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离合之间有深意

【来源:扬州网_扬州文化】

【名家简介】

殷旭明 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获得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四届国学班成员,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员,北京人文大学书法学院特聘教授,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院特聘书法家,扬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高邮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高邮市新闻书画院院长,高邮市书法院院长,二级美术师。

中国书法艺术中最为奔放跃动、最能反映事物的多样的动态美,也最能表达和抒发书法家喜、怒、哀、乐情感的书体就是草书。我对草书的痴迷缘于上小学时,见大人们写的都是绕笔字(行草字),觉得非常漂亮,觉得字还可以这样写很神奇。于是自己就依样画葫芦,认为把正楷字快写连写就是行草书了。这样养成的习气使我在以后的学书过程中吃尽苦头,并花了长时间大力气才纠正过来。而真正认识了解草书为何物却是从向林散之弟子庄希祖教授学习书法书论始,也才真正认识到学草书之难。

莲界梅天联

宋·朱熹诗《偶成》

学书法先从临摹开始,学草书当然也不例外。近年来于行草书学习用功最勤,创作和投稿的作品多是草书作品,也因此对于草书的研习有不少感受、产生了不少想法。草书创作,我以为着重要解决处理好两个方面——表现什么和怎样表现。而表现什么和怎样表现的桥梁纽带就是临摹。对经典范帖的临摹,通过临摹获得对书法经典的感知认识,从而为怎样表现积累技法经验,为表现什么增添专业内容。

草书作品的笔墨创新意识和审美特质的追求必须和传承经典的学习结合起来。而对经典法帖的临摹是草书创作入门和进阶提升的唯一途径。对于临摹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见解。孙过庭《书谱》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庄子所谓目击而道存也”。我以为,这是探求书法渊源汲取精华意蕴的两个方面,两者要兼修。如果我们没有读帖的细腻精微,就难以深入理解经典法帖的博大精深,笔下无由,谈何再现和表现。但如果仅仅如此,则又难免束缚手脚,狭隘格局。专注精神流露处,漠视“形而下”的技法支撑,则又会空洞无物,目之所击也浮,道之所存也难。所以,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学书必须摹仿,不得古人形质,无自得性情也。”

养德泽福

录《荀子》句

先得古人形质。我学书法因没人指点,学草书一开始方法不对,也没有专业书法老师的及时指点,没经过临摹等一系列训练就开始进行草书创作了,任笔为体,随心所欲,形成很多不好的习气和书写习惯。所以学草书先得古人形质,就是一个纯化的过程,要养成正确规范的书写习惯,并在临习中解决草书用笔关,熟悉熟练草书字法,为草书的创作提供了技法支撑和字法积累。得古人形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在学习临摹“二王”草书过程中,始终不得法,感觉“二王”变化莫测,摸不到门道,不管怎样临写都没找到其中的规律性,更谈不上创作时再表现了。后来我发现有一个由易到难的学习途径:即先从“二王”一脉下游开始,从唐孙过庭及宋米芾、元赵孟頫、明董香光、王铎等书家的草书入手。因为这些书家在学习“二王”中给我们揭示了“二王的内幕”,并在作品中体现出他们对“二王”的理解并将其规律性,“简单化”了“二王”,使得我学习时上手快,对“二王”笔法、字法理解更容易一点,并随着临习的不断深入,逐渐加深了对“二王”的理解。

清·宋湘《说诗·池塘春草妙难寻》

唐·李白诗《塞下曲》

得到古人形质已属不易,但古人形质不等于自家的性情。在传承经典中探寻对应自己性情表现的笔墨语言就应成为临摹学习的又一个重要任务。在浩瀚的草书法帖中找到适合自己并在情性、笔性上有契合点的书家及法帖显得尤为重要。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吃透一家,旁通诸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临习某家草书时先要对其进行研究分析。以我体会,适合自己笔性的往往形质精神都能临得相似。有时对某一家终不能对其形质把握到位,也不必勉强,只要能找出其点画及用笔特点及规律并在临习中体现出其神采一二,也就有所收获了。我们对经典的临习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创作。如何让自己的书法作品既体现自家笔墨性情又自出新意,不践古人,这是我现在以及将来努力的方向。

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古人云:书法之要,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离合之间大有深意。草书尤为如此。表现什么和怎样表现的最终检验是作品的艺术深度和思想深度,而道德文章则是最终检验的基础。我努力心追手摹。

殷旭明 文/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孟頫百分百精品书法展示,不可错过的绝佳法帖,临摹首选好帖
元代-赵孟頫-临皇象《急就章卷》
于右任:学书法有这样四个不传之秘!
书法高手王卓三年前、三年后两次谈临帖、创作,揭开学书真谛
通过湖北书法家何兴东的两幅作品,谈书法的临摹和古法的汲取
书法只学一个字帖,能不能弄懂书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