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位列扬州四贤祠,隶书独树一帜

小编发现,虽然我们前前后后介绍过不少书法家,基本上历朝历代的都有。但是我们介绍过的书法家当中,大部分还是以擅长楷书、行书、草书这些为主的,而以篆书和隶书出名的书法家则非常少。这大概也是因为以篆隶为主的书法家本来就不多,再加上在汉代之后对这两种书体的涉及比较少。但是,到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清朝,随着篆刻艺术的发展古老的篆隶也焕发出新的生机,出现了像伊秉绶这样的隶书大家。

伊秉绶于乾隆十九年出生在宁化城关(隶属今福建省三明市)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其父伊朝栋是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历官刑部主事、御史、光禄寺卿。伊秉绶从小聪颖好学,秉承家学渊源,饱读诗书。30岁那年赴京参加会试,举中正榜,还受到大学士朱珪、纪晓岚的赏识与器重,并拜纪晓岚为师。教伊秉绶书法的老师也是相当厉害的人物,是当时最负盛名的书法家刘墉。

在清代,扬州当地有一座'四贤祠'供奉着受到当地人尊重的四位贤人。其实,这座'四贤祠'原本是'三贤祠',供奉着欧阳修、苏轼和王士祯。而在伊秉绶在扬州做了知府后,因'廉吏善政'受到百姓的爱戴。当地人为了纪念他,在他去世后在当地'三贤祠'中并祀伊秉绶,改称'四贤祠'。其实,不只是在扬州,伊秉绶无论在哪里做官都是勤政爱民的好官。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他在惠州、扬州任知府期间都做过那些事吧。

伊秉绶先是出任广东惠州知府。在任期间,他创办书院,重用人才,致力于地方文化建设。他提携和帮助岭南才子宋湘的故事也被传为佳话。在惠州为官期间,还有一件奇事:他主持重修苏轼故居时,意外地从墨池里发现了一块苏轼生前爱用的端砚,据说这块后来被伊秉绶带回汀州宁化老家的端砚给伊秉绶的创作带来了无限灵气。现在这方端砚是国家二级文物,藏于宁化县博物馆。

嘉庆十年前后,扬州连年水灾,伊秉绶经两江总督铁保(也是大书法家)的推荐,前往当地勘察灾情并奉命出任扬州知府。上任后,伊秉绶亲自率领下属参加各地抢险赈灾活动,深入人民内部,与人民同甘共苦。他一边在每个村镇设立粥厂、救济灾民,另一边动员富商出资赈灾,很快便将灾区的形势稳定下来。之后,采取多项严格而有效的措施,严惩扰民的地痞流氓,帮助灾民重新建设家园。伊秉绶不仅能力强而且从不以功自居,他在扬州期间的居所位于平民所居的'黄氏园'。

伊秉绶的隶书以个性鲜明著称,与邓石如并称大家。融先秦篆籀、汉魏砖瓦及颜体气象于一炉,而自成一家。源于汉隶,又有创新。他的隶书善用浓墨,墨色柔润,法度森然,笔画平直,方严整饬。没有晚期汉隶的'蚕头燕尾',融合了《郙阁颂》、《张迁碑》等汉隶名碑的优点。其传世的主要墨迹见于《默庵集锦》。其隶书传世作品以对联为主,也有刊于日本《综合书道大辞典》的《晋书刘毅传句轴》和《明清书道图说》的《魏舒传语轴》。

后来的著名书法家、书法评论家们都对伊秉绶的书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如何绍基、包世臣、杨守敬、康有为等人。沙孟海这样评价伊秉绶在书法上的成就:'伊秉绶是隶书正宗,康有为说他集分书之大成,很对。其实,他的作品无体不佳,落笔就和别人分出仙凡的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书法家伊秉绶
清代伊秉绶官至扬州知府,以隶书著称
清代碑学的代表伊秉绶,以颜法写隶书,藏精明于拙朴之中
清伊秉绶书法1
清伊秉绶书法
伊秉绶孙子的隶书如何?丨伊立勋隶书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