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经写了三个字就须发变白的三国书法家韦诞的草书《游太行山记》

(《游太行山记》全幅图片在文章末尾处)

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在昭关一夜白头,说明他当时着急到了极点。可这一夜白头的速度,跟后来三国时期的书法家韦诞相比,速度就太慢了。

话说曹操的孙子曹叡即位成为魏明帝后,他也喜欢大兴土木,建楼台馆所。某日,他在都城洛阳视察,看到魏文帝修的凌云台在风雨中有倒塌的危险,他决定拨款立即修缮。

他叫工人用大木柱子支撑凌云台墙体,加固木制构建,粉刷外墙,修葺一新。修成后,按惯例,要做一个书写了“凌云台”三个字的榜匾挂在凌云台的高处,就像今天韩国青瓦台总统府那个。没想到工人把做好的榜匾钉在了凌云台的高处,但上面是空白的,没有写字。

据史书记载,凌云台榜匾距地面高二十五丈,相当于83米多,在当时算是相当高了。明帝曹叡一看,那么大的榜匾既然已经钉上去了,取下来也难。他命人做了一个笼子,然后叫朝廷字写得最好的韦诞带上笔和油漆坐进去,用辘轳把笼子一直往上拉,高度与榜匾同高才停下来。

韦诞在笼子里,战战兢兢,恐高是必然。下面的人看了也替他紧张。韦诞题书“凌云台”三个字完毕,坐笼子下来后,人们发现他的头发和胡须都白了!

这发须变白的速度,伍子胥望尘莫及!

这凌云台,在随后没多久还是倒塌了,这也预示着魏国的衰败。公元239年,36岁的曹叡在病床上紧拉着太尉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的手,一个劲地托孤,自此,曹家天下逐渐落入司马家。

曹叡临终托孤,彼时韦诞、司马懿均为61岁。

本文所展示的是韦诞的书法作品《游太行山记》,原件见于《天下名山图册》,现藏于台北故宫。您若在头条以外的媒体看到本文,均为盗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书法家的故事:韦诞题匾《凌云台》 #艺术 #涨知识
一块三个字的匾,为何让刘禅得以善终
三个字摞一起念什么?(
京城的这些牌匾,出自谁人之手?每个都不简单
对标思维(四):“标”的命运
世说作业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