到去伪存真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再来看看历代书家对“习气”的论述。

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余近来临颜书,因悟所谓折钗股,屋漏痕者,惟二王有之,鲁公直入山阴之室,绝去欧、褚轻媚习气。”(这是说直追魏晋王羲之才是“取法乎高”,可以避免沾染上类似欧、褚的习气)

清代冯班《钝吟书要》云:学书不可貌似。貌似者,反增一种习气,如优孟之效孙叔敖,岂不为识者笑耶?然学勿能至,大都习为恶状,故前辈于诸名书,每每指摘其瑕疵,虽责备贤者之意,亦欲使学者脱胎换骨,毋蹈其习气耳。且使临仿名书而不涉一毫习气,即未至夺胎换骨,而于斯艺,犹为可欲而不可恶也。”(临摹只图形似就很容易沾染上习气,就像我上面提到的米芾一样,所以“神采为上、形体次之”,王羲之的书法外貌形态看似普通并不像后世那些名家风格迥异,而其仍因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为百代楷模)

清代王澍《阁帖考证》论赵孟顺书:“子昂天材超逸不及宋四家,而工夫为胜......不免浮滑,甚有习气。”(赵的功夫下得很大,每天能写万字,但“熟中求生”不够,所以给人一种“熟而后甜”的感觉,这可能有违于传统书法对笔势“生涩”多变的观点,但由于其流美畅达韵致沉静的特点仍受大众普遍喜爱)

清代吴得旋《初月楼论书随笔》云:“山谷小行书自佳,盖亦从平原、少师两家得力,故足与坡公相辅。大字学《瘗鹤铭》,骨体峭快而过于豪放,亦成一种习气。学者贵于慎取,不可遂为古人所欺。”(黄庭坚小字颇得魏晋雅韵,而大字则不够含蓄有种过于张扬的习气,这还是与魏晋传统相比而得出的论点)

清代朱和羹《临池心解》云:“南田与石谷论书画一则,语有精理。其论思翁书云:凡人往往以己所足处求进,服习既久,必至偏重,习气亦由此生。习气者,即用力之过,不能适补其本分之不足,而转增其气力之有余。是以艺成而习亦随之。惟思翁用力之久,如瘠者饮药,令举体充悦光泽而已,不为腾溢。故宁见不足,毋使有余。其自许渐老渐熟,乃造平澹,此真千古名言,亦一生甘苦之至言也。”(习气这东西之所以自己能染上,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它契合了你内在的某种特质,如果是与你内心相抵触的一定会受到排斥,我们之所以要临摹就是要取长补短,要知道自己缺什么才能避开不好的习气,因为自己已有的认知和喜欢未必正确,不能一味凭感觉和直觉取舍,所以“自学”有时候常会走弯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犀利!第七届兰亭奖获奖作品批评与对评论者的反批评
怎样欣赏祝允明的草书?
评当代100名毛笔书家(四)
每日重点·推荐丨当代艺坛翘楚书法家——黄平学
【近现代章草人物】沈曾植的作品和事迹(58高清图)
试论王铎行草书的两种形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