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广州艺博会收藏推荐名家 | 何慧敏

何慧敏,又名会溟。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协理事、篆书委员会副主任兼楚系文字研究会负责人,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副主席,湖北楚简书法研究院院长,湖北书法院研究员,湖北中流印社创作部主任,武汉大学通识课书法主讲教师,武汉工程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野草诗社副理事长,竹溪书社顾问,荆州市楚简书法研究会顾问,三楚书法院院士。担任《中国书法艺术典藏·湖北简牍卷》编辑。

出版有《楚简集古今联语200则》、《楚简集古诗文句200则》(荣宝斋出版社出版),《何慧敏楚简楹联书法作品集》(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楚简书法文字编》(中国书法杂志出版社出版),《中国书法典藏·秦简卷》、《中国书法典藏·楚简卷》、《中国书法典藏·汉简卷》(共8本,中国书法杂志出版社出版),《楚简书法集字丛帖》(共3本,中国艺术出版社出版)。

荆楚大地的文化灿花——楚简之书

荆楚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荆楚文化继承了许多商周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重要的文化价值。

至二十世纪,在湖北、湖南、河南之楚国故地出土了大量的简帛书法。上古时代大量的墨迹手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人们对书法历史的认知。因为楚简帛书的现身,使得书法的取法对象在过去“碑学”、“帖学”的基础上,又添“简学”。

何慧敏篆书节录《孟子万章下》斗方

楚简的出土,让大众看到了最古老的篆书墨迹,其书法形态清晰明了,在纸墨间得以窥见古人书法之奥义。楚简文字,结构完善,姿态优美,偶有奇思妙想,予人无限遐想。其用笔讲求精熟,提按顿挫凸显丰富变化,不仅是隶书之滥觞,从中亦可寻得行草书之端倪。

何慧敏节录《论语·颜渊》

何慧敏生长于楚国故地,自涉足书法墨坛,即对楚文字、楚简帛情有独钟。在数十载的艺术探索中,何慧敏不移其志,在楚简帛的书法遗存里,发现了甲骨金文锲刻文字所无法见到的鲜活线条,并在这些云诡波谲的线条世界里试图复原书写的艺术语言。

何慧敏节录《邓析子》

何慧敏不仅以楚文字为根基创作了大量精湛的书法作品,而且对楚文字进行梳理分支,以掸去历史的尘垢,让大众得以见识漫漶难辨的楚文书体。为此,他深入至湖南、湖北、河南、北京、上海的各大博物馆与高校,对楚简的前世今生寻根究底,整理出了煌煌大著《楚简书法文字编》。全书收字头2218个,并附出处,承袭有绪,字出有根,为研究楚简的学者们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参考资料。

谈艺录

文|何慧敏

古人论诗,必以沉着痛快为妙。为书亦然,沉着而不痛快,则肥浊而风韵不足;痛快而不沉着,则潦草而法度荡然。余观现代人书,求沉着者多作朴拙状,风韵稍逊;求痛快者,鼓努为力,多失法度。能沉着而痛快者,鲜矣!

学草最难。楷以法胜,草以神胜。楷虽难,法可勉强合;草不精熟,岂能有神?然至精熟,非穷毕生精力不可。今人学草,多有不知,动辄满纸烟云,实乃变乱古法,欺世媚俗。

启功有联云:“行文简浅显,做事诚平实。”虽寥寥十字,道尽为文做人诀窍。作书扭捏作态,为人虚情假意,诚可鄙,不足语艺也。

“学书在法,而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传,而妙必其胸中之所独得”。此诚所谓穷毕生之精力,不若初涉丹青者。法者,规矩也,俗云:“字无百日功。”即指得法之时,而妙不可传,只能在悟,佛教有渐悟、顿悟之别,亦有终生不开窍者。常有诸体皆能,亦颇具法度者,却不能登大雅之堂,常谓之“未醒悟”。

要变化气质,提高品第,除读书外,别无他法。他人有所成,愤然于心,自己有所得,沾沾自喜,目空一切,皆缘于读书少。

书家风格形成,乃日积月累,水到渠成之,犹人之由少年而青年而中年而老年。即使少年老成,亦非朝夕之变,故任何为创新而创新者,皆为徒劳之举。

艺术评论

坚守的力量

——何慧敏先生其书其人小议(节选)

文|丁军波

扎实的古文字基础、遒劲飘逸的书法线条,冥冥中为何老师的楚简书法创作奠定了基础。何慧敏老师浸淫其中近三十余载,心不变,志不移,道不改。特别是这二十多年来,无论时风如何变幻,每每到其家中晤谈,必聊及其对楚简书法丰富性的新发现、新体悟,可谓得一字而乐,其对楚简之专注令人感佩。

楚简书法的传薪者

——何慧敏及其书法(节选)

文|周德聪

他对楚简文字的形貌也做了悄无声息地改造,这种改造表现在他对笔法规范的同时,也对结构进行了规约,变楚简文字形体之欹而为整饬,变楚简率意隶化倾向的扁方而为修长,变简文字句疏朗而为密集等等,都能看出慧敏以楚简为中心所作的积极探索。

(作者为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融今稽古 椽笔开新(节选)

文|鲁家武

楚简书法浪漫飘逸,而不失阳刚俊朗,慧敏先生接触之始,便一见倾心。由于此已前打下用墨、下笔、构图、落款等等坚实功底,令其创作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篆书之逶迤盘旋,隶书之古朴典雅,行草之灵动率意,在其笔墨之间已然融会,让人不得不联想到“用笔千古不易”之古训。

兴微继绝 踵事增华

——何慧敏先生文字书法的艺术造诣(节选)

文|唐祥松

慧敏的楚文字书法顺应了这种新的发展形势,从幅度上视觉上对只盈毫厘的楚简在艺术格局上做了大力扩展,看过他书写在丈二尺纸上仅书16字的作品,能将毫厘之小的竹简文字放大几十倍,气象宏阔高昂,可见作者谋篇构字的驾驭力,昭示出他运腕运臂的操控能力。

作品欣赏

篆书横幅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篆书横幅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篆书斗方 吞舟之鱼,不游支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何则,具志极远也。

隶书节临《额济纳居延后汉简》扇面

篆书中堂 雪罢枝即青,冰开水便绿。复闻黄鸟声,全作相思曲。

何慧敏书《弟子职》句:夙兴夜寐,衣带必饰;朝益暮习,小心翼翼。

篆书条幅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书法过程中的几个误区
书法的起源
学习简牍书法有多重要
历代书法集锦——极简艺术史
汉末一块神碑,书者成谜,参悟出书法要领的,都成了名家
这才是学习书法的捷径,学书者必看!!!(珍藏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