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零点调查:新教育实验实施效果评估报告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教育是一首诗 音乐: 曹芙嘉 - 教育是一首诗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通过“营造书香校园”等十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
特别推荐|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上)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下)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
新教育实验实施效果评估报告
上海零点市场调查有限公司
2021年1月
项目承接:上海零点市场调查有限公司项目编号:CSR200021项目指导:黄勇研究经理:刘晓琳项目经理:李国玲、何其多项目助理:徐俊仪、符 爽、刘城宾项目督导:严慧敏报告撰写:李国玲、何其多、符 爽、刘城宾数据分析:方乾燕报告时间:2021年1月 零点公司重要声明: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专属江苏昌明教育基金会所有。零点公司拥有本项目的分析方法、报告格式的技术版权。
目  录
第一章  评估基本情况
(一)背景与目的(二)评估思路(三)评估内容
1. 成效评估:对新教育实验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2. 未来展望:为新教育实验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四)评估方法及样本量
1. 定性研究2. 定量研究
第二章  新教育实验发展基本情况
(一)酝酿期(1986—1999年)(二)初创期(1999—2002年)(三)深化期(2002—2013年) (四)完善期(2013年至今)
第三章  评估主要结论
(一)综合成效:新教育实验获教师、家长及学生较普遍认可
(二)教师收获感:新教育教师培训课程,90%以上教师表示受益
(三)学生能力改变:新教育实验对学生阅读、沟通表达提升最明显
(四)创新性:新教育在理念、模式上的创新得到高度认可
(五)前瞻性:新教育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成就感
(六)突破性:新教育助力改变欠发达地区的应试困局
(七)家校共育:协作成效有目共睹,沟通方式不断创新
(八)可复制性:新教育实验获推荐度高,值得借鉴推广
(九)持续发展:未来应注重四新,新内容、新技术、新教师、新资源
第四章  参考意见建议
(一)强化师资力量,搭建交流平台(二)融合传统教育,优化教学课程(三)畅通交流渠道,推动家校合作(四)积极宣传调动,扩大实验范围
附录  技术报告
(一)研究方法介绍
1. 文献研究2. 深度访谈3. 定量问卷
(二)技术与模型说明
1. 分析方法2. 结果计算
 第一章
评估基本情况
(一)背景与目的
新教育实验从2000年发展至今,已有20个年头。新教育实验的四大改变、十大行动已经深入到全国各地,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在这20年的关键时间点上,本次研究受江苏昌明教育基金会委托,对新教育实验实施效果进行第三方评估。旨在对过往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对实施现状进行评估,并对新教育实验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总结是为了沉淀和积累,评估现状是为了审视和检阅。在审视新教育实验自身发展的同时,向全球领先的教育风向标看齐。本次研究将对标国际先进教育评估体系,发掘新教育实验现阶段的优势以及不足。最后,本次研究将综合整体发展和现状评估,对新教育实验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二)评估思路
本次新教育实验效果评估的核心思路为同心圆评估法。同心圆分析法是指通过以核心评估对象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展出不同的圈层,越靠近中心的圈层与目标的关系越密切。从近到远分别为核心圈、参与圈和同行圈。
在此次研究中,评估对象为新教育实验。核心圈是指该研究目标的领导者、倡导者以及组织者。对于新教育实验而言,是新教育研究院负责人、各实验区负责人以及各教育局负责人等;参与圈是指该研究目标的受益人群以及主要投入者。对于新教育实验而言,包括直接负责新教育实验的一线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等;同行圈是指该研究目标的圈内非参与者以及外围关注者。对于新教育实验而言,是指并未亲自投入其中的教育领域相关工作者。本次研究将通过了解不同圈层相关主体对新教育实验的评价、看法,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
附图 同心圆评估法
(三)评估内容
1. 成效评估:对新教育实验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借鉴国际上相关的教育评估体系,评估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综合成效:给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带来的实际效果。
具有远见:着眼于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及需求。
富创新精神:开创新的技术应用或教育方法。
具改革能力:为教育系统作出积极影响或改变。
具可持续性:取得长期持久的成果及具备可复制性。
2. 未来展望:为新教育实验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总结新教育实验历年发展情况以及结合评估结果,对新教育实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意见建议。
对新教育实验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为新教育实验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四)评估方法及样本量
为了全面评估新教育实验历年发展情况,本次研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来对新教育实验实施效果进行研究和评估:
1. 定性研究
(1)文献研究
通过搜集、整理新教育已经出版的文献资料,在新媒体上发布的官方内容以及各界对其报道、评论等资料,对新教育实验的发展脉络、创新特点、现实成效进行梳理汇总。
(2)深度访谈
深度访谈执行时间为2020年4月26日-2020年4月27日,共访谈了8位受访者,包括教育行业专家、区县教育局负责人、校长、教师以及学生家长,涉及江苏、山东、山西、河北、福建等新教育实验典型代表区域。
附表 深度访谈执行情况
类型深访对象所属省份所属实验区样本量
核心圈区县教育局负责人江西江西定南实验区1
学校校长山东山东日照主城区1
河北河北石家庄桥西实验区1
参与圈一线教师辽宁辽宁沈阳实验区1
江苏江苏常州武进实验区1
家长福建厦门同安实验区1
山西山西绛县实验区1
同行圈教育行业专家北京北京海淀实验区1
共计
8
2. 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主要采取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于2020年4月25日-4月31日开展在线填答,调查对象包括新教育实验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三类群体,涉及东部(江苏省、浙江省)、中部(河南省、湖北省)和西部(甘肃省、四川省和和新疆维吾尔人自治区)10个新教育实验区,共成功回收有效样本量2027份,在95%的置信度下,抽样误差为±2.2%,属于可接受的误差范围。
附表 问卷调查样本执行情况
类型在线填答对象样本量
参与圈教师(含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及教育研究机构人员)471
学生320
家长1236
共计2027
附表 问卷调查样本分布情况
在线填答对象所属新教育实验区样本量
江苏海门实验区188
江苏姜堰实验区104
江苏新沂实验区70
浙江萧山实验区70
河南焦作主城区111
河南洛阳高新实验区76
湖北随县实验区64
新疆奎屯实验区971
甘肃兰州榆中实验区270
四川成都武侯实验区103
共计2027
第二章
新教育实验发展基本情况
从第一所实验学校的建立,到如今5200多所学校、近600万师生参与的大规模教育田野实践,“新教育”的发展经历过诸多挑战与困难。但新教育人始终相信“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坚定地朝着求真、向善、尚美的教育理想前行。对“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可以看到新教育的发展经历了酝酿、初创、深化和完善四个时期。 附表 新教育实验发展历程
(一)酝酿期(1986—1999年)
早在1986年,朱永新用了将近五年的时间写作了《中华教育思想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的成就与贡献》一书,该书对古今中外教育思想家的著作和教育观念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以求从中寻找中华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并从中得到启示。1988年,朱永新又出版了专著《困境与超越——当代中国教育述评》,书中对中国教育当时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力图找到中国教育改革的出路。1990年,朱永新将在日本学习期间的所见、所思进行整理,主编出版了《当代日本教育丛书》,对日本教育的发展特点和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1993年,朱永新在苏州大学担任教务处长期间,推动了大学生“必读书目”、“主辅修制”、“学分制”等教学改革。1999年,在前期对中外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之后,朱永新受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思想影响,萌发了开展教育实验的想法。
(二)初创期(1999—2002年)
1999年,朱永新在江苏武进湖塘桥小学担任教师,这一段授课带徒经历进一步促成了其实施理想教育的想法。2000年,《我的教育理想》一书出版,新教育理念有了雏形。2002年,“教育在线”网站正式创办,点燃了许多校长和教师的教育激情。一批批有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的教师,率先通过这个网站找到了携手同行的学习伙伴,新教育人将这一过程称为“寻找尺码相同的人”。教师们在此学习打卡,并交流各自的教学经验与教学困惑,来自网站同行的线上评价与鼓励,使这一部分主动追求教育理想的教师迅速在线下成长起来,拥有了自我教学改革意识与自我提升行动。自此,“新教育实验”由朱永新一个人的教育思考与教育理想,变成一群人的教育追求与教育行动。
(三)深化期(2002—2013年)
从建立第一所实验学校发展到拥有超过数千所实验学校的规模,最早加入实验的研究者与教师们,提炼出了“五大理念”和“六大行动”的理论框架。后来加入的教师实践者队伍、教育研究团队,通过持续的行动探索,将“新教育”的价值体系拓展到如今的“一个核心”、“四大改变”、“五大理念”、“十大行动”。其中,“一个核心”就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使命;“四大改变”就是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五大理念”就是“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无限相师生的潜力”,“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等;“十大行动”就是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培养卓越口才,聆听窗外声音,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育。而理念和行动落地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成长。在这个时期,“新教育实验”探索出了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的教师成长模式,其中“三专”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即“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被新教育人称为教师成长的“吉祥三宝”。
(四)完善期(2013年至今)
2013年,新教育教师成长学院成立。作为新教育主要培训机构,成立以来每年培训近2万人次。通过一系列举措,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具体措施包括:为实验区、实验校教师免费开设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定期举办教师培训会议、教学研讨会议、课程开放周活动,研究者与教师之间可以交流学习;引入第三方评价,对实验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估与反馈;建设网络数据资源库,共享课程资源,以求建立合作共赢的教育共同体。2015年新生命教育研究所成立,围绕拓展生命的长宽高的核心理念,编写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的全套24本教材。2018年新教育实验荣获国家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9年新艺术教育研究院创办新艺术教育节。首届新艺术教育节暨“新少年国际艺术教育节”在苏州举行。在完善期,新教育人通过行动实践,进一步完善了共同的价值愿景。第三章  评估主要结论
(一)综合成效:新教育实验获教师、家长及学生较普遍认可
通过对实际参与过新教育实验的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新教育在实验区实践效果显著,新教育实验的推广、倡导的“十大行动”以及开设的课程等均得到了教师、家长及学生的较广泛认可。
首先,从家长及学生对新教育实验的了解程度来看,参与新教育实验的受访者中,60%以上的家长对新教育实验有较明确的认知,学生中这一比例则达到了71.9%,仅有7.5%的受访学生对于新教育实验不清楚。
附图 家长及学生对新教育实验的了解程度(%)
其次,教育的中心是学生,新教育实验的成效应关注是否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从新教育实验倡导的“十大行动”来看,评估者分别从教师、家长和学生自身角度,了解其对学生成长带来的成效。结果发现,超过90%的教师都认为“十大行动”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帮助。其中获得认可度最高的两项行动是“营造书香校园”和“家校合作共育”,认为非常有帮助的占比分别为85.5%和83.5%,且认为有帮助的占比均超过97%。
附图 教师关于新教育“十大行动”对学生成长帮助效果的评价(N=470,%)
将教师关于新教育“十大行动”对学生成长帮助效果的评分进行对比发现,“营造书香校园”、“家校合作共育”和“培养卓越口才”在教师队伍中获得一致好评,评分分别为95.7分、95.2分和94.2分。 附图 教师关于新教育“十大行动”对学生成长帮助效果的评分(N=470)
家长和学生作为活动的参与者,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家长和学生对于“十大行动”的总评分分别为85.49分和86.25分,均处于优秀水平。其中,88.1%的家长和90.9%的学生认为学校所开展的“十大行动”对学生学习和自身成长有帮助。 附图 家长、学生对新教育活动的帮助效果评价(%)
最后,从新教育开设的系列课程来看,超过90%教师认为这些课程对学生成长有所帮助,认为效果一般或不太有帮助的教师占比约为5%。其中“读写绘课程”的帮助效果最受认可,有85.7%的授课老师认为其对孩子的学习成长非常有帮助;“家校合作课程”及“晨诵、午读、暮省课程”被教师的认可度也相对较高,有超过97%的授课老师认为其对孩子成长有所帮助。附图 教师关于新教育课程对学生的帮助效果评价(N=470,%)
从教师对各项课程的评分来看,各项课程得分均超过90分,处于优秀水平。其中,“读写绘课程”和“家校合作课程”获得的评分相对较高,分别为95.6分和94.7分。
附图 教师关于新教育课程对学生的帮助效果的评分(N=470)
家长和学生对新教育课程的帮助效果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评分分别为83.37分和84.78分,处于良好水平。其中,84.9%的家长认为孩子参加新教育课程对孩子有帮助,87.7%的学生认为参加新教育课程对自身有帮助。
附图 家长和学生对新教育课程的帮助效果评价(%)
(二)教师收获感:新教育教师培训课程,90%以上教师表示受益
对学生的培育,首要是对教师的培训。新教育为有情怀的教育者提供机会,不仅开设线下的新教育实验培训中心,同时提供线上新教育网络教师培训,为想要做出改变的教师提供成长机会。
据调查结果显示,各实验区受访的教师中,有457名参与过新教育教师培训课程,其中超过90%的老师表示新教育培训课程对其有帮助,表示非常有帮助的受访者也超过75%。
从教师参与培训课程来看,家校合作专题研讨、实验项目专题培训所获得的好评率最高,都有97%以上的受访教师表示对其有帮助,且表示非常有帮助的均超过了80%;每月一事专题研讨的评价相对较低,有8.3%的受访教师表示成效一般或不太有帮助。
附图 新教育对教师的培训效果评价(N=457,%)
从新教育课程对教师培训效果的评分情况来看,七大类培训课程得分均在90分以上,处于优秀水平。其中,实验项目专题培训及家校合作专题研讨得分均在95分以上,表现较为突出;而缔造完美教室专题研讨及每月一事专题研讨得分相对较低,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附图 新教育对教师的培训效果评分(N=457)
参加新教育实验以来,教师在各方面都有所收获。根据教师反馈情况,认为培训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分别为“教学能力得到提升”(62.4%)、“教育视野得到开拓”(61.8%),以及“能看到学生的成长”(57.8%);认为“太流于形式,不切实际”的受访教师仅占0.2%,侧面反映新教育实验整体规划合理、组织开展有序。
附图 通过新教育实验,教师的成长和体验反馈(N=471,%)
(三)学生能力改变:新教育实验对学生阅读、沟通表达提升最明显
参与新教育实验后,学生能力的变化,也是新教育实验成效的重要体现。从教师、家长及学生自身的反馈来看,新教育实验对学生在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数学兴趣、数学能力、科学兴趣和科学能力等方面均有所提升,认为新教育实验下学生各方面能力没有得到提升的教师不足10%,学生和家长相对较多,但仍低于20%。其中,学生能力提升最明显的维度体现在阅读兴趣的增强、阅读能力的提升、沟通表达兴趣的增强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从教师对学生能力改变的评价情况来看,阅读兴趣的增强最为显著。认为显著提升的教师达到64.8%,且认为提升的教师合计达到98.6%;其次是写作能力,有98.1%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附图 教师对学生能力改变的评价 (N=471,%)
从家长对孩子能力改变的评价情况来看,80%以上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各项能力到了提升。其中,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阅读兴趣和沟通交流兴趣的提升更为显著,均有超过90%的家长认为孩子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数学能力及数学兴趣表现相对较差,分别有15.1%和14.0%的家长认为未得到提升。
附图 家长对孩子能力改变的评价 (N=1208,%)
从学生对自身能力改变的评价情况来看,均有超过90%的学生认为自身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其中,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阅读兴趣和沟通交流兴趣的提升更为显著。 附图 学生对自身能力改变的评价(N=317,%)
另外,对比教师、家长和学生对于学生自身能力改变的总评价情况,教师的评分相对较高,为88.3分,处于优秀水平;学生和家长分别为83.1分和79.6分,均处于良好水平。
附图 教师、家长、学生对学生能力改变的总评价
此外,在对家长的访谈中有家长指出,通过新教育实验,孩子在老师的指导和任务布置下,从最开始需要家长督促才会学习,逐渐学会了自主学习,可以充分安排学习时间;同时在家长参与的学习指导和互动中,亲子关系变得更好,而且孩子的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四)创新性:新教育在理念、模式上的创新得到高度认可
教育的创新,既需要有效回应时代变化与需要,又应兼具前瞻性和超越性。新教育提出的核心价值、四大改变、五大理念、十大行动以及推出的儿童课程、教师发展、理想课堂、每月一事、童话剧、学校文化等项目,是在汲取传统教育精华基础上开展的创新教育,无论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上,还是教育内容、教育成果上,相对于传统教育都有所创新。
总体来看,无论从教师的视角,还是家长的视角,绝大部分受访者都认同,新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成果等方面比传统的教育有创新,仅有3.4%的受访教师和4.0%的受访家长认为新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没有区别。其中,新教育在理念和模式上的创新性,得到教师(84.9%、79.6%)、家长(69.7%、74.7%)的更多认可。 附图 与传统教育相比,新教育在哪些维度有创新性(%)
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多数学生认为新教育实验课程在获得的收获、上课的形式以及课程的内容方面与传统教育课程有很大不同,仅有5.6%的受访学生认为新教育课程与传统教育课程在以上几个方面均无变化。
附图 新教育实验课程与普通课程对比情况(N=320,%)
(五)前瞻性:新教育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成就感
调研中还发现,新教育对于教师在职业认同方面带来积极效应。教师是推动未来教育变革的核心力量,让他们获得持续前进的动力,才可能谈教育的未来。
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是教师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但传统教育尤其重视学生成绩,对教师自身成长的关注不够。简单僵化的教学模式,既会让学生厌学,也会让教师厌教,甚至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幸福感降低。新教育以教师成长为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等十大行动为路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转变了传统的教师教学模式。不只是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给予教师新的支撑,也在心理状态、精神状态上为教师注入更多能量,为正处于传统教育改革中的教师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得到教师的欢迎。 传统教育也会说提高教师地位、教师待遇等,但具体措施落实效果不明显,新教育在外部条件未得到改善的前提下,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等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使得教师可以获得内心的愉悦和成就感,收获了他人无法拥有的一份精神自信。——江西省定南县教育局负责人
新教育一方面是关注教师的成长,另一方面是关注学生,还有学生的家长。对教师来说,提出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对传统教育来说是一个概括和提升。把关注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的幸福生活联系在一起,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像我们的传统教育,也提倡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多是注重的专业。较少关注人的生活样态、幸福指数等,相对来说,新教育在这一方面的更加新颖一点,有这样一种理念。教师既有专业成长,同时也能感受到自己成长的一些快乐,这样生活幸福指数也相应提高了。——山东省日照市金海岸小学学校负责人
新教育建立了自己的模式,尤其是在德育教育方面,不再拘泥于传统教育大纲教材,新教育的教育模式更加多元化,教材内容更丰富、有内涵。让教师知道怎样去做、怎样更好的做学问。——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英外国语学校教师 (六)突破性:新教育助力改变欠发达地区的应试困局
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一定是围绕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绝不仅仅只注重成绩的学科教育。但在教育欠发达地区,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及视野高度都不如发达地区,仍然广泛存在教育只要学好了知识就行的观念,或者即使观念改变了,也缺少相应的能力或资源。新教育实验一直特别关注教育欠发达地区,包括农村地区,以及部分三四线以下城市地区。随着二十年来新教育在这些地区的推广扎根,越来越多的家长更重视孩子的教育,在教育观念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教育的期待从简单的获取应试教育知识,到更重视孩子全面的成长以及对于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希望孩子成长为乐观的人,不需要成绩特别好,不过希望能学会如何学习,主动学习,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育关注我国农村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农村的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等多方力量聚集在一起,共同参与到新教育中来,为农村教育的突破革新贡献力量。 “学校一开始是农村学校,学生生源、家长的整体认知都比较不太能接受新教育的概念,大家都觉得不要好高骛远,咱们就实打实地搞好学科知识,学习成绩好就行了。失去了对孩子身心的关心。但后来接触时间久了,他们对于这种教育方式的接受度就提高了。这几年学校的整体的口碑啊,家长的认可度都还是比较高的。”——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实验小学负责人 我们这个地方呢,人比较喜欢吃喝玩乐,对阅读这些精神层层面的这种兴趣爱好不大关注,但推行新教育以后,我们现在很多老师自己有公众号,每一天自己看书写作,还会跟学生一起共读,过程当中还会把家长一拉进来。老师、学生、家长成为了一个学习共同体,现在我们这里每一所学校,都能感受到那种书香的氛围。——江西省定南县教育局负责人 (七)家校共育:协作成效有目共睹,沟通方式不断创新
近年来,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各界越来越高的重视。从前述评估中可以看到,新教育实验中关于家校合作的活动或课程,得到教师、家长和学生的突出认可。深度访谈中也了解到,新教育实验把家校合作共育放到重要位置,通过成立家校合作委员会、新父母学校与俱乐部、萤火虫工作站等多种形式积极搭建家校合作平台,以家校读物、家校互访、家校叙事以及微信群、QQ群等新技术手段,与家长保持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同向、同步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家校合作共育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有受访建议,随着新教育实验的大范围推广,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也需相应不断提升、优化,在家校合作等相关活动的具体开展上,希望能得到更多指导。比如,针对新加入实验区的学校,新教育研究院是否可定期调配已通过新教育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教师前往进行公益指导教学。
我们学校成立了家校合作部、组织家长进课堂等活动,要求每一个家长都必须到学校来,也来给学生上一堂课,形式也是各种各样的,对家长,我们是全方位开放的,家长也可以利用自身资源邀请其他不同职业、不同阅历的家长发挥自身的职业优势和兴趣特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近学生。——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英外国语学校教师
例如,今年新冠肺炎的影响,组织学生和老师参与书写新教育课程,让家长也参与进来,还有邀请牙医到学校跟学生讲一些保护牙齿的这个课程,医生啊、警察也都请过来,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家长也很支持。——江西省定南县教育局负责人
在家校合作方面,就是让家长成为我们教育的同盟。我们一直在讲教育的路,我们一起走。我们也都是在这些方面提供了一个平台。例如,我们成立了三级家长委员会,让家长能够参与到家校共育的活动中,还有情智讲台,在这个讲台上,我们邀请家庭教育经验丰富的人进校园开讲,这样更能引起家长共鸣,但也希望新教育研究院能指派优秀的青年教师来校指导。——山东省日照市金海岸小学负责人
(八)可复制性:新教育实验获推荐度高,值得借鉴推广
新教育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提升了其课堂表现,促使其形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这无疑是对“授予学生一生有益的东西”以及“培养完整的人”的注解,孩子的成长也让家长看到了新教育实验的巨大作用。
本次评估分析了受访者在参与新教育实验之前的期待,与其目前感知到的实际效果之间的差异。数据显示,83.4%的教师和78.7%的家长表示新教育实验的实际效果超出他们的期待,表示低于预期的均未超过5.5%。整体来看,新教育实验给参与者带来的积极成效显著。 附图 参与新教育实验后的收获与期待情况(%)
从各实验区教师参与新教育试验后的收获与期待评分来看,十个实验区的受访教师整体评价得分为84.92分,处于良好水平。其中江苏新沂实验区得分(96.9分)最高,表现突出;其次是浙江萧山实验区(90.9分)和江苏姜堰实验区(90.2分);江苏海门实验区和甘肃兰州榆中实验区得分(78.8分和75.7分)相对较低,低于整体得分超过5分。 附图 各实验区教师参与新教育实验后的收获与期待评分(N=471)
借用商业咨询中的NPS (Net Promoter Score,净推荐值)分析法,评估教师和家长对于新教育实验的推荐情况。用0—10分量表测试受访者参与新教育实验后,会不会向其他教师或者家长推荐,表现了受访者对新教育实验的粘度以及对新教育实验传播推广的贡献度。0-6分属于贬损者,7-8分为被动者,9-10分表示对新教育体验较好,愿意为新教育实验做口碑传播,属于推荐者。
总体来看,受访者对新教育实验的净推荐值(推荐者百分比-贬损者百分比)较高,教师的净推荐值为43.74%,家长的净推荐值为35.43%,表明新教育实验的现有参与者认可度高、认同感强,这也是新教育实验在更大范围推广复制,以及在更长远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附图  教师对新教育实验的推荐情况(%)
附图  家长对新教育实验的推荐情况(%)
从受访者对新教育实验的推广示范适合度来看,89.1%的教师和85.5%的家长表示新教育实验适合在更大的区域进行推广示范,仅有不到3%的受访教师和家长表示不适合。由此可见,根据受访教师和家长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理念与实践经验值得借鉴与推广。
附图  教师及家长对新教育实验的推广示范评价(%)
(九)持续发展:未来应注重四新,新内容、新技术、新教师、新资源
二十年,对于新教育来说无疑是个重要的发展节点。作为主要通过社会组织来发起推动的教育变革,过去经历了许多,现在已成就了很多,未来需要做的还有更多。调研中发现,受访教师对未来新教育发展的意见建议主要集中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培养,希望整合利用自有资源,开发更多的优质课程,多发挥榜样教师的力量;受访家长及学生的意见反馈较为相似,均集中于“十大行动”及新教育课程的优化方面,主要为对于已有的阅读、家校合作的加强,及对于实践、综合素质、视野拓展的需求建议。
结合受访者的各方面意见反馈,未来发展中需注重对以下三个“新”的持续推动。
n 新内容开发。随着基础教育内部条件、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新教育本身也需要不断自我革新,内容建设是其最主要的支撑,在新教育理论体系完善,新课程、新教材、新活动的研发等方面,都需要跟上脚步,且保持前瞻性。
n 新技术应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技术也在快速发展,新教育在新技术上的应该也要不断创新,尤其是面对全国150多个试验区、5000多所学校的沟通互动场景下,需要不断思考如何提高效率,确保实效。
n 新教师引入。有多位受访者提到,未来应重视提高对于年轻教师的吸引力,让他们多参与到新教育实验中来。一方面,年轻教师本身可以带来更多新的理念与实践;另一方面,年轻教师更能决定未来的教育图景。
n 新资源整合。除了新教育研究院传递给各个实验区的信息之外,还可以让不同实验区之间、不同学校之间的沟通学习机制与网络,更加高效,尤其是对于优秀教师、优秀课程、优秀经验的总结、推广,对于其他实验区,都是可以借鉴的新资源。 我觉得它的理念始终都在不断的自我完善,已经很值得我们去认可赞赏了,如果说他未来的发展要有提升的话,我觉得应该是资源的系统性和整合性,因为对于新加入实验的老师或者实验的校长来说,他看到这么庞大一个体系,可能会一下子就像进了一个大观园一样的,他就会有一种失措,其实这种时候我们把已经取得的成果能给他参照,这是我说的这个角度,另外就是比如说十大行动当中的构筑理想课堂,我觉得在理想课堂的层面可以和新课程改革结合得更加紧密一些。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专家 新教育团队与学校有更多的对接,提供专业支撑,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思考如何让更多的年轻教师更加乐于投入到新教育实验当中。——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实验小学负责人 新教育研究院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也积累了很多优质的资源,比如榜样教师的优质资源,如果能够利用这些资源与实验学校一起开发一些优质课程。比如阅读,还有这个课程的建设方面,希望在新教育这个资源平台上,应用最新的技术把它建设得更好。然后这个平台上的老师、还有学生或者家长能够不断自主学习。
新教育未来如何从技术层面和可操作层面紧扣时代发展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如今年疫情期间,大部分课程转到线上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疫情加速了教育的变革,促使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等快速实现新的变化,也促使新教育在整个教育发生加速变革的情况下,无论从形式,还是资源的获得渠道,新教育应该在前期积累的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疫情情况,思考未来如何从技术层面和可操作层面紧扣时代发展。——山东省日照市金海岸小学负责人第四章  参考意见建议
项目组对文本题进行了结构化处理,各类受访者意见建议汇总分析如下:
(一)强化师资力量,搭建交流平台
教师是新教育实验的主要实施者,强大的师资力量是快速稳健推进新教育实验实施的有力保障;同时,新教育实验也对教师提出了新需求,充分发挥榜样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全面提高新教师的素质水平。
附图  教师对师资力量方面的意见建议反馈情况(N=78,%)
从教师对师资力量方面提及较多的意见来看,46.15%和30.77%的受访教师对于优化改善培训模式、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需求更高,希望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多开展开放周、教学研讨等相关活动;并有少量受访教师反馈期望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搭建技术交流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进优质资源共享共建,以更好得实现因材施教。
1. 重点优化培训模式
本次调研中,教师对于新教育培训模式提出了较多需求,在培训内容上,建议调整新教育理念宣讲课程及实操性课程的安排占比,增加和拓展更广泛领域的培训课程,不断优化和创新培训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培训形式上,可多开展线下经验交流、教学研讨活动,并逐步将培训课程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形成一套系统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培训体系。
2. 优质资源共享共建
新教育发展至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共建也成为新教育实验教师的共同期待。在教师资源方面,加强新教育合作单位间优质教师轮换,充分发挥团队作用,开发教学资源,相互共享。另外也可增加榜样教师数量,多开展交流活动和榜样示范,让新教育实验教师快速成长。在平台资源方面,搭建技术交流平台,汇集各学校优质教学资源进行共享,推广优质课程,便于不同实验学校之间的交流学习。
(二)融合传统教育,优化教学课程
从教师及家长对优化教学课程方面的意见来看,家长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开发优质新课程提出的意见占比较高,分别为31.5%和28.2%;教师对加强学生文化教育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两方面提出的意见占比较高,分别为40%和20%。
具体来看,教师和家长都比较期望教学内容中增加更多提升实践能力、文化水平及心理素养的活动;教师更偏重于文化教育课程与传统教育的融合,新课程的开发以及质量的提升;家长更偏重于增加实践课程,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身。
附图  教师及家长对教学课程的意见建议反馈情况(%)
1. 新课程开发与创新
本次调查中,家长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提出更多需求,可从新课程开发入手,拓展学生视野,如科普类课程,可讲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安全法规等多领域知识要点等;结合社会时事热点的研讨活动;心理辅导课程,讲授心理学知识,并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团队实践课程,着重锻炼学生动手、待人接物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自律性和责任感,提升综合素养。
2. 做好新教育与传统教育相融合
当前新教育实验的实施正处于完善期,此阶段需做好新教育在学生的培养方式、培养内容等方面与传统教育相互融合。本次调研中,受访者对于新教育课程的培养方式提出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的要求,一是希望与传统教学内容相结合,不增加学习总量,调整传统学科学习、新教育课程学习的安排占比;二是协调统一新教育课程与传统教育考试内容,可通过调整新教育课程开展形式、内容,使其更贴和考试内容,或调整考核标准与方式,将新教育相对于传统教学增加的部分内容纳入考核范畴中,再对考试内容的占比进行合理调整。
(三)畅通交流渠道,推动家校合作
本次调研中,多数受访家长对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较多意见,主要反映在家校合作方面,如多开展家校合作活动,加强家校互动交流,组织家长参与新教育培训等,便于增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提高家庭教育观念。
附图  家长对教学模式的意见建议反馈情况(N=57,%)
1. 畅通交流渠道
家校之间坦率而又真诚的交流,充分而又对称的信息分享,经常性的联系,是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的基础。多数受访者提到家校合作活动中除了提倡家校阅读,多开展文化活动外,可再增加一些寓教于乐的休闲体育活动,引发孩子学习兴趣。另外,有部分家长提到增加家校互动交流,可结合实际多开展家校互动方式的亲子拓展活动,最大限度激发孩子的融入,从而提升孩子兴趣,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了教育的快乐。
2. 继续推动家校合作共育
疫情常态化影响下,“线上学习”成为孩子们获取学业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从线下搬到线上,教学模式的改变对学校、学生和家长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互联网技术对教育行业造成的变革性冲击,催生家校合作实现教育创新的新契机,新教育也可“线上 线下”架起家校沟通平台,继续探索家校沟通零距离的互通模式,进一步形成家校合力,打造家校联合共同体。
(四)积极宣传调动,扩大实验范围
从教师及家长对新教育实验宣传推广方面意见反馈来看,主要集中在推广方式、推广群体、推广范围和推广力度四个方面。其中教师主要建议改进推广方式、扩大推广群体,希望新教育实验在各区域推广时要因地制宜、不流于形式,并让更多的教师、家长参与其中;家长主要建议加大推广力度,让更多家长了解新教育实验成果,加快落实常态化新教育,让更多学生从中受益。
附图  教师及家长对宣传推广的意见建议反馈情况(%)
1. 积极宣传新教育理念,调动提升教师、家长、学生的参与度
有48%的教师和23.2%的家长对新教育实验的推广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师方面,建议适当调节教师的行政事务负担或给予优秀示范教师表彰等,从而调动教师积极性,引导更多教师参与;在家长方面,建议广泛宣传家校共育合作的活动与课程,注重新教育实验的理念、成果宣传,开展针对于家长的培训、宣讲活动以吸引更多对孩子教育需求与新教育诉求符合度较高的家长;在学生方面,建议在课程活动设计上提升趣味性、开放性要求,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施展空间,在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同时也能激发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性。 2. 加大新教育实验推广力度,适当扩增实验学校
本次调研中超过五成的家长反馈,希望加大新教育的推广力度,可以联合地方行政教育部门共同推动,并适当增加新教育实验的实施经费;扩大实验区域范畴,城乡结合区及农村区域的学校也选取纳入实验范畴中,并选取基层、规模小的学校作为实验学校,以确保新教育的普适性。附录  技术报告
(一)研究方法介绍
1. 文献研究
新教育实验是一种自成一派的教育体系,有完整的理念以及实践方式。本次评估将通过新教育已经出版的文献资料,以及在新媒体上发布的官方文字记录进行采集以及评估,对新教育实验的发展脉络,创新特点,已经深耕多年的成果进行汇总评估。
2. 深度访谈
2.1 方法介绍
深度访谈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一对一的访问,通过掌握访问技巧的研究人员对受访对象进行深入地交流,了解受访对象对于特定问题的看法。一次深度访谈可能要花45-90分钟的时间。深度访谈的优点在于研究人员可以就相关问题获得比较深入的信息,并能够针对不同的受访对象追问不同的问题。
2.2 样本设计
本次评估针对新教育实验所涉及各利益主体进行深度访谈。深访样本以核心圈、参与圈对象为主,以同行圈深访对象为辅,抽取江苏、山东、山西、河北、福建等区域具有代表性的被访者作为样本进行访谈交流,其中包括教育行业专家、区县教育局负责人、校长、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共计8人,具体执行情况如下。 附表 深度访谈执行情况
类型深访对象所属省份所属实验区样本量
核心圈区县教育局负责人江西江西定南实验区1
学校校长山东山东日照主城区1
河北河北石家庄桥西实验区1
参与圈一线教师辽宁辽宁沈阳实验区1
江苏江苏常州武进实验区1
家长福建厦门同安实验区1
山西山西绛县实验区1
同行圈教育行业专家北京北京海淀实验区1
共计
8
3. 定量问卷
3.1 方法介绍
本次评估的定量问卷将使用线上调查的方式进行,通过在线填答来让更多接触过新教育的教师,学生以及家长能够快速在线进行填答。“答对”是零点有数旗下的移动端数据交互工具,由零点自主研发,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是一种手机交互性APP。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参与度更高、样本更丰富、时效性更强、回答更方便、调研成本低的“二维码”调查逐渐成为专业调查公司识别、收集信息数据的“新宠”,“答对”正是这样一款移动端交互调查平台具,将其搭配“二维码”调查,可以实时捕捉问卷信息,最终自动形成数据报告。
“答对”平台主要具有三大功能,分别为创新问卷收集方式、使用便捷及多需求满足和专业研究背书。 答对数据采集工具具有如下显著特点:
1) 可以快速响应轻量化的公众调研和互动需求;2) 能够与企业现有的消费者触达渠道无缝对接;3) 可唯一标识识别用户,实现跨题目的连续数据自动沉淀;4) 以游戏化的方式调动填答者的积极性,提升参与意愿;卷入效果好;5) 借由答题后形成互动测试结果,极易形成社会化传播;6) 页面设计感强、可定制化设计和开发;7) 利用LBS技术,在特定地点打开,另数据更真实更有针对性;8) 多渠道打通,答题H5页面支持微信端、线下二维码等多渠道传播。9) 全渠道整合,调研结果直接对接零点数立方后台。客户登录数立方平台后,可快速查看调研结果,免去后续数据清洗、数据分析解读、展示等环节;10) 依托零点专业研究背景和完整的行业条线,可为客户数据提供专业的问卷设计、深度的数据分析、以及后续的咨询服务。
3.2 样本设计
本次定量问卷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样本的代表性比较好,抽样误差比较小。
本次评估的定量问卷使用线上调查的方式进行,通过在线填答来让更多接触过新教育的教师,学生以及家长能够快速在线上进行填答。
东部省份包括江苏省、浙江省,中部省份包括河南省、湖北省,西部省份包括甘肃省、四川省和和新疆维吾尔人自治区,共涉及10个新教育实验区,回收有效样本量2027份。
附表 问卷调查样本执行情况
类型在线填答对象样本量
参与圈教师(含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及教育研究机构人员)471
学生320
家长1236
共计2027
附表 问卷调查样本分布情况
在线填答对象所属新教育实验区样本量
江苏海门实验区188
江苏姜堰实验区104
江苏新沂实验区70
浙江萧山实验区70
河南焦作主城区111
河南洛阳高新实验区76
湖北随县实验区64
新疆奎屯实验区971
甘肃兰州榆中实验区270
四川成都武侯实验区103
共计2027
3.2 受访者背景信息
附图 教师年龄分布情况 (N=471)       附图 家长年龄分布情况 (N=1236)附图 教师学历分布情况 (N=471)        附图 家长学历分布情况 (N=1236)
附表 教师加入新教育的时间 (N=471)
(二)技术与模型说明
1. 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主要使用了缺失值处理分析、频数分析、交叉分析三种分析方法。
缺失值处理分析:在数据整理阶段运用到该方法。在实际调研中存在受访者对个别题目的答案说不清或者拒答的情况,对于个别题目缺失值的处理方法采用缺失值不计入该题统计的方式,即该题的计算过程不会受到缺失值的影响。
频数分析:在该项目中,针对所有指标均用到了频数分析。频数分析是所有问卷调查中最广泛使用的分析技巧,体现某一答案的人数占回答问卷总人数的百分比。基本统计分析往往是从频数分析开始的,通过频数分析能够了解变量取值的状况,对把握数据的分布特征是非常有用的。
交叉分析(交叉列联表):在该项目中,针对某一指标不同群体的打分情况使用了该分析方法。交叉分析是一种同时描述两个或多个变量的联合分布及其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此表格反映了这些只有有限分类或取值的离散变量的联合分布。
2. 结果计算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打分题每一指标均是通过5分量表评价;在最终分数展示上,所有分数都转换为百分制,以方便理解和对比。5分制转百分制公式如下:其中,x表示某指标5分制得分Xmax表示5分制的最高分5Xmin表示5分制的最低分1y表示某指标100分制得分Ymax表示100分制的最高分100Ymin表示100分制的最低分1
5分制11.522.533.544.55
100分制113.3825.7538.1350.5062.8875.2587.63100
特别推荐|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上)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下)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呈人之美,成人之美。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40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向美而行: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高中阶段需要生涯规划教育
跨学科整合视角下国内外STEM课程质量比较与优化
关于开展“家庭教育有效指导模式”实践研究的说明
福建省达标高中评估标准(试行)
钢城区实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