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竹,是我的生命!”

艺术源于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在沈子琪的世界里,竹便是她全部的生活,十多年来,相竹为伴,笔墨浸染,直抒写竹人生。她爱竹成痴,敬竹成魔,十多年如一日,细心观察竹的生长和四季习性,用心感悟竹之风骨和精神。她倾注满腔热情,挥毫泼墨,笔耕不辍,创作了一幅幅意境高远的墨竹作品,终有当今的艺术成就。她既是诗人,又是散文家,文笔流畅,学养深厚,哲理深刻,常在诸多刊物上论述学术观点,深受艺术界关注,堪称一代才女。

满林清风 136cmx69cm

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诗中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竹作为“四君子”之一,蓬勃向上,天地挺拔,其虚心高洁、傲骨迎风的品质为世人钟爱。它是青山秀水的一道美景,也是文人雅士的情感寄托,更是众多画家青睐的题材。古今画竹之人中少有女子,沈子琪堪称其中颇具影响的一位,其墨竹作品深受收藏家和投资者的喜爱与追捧。

傲雪 144cmx366cm

作为学者型艺术家,沈子琪平日深居简岀,全身心投入研习古今中外的艺术经典,立足传统,开拓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内涵,在通往艺术高峰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笃力前行”。近日,笔者走访了著名画家沈子琪,倾听她走进墨竹世界的精神诉求,体会她与竹之生命的相融之美。

深秋 69cmx46cm

记者:素闻您尤爱竹之品格,并提出“竹有九德”之论,让我们对竹之精神的认知更加深刻。您常以竹的精神鞭策自己,对竹饱含敬仰之心,请谈一谈竹之精神对您的艺术生涯产生了哪些影响?

沈子琪:我在学生时代喜好体育,活泼好动,涉足写竹,从内心到体能确实不适应。我悟“竹之九德”,源于内心长期孤寂与痛苦的感受,同时也是为了鞭策自己,做到自律,经常大半年不走出房门。我想与读者分享一下有关毛竹生长规律的知识:竹子前三年不长,第四年仅仅长3厘米,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生长,仅用六周时间就可以长到15米。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竹子懂得生长需要打好基础,前三年只长根系,这为了以后以最快的速度成长。人生想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要耐住寂寞。

萧萧入云 69cmx46cm

记者:您在墨竹绘画中独创了“一叶式”写竹理念,在笔法、墨法和章法上均有独到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请您具体讲一讲“一叶式”写竹的与众不同之处。

沈子琪:从古至今,我们看到《芥子园画谱》等讲授墨竹技法的书中都说,画竹叠叶,需用“个”字、“人”字、“川”字等。但我认为绘画不应程式化,否则作者的思想会受局限,无法灵活地创作,没办法生动地表现个人情感,情绪也不能痛快淋漓地得到释放,呈现出来的作品往往比较死板。我提出“一叶式”创作理念,正是为了解放思想,摆脱束缚,也能更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界变化中的各种竹子。简化创作,也便于大家很快能学会,竹的精神也能更好地得到传播。

记者:苏轼曾赞誉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将诗与画相融,笔墨清新,格调高雅。观赏您的作品时,先为“画意”扑面,又渐入“诗意”萦绕,后绵于“情意”浓浓,由“画意-诗意-情意”构建了扣人心弦的画作。您能否介绍一下您创作时的心境?

沈子琪:苏轼曾言: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绘画是作者心性的流露,情入画,方显竹的神韵。以饱满的激情创作,创作出来的作品气韵才能生动。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情,都是哲学艺术,缺一不可,失也,画便无情趣了。世界上唯有绘画和音乐是两种相通的语言,尽管我创作的本民族独有的传统题材,但我创作时助兴的往往是西方音乐,例如《神秘园》的美感能更让我将想象力转为创作力。

春意 69cmx46cm

记者:您平日深居简岀,醉心于绘画、吟诗、抒写散文,而且在书法、音乐等方面亦造诣颇深,请谈谈这些艺术涵养积累为您的绘画带来了哪些裨益?

沈子琪:探索古人,做到胸有成竹,才有自己的出乎意外。竹枝用书法线条,写出弹性的竹枝,竹才有生命力,这正是“书画同源”的道理。墨竹在宋代已独立成科,它的体系可谓精深,为此,不同门类我都要研习。功在课外,提高全面修养,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

记者:为净化和规范收藏市场,您曾斥巨资在市场上回购自己早期的作品,以保证市场流通中的均为精品,这极大地增强了藏家的投资信心。请您具体谈一下此举的初衷和过程。

沈子琪:绘画给读者美的欣赏,同时更需启迪性和教化性,竹俱有较高的精神性,要求从业者的精神层面也要更高。书画有三境界:人文境界、笔墨境界和景物境界。墨竹从古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是重要的收藏题材,今天你流出去的作品是要载入历史的,每位艺术家都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十年前有位山东的朋友,以五万元每平尺的价格收藏了我的《清影》和《竹报平安》两幅作品,尺幅也比较大(四尺整张)。那时我功力不够,用笔较软,前几年,我找了个机会加倍出资把这两幅作品收了回来,能收回自己以前不满意的画作是我的幸运。

记者:在焦躁的时代大环境下,画家怎样才能做到独善其身,不受世俗的侵染?

沈子琪:古人提倡宁静致远,无欲则刚。说者容易,落到实处就难,现今艺术品市场还不够规范,很多真正有实力的艺术家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前几年市场导向又不正确,势必导致市场参与者人心涣散,急功近利。我能做到自律,还是得益于竹的品格,再加上艺无止境,我对自己的画作始终觉得不满意。

沈子琪艺术简介

沈子琪,字丽华,号养琪居士、养拙堂主人,画家、诗词家。

1964年生于上海,擅长写竹,尤爱竹之品格,独创”一叶式”技法,并提出“竹有九德”:高节、虚心、宽怀、坦荡、柔韧、潇洒、灵秀、清气、优美。多次接受央视采访及国家刊物特邀出版,作品深受资深藏家喜爱并被广为收藏。

文章、诗词、学术及画作见于《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文物鉴定与鉴赏》等国家级报刊。任“青年之声”网络文化服务联盟《艺术·中国》栏目顾问,《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理事,风骨墨竹书画院院长。

1985年受业于著名书画家刘福林先生。

2000年受业于姜子龙先生。

2008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并发行《沈子琪姜子龙墨竹画集》。同年,皈依一诚大师,赐号为养琪。

2009年创作36米旗袍长卷彩墨竹《盛世四季图》。

2012年墨竹画集再版发行。

2017年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3周年活动现场举行作品赠送仪式。同年,由CCTV《发现之旅》栏目制作并发行纪录片《沈子琪写竹人生》。

2017年4月9日作客中央电视台《艺苑相约》栏目。

2017年10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大画家沈子琪》墨竹画集。

2017年11月在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成功举办“风骨墨竹画展”。

2018年5月由“时尚经典”在北京保利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风骨墨竹画展”。

2018年8月九幅作品在“2018北京艺术博览会”上展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艺术名家推荐——沈子琪墨竹作品赏析
中国著名女画家沈子琪风骨墨竹作品欣赏
「藏艺网」重点推荐书画名家—沈子琪
当代名家沈子琪
“影”匿的艺术
中国著名女画家沈子琪国画墨竹图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