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识经、不知经,是整个社会“愚智”时期开始出现的重要标志——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德慧智教育(一)

干支纪年:丁酉年 甲辰月 壬戌日


 

  老子《德道经》是一部百科全书,包罗万象。老子在“德篇”开卷章中,就以敏锐的目光,洞察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六个阶段的必然性。道治社会和德治社会时期,作为社会细胞的人们处在德性淳厚尚未朴散的状态,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的境界,人们的心中和行为都充满着上善,心中无善无恶,所以德性完整而且淳厚,没有分解朴散开来,所以那时是自然的无为而治。


 

  当人类离道失德、私心和物欲逐步萌生,德的完整性也开始朴散以后,社会就进入“无为而治”向“有为而治”的转折社会时期。此时仁治时代开始出现,仁治时期就是一个典型的转折时期,是从“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也向仁德下滑丢失,而进入“有以为”的一个时期。此时人心由于私心贪欲的增强,而需要信德承载、信仰规范、法治制约的时期。此一时期的信仰自律性是第一性的,法治刑典尚在萌生之中。


 

  当人们心中和社会中的仁德也凿丧、分崩离析丢失以后,社会就进入完全的“有为而治”的漫长时期,在义治社会,“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义德的阳金还能克制肝中的阴木,并且泄动心中的阴火。所以人们在此社会时期,心中还能“明德知道”,还能自觉地运用义德进行自律,由于心中还有适量阳木仁德供应能量,使心的阳火礼德能量发出光明,所以人们的自觉程度还比较高。因此史传之中才有“画地为牢”而人不敢违的故事。


 

        随着人们私心贪欲的增强和社会离道失德进程的逐步加深加重,义德也必将出现淡漠和消失。此时阴金上升,“有以为”就下滑成“不以为”,社会发展就必然进入以“治人心”为重要手段的礼治社会时期。这一时期的规律性是一个“上礼为之而莫之应”的状态,“莫之应”现象的普遍出现,是因为人们体内既缺乏仁德的能量,又缺乏义德的能量。义德阳金的丢失,则无法制约阴木的滋生,阳木仁德的品格和能量无法生成。没有仁德的阳木供应心中产生阳火礼德能量,阴木能量却只能强化人心中的阴火,使贪欲私心更加旺盛。因此“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即使施以“上礼”式的教化,也难以使人心相应。因此,以刑典法律为重要辅助措施的治理手段,也就应运而生,成套的、全面的律法逐步完善起来。以礼德教化为主、法治惩戒为辅的漫长社会时期也就出现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同时,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学治世思想,也就必然会成为维系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当人们无法维持住“上礼”的治心状态,礼德的品格和能量也流失以后,阴我心占据主导地位时,阳火消失不能产生阳土,反生阴土,正信消失,邪信自起,“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的愚智时代,也就必然都一步步地出现。信德承载与法制辅助的格局,也因为信仰的淡漠和消失而颠倒成为法律至上,以及发展至法律也无法制约的时期。这一社会发展时期,以明代《四书五经大全》的出现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愚智社会发展时期开始出现。正所谓“《大全》出而经说亡,八股行而古学弃”。尊“书”不尊“经”,不识经、不知经,是整个社会“愚智”时期开始出现的重要标志。


 

  选自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国学道德经典导读》第93页


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诵读效果的天壤之别——启动先天肾气!

为什么古人说“修道者多如牛毛,成功者凤毛麟角”——揭秘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的能量差异

文人雅聚 曲水流觞——古谷雨和上巳节的民俗篇

过了“古谷雨”就不宜再“春捂”了——古谷雨的身识与口识养生

通过玄善韵诵与玄善韵动塑造自身——古谷雨的正善治养生

麦花是“寿命最短”的花——古谷雨物候

谷雨应当在清明之前——谷雨清明时序考

谷雨成溪濯地新 天地清明万物生——古谷雨简述

《德道经》是无上瑰宝

大人都读不懂经典 为何要让孩子诵读?

经典诵读是中国古代教育学习的根本方法

“可”字,在古代就是开口诵——老子德道经中的“可”

“国学” 这么热!你选对了吗?——学“国学”要寻根

帛书《德道经》,是当仁不让的首选慧性经典诵读教材

抢救传统中医必须抢救传统文化

看德国人对中医的喜爱——世界需要真正的中医

何谓“健康”?

黄帝内经中的作息与人们的健康

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就像我们吃中西餐一样

老中医告诉我们该什么时候起床和睡觉——一日之四时与生命健康

原来“经典”是有层级之分的——哪我读的是经典吗?

慧智是个完美的太极图——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经典诵读是提升师德的关键方法

为教师点亮光明

孔子问道于老子——是对道德文化的实践与求索

古代教师节是哪一天

营造尊师重道的良好环境

“教师”的古今称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师德教育——教师首先要明德

师德建设“绝学三招”

师德建设的内圣外王体系

如此逼着孩子们辛苦……真是有点悲哀!——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用经典中丰富的精神营养,滋养孩子们久已饥渴的慧识和智识——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引导孩子掌握全面而准确的诵读方法

如何解决诵读与学习冲突?

抛弃经典诵读 产生民族灾难

赚钱别忘了身体要健康——伏羲黄老思想的养生方法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命脉

真诚的孝心是做人的根基(吴致知)

“孝”与“老”——析“孝”字,寻孝道文化之根

孝不孝是次要的问题吗?——孝道思想的根本

抛弃德的孝道,是无根之木———如何立体式的践行孝道文化

你发现细胞内的善粒子了吗?——孝道的能量来自善

明孝道层级之分,做真诚至孝之人

经典诵读开启心音——掌握生命能量的三种元素

脾胃信土之气是后天之本

人体生命有三种能量——21世纪以后是一个“音”的运用时代

孩子注意力严重不集中怎么办?——脾胃信德土的培养是关键霜降,

古代中国的数学水平高深莫测——不可思议的“善数”技艺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中国的文化说到底就是一个德育文化

为什么人们脾气会变坏?——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一)

怎么才能有一个好脾气?——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苍雪清竹画仕女:飘雪梨花空色外,隔帘鼓瑟是何人
背熟领会《道德经》这段绕口令,帮你读懂社会人心的“所以然”
《大学》导读讲解一
论五德之“礼”(上)
【传统文化】“德”字的内涵
一个民族能够以德性自律,则远胜于法律的强行制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