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融合教育,我们都搞错了!

1月9日、10日,有幸参加了第一届衣恋集善融合教育发展国际研讨会。

看到日程表上列有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甚至远到英国、澳大利亚的各国教育专家还有国内先进机构、学者代表的讲座,觉得特别带劲儿。两天将近20个小时,19场次的讲座听下来,果然收获很多好料。最大的感受就是: 教育本来就应该是融合的,我之前都搞错了!

李虹(Amy)

厦门诺苗资深特教老师

融合教育的字眼越来越少

真的很奇怪,各个国家代表者在讲座中,无论从开展融合教育的理论数据,到实践模式以及实况调研的角度分享,“融合教育”这四个字竟然渐渐淡出了。研讨的重点已经不再聚焦于残障学生有多么多么的难教,有多少多少的障碍,存在怎样怎样的问题,而是推动这一切的背后,关于怎么看待人,怎么看待教育,何谓保障人权、教育权等实际理念。而这一切的理念,就是各国在努力推动践行融合教育中的重要而稳固的基础。讲座听完,感觉教育“三观尽毁”!“尽毁”!

上学是该学生准备好,还是老师(学校)准备好?

特殊儿童上学最容易被拒绝的原因就是:孩子能力那么差,哪有上学的能力?训练好一点才有可能!

美国专家说了:

“校方不为教学做好准备,却认为孩子必须先自己准备妥当才能上学,实在是个误区!”;

缺乏辅助科技,相关的服务和资讯才是问题!”;

对特殊学生期待过低,甚至没有期待,是个很大的问题!”

韩国专家说了:

“如果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效果和价值是个不争的事实,教育者就不应该因为它实在是太难了或者太耗费时间了而去回避它。”;

不是孩子的问题,通常是成年人或者我们的体制失效,无法合理满足孩子特殊的教育需求。”;

“如果我们真的在融合教育上花很多心思去尝试,就会发现我们有很多很多的资源和有创意的方式!”

真是CAN’T AGREE MORE!如果我们总是觉得孩子是个问题,也总在找孩子的问题,我们怎么有可能为他们提供合理有效的教育呢

我们真在2016年帮助过一个很困难的家庭,他的孩子因智力障碍被特殊学校拒收,理由就是:“孩子都坐不住,怎么能来上学(特教学校)?”可是很奇怪啊,孩子就是因为“坐不住”、“不听话” 才来特教学校的啊,如果他没有这些问题就不用去特教学校了啊。。。听到此事真是有种想把脸捂住的心情。后来我们训练这个孩子大概不到4个月的时间,渐渐他懂得了上课坐好和上学的常规,我们也发现他学习能力很强,别的孩子哭了还会去关心去哄。他的动作非常麻利,虽然制造了不少麻烦可他实在是很可爱,总是很快乐,也学会了自己收拾整理东西。9月份再去申请特教学校的时候,终于够得上“标准”,成功入学了。但是整个事件真是让我们觉得有种莫名的难受。如果在特教学校,孩子还被如此要求,那在普通学校他们将更加是“充满问题”的学生。

我们很容易看到孩子的障碍而放弃对他有所期待。我们很容易觉得他们很多问题,我们无法做什么去改变他们。对,我们想要改变他们。眼光始终都聚焦在他们的“问题”上, 想让他们和我们一样“正常”,而忽略了接纳他生而为人的样式,按着他的需要助他生长为最好的自己。我们的教育也仿佛沦为老师只能教那些“优秀”的学生和能学的会的学生的地步。老师的成绩和价值仿佛只来自于前排座位那几个年段排名靠前的孩子们。如果说一个国家文明的程度,取决于弱者生存的地位,那么一个优秀老师的定义就该在于他是否能够帮助处于劣势的学生有所长进,而不是在于把那些聪明听话的学生教的多么出色上。

培养普教老师迎接特殊学生

在第二场台湾老师的讲座就明确提出:在台湾,当老师必须要有修特殊教育的三个学分才可以拿到资格证,和美国一样。而在接下来无论美国、英国、日本还是澳大利亚老师的分享里,全部提到这一点,无一例外。

在美国要成为普教老师需要:“拥有教育学士学位,其中包含一门特殊教育必修课;1000小时的实习经验,还要有接触特殊需要学生的经历。”所以,在成为正式的教师之前,师范生在头脑的知识层面和内心的感知层面,都已经知道了特殊孩子将来有可能是自己的学生,这是他作为老师的职业责任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当普教老师再遇到特殊学生时,可能想到的就不是拒绝和逃避,而是多方寻求支持和帮助,也有机会提升自己。在《幼儿融合教育》一书中提到一个访问统计,就是教导过特殊儿童的老师,普遍比没有教过特殊儿童的老师更有自信,也更加觉得自己的教学技能得到很大提升,对他们自己很有帮助。

不过,专家也提到,其实就算是一个没有受过特殊教育培训的老师,他的专业素养其实已经能够解决特殊孩子80%的问题。其实阻碍老师帮助特殊孩子的最主要的因素,往往是老师意愿和恐惧

我们在实践当中也发现,其实特殊孩子一些问题是正常孩子都会有的问题。比如上课的时候偷偷和同学做些小动作,也会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惹点麻烦,但是普教老师非常容易因为他是特殊孩子,而觉得他的问题很严重,认为不知道怎么处理,或者是小题大做地处理,又或者是不恰当的忽略。因为太过在意他的“特殊”反而忽略了他也是个“孩子”的本质。该怎样对待,还是需要怎样对待。当然教导特殊孩子是会有些专业上的难题的,也真的实在是不容易,但是亲爱的老师们,我们不能忘记其实孩子也在苦难当中,他们很需要我们和他们一起共度难关。我们真心用心,放下成见和恐惧去坚持帮助他们时候,我们能收获最好的彼此。

融合是为了所有人

不少人都认为,融合教育仿佛只是单单为了残障儿童,但其实又错了。

在许多发达国家,融合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保障所有学生获得高质量、适合其特点的教育,追求的是公平与优异。

融合教育强调的是适合所有人的教育,认为学校的教育对象没有障碍与非障碍的区别。因为其核心是基于权利平等,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他的特点、能力、兴趣和学习需要,从而尊重孩子的差异,为孩子们提供适性的教育和支持系统,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其实这不是能够祝福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吗?!就算是正常孩子,如果我们不以他的天性和兴趣所在去教导他,不也一样是扭曲了他吗?我们是不是曾经都有被“扭曲”的经历?!至少好多孩子本来是聪明的左撇子,也硬生生被打成用右手写字了。还有我们好多被扼杀的梦想,都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我们现在好多人不是都还在过着“不属于自己的”“不是我想要的”人生中?!那些优秀的考上清华大学的空心大学生不是说:“这20年活着好像已经像死了一样”?!

我们的老祖宗孔子曾经说过“有教无类”。说白了其实就是融合教育的意思。教育,尊重差异;教育,要适合所有人

香港政府不敢说自己做融合教育

呃,香港专家分享的时候提到有趣的现象。就是其实香港这20年来也是不断向融合迈进,目前所做的其实也是融合教育。但是香港政府不敢明文写出融合教育的条款。为什么呢?因为香港政府自觉各方面的资源还是有限,恐怕融合教育暂时难以覆盖到一些家庭的需要,怕政策出台了却落实不到位,家长把政府给告了!有这样怕人民的政府,我表示十分佩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因爱而美丽
“阳泉杯”第九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演讲比赛优秀稿件选登
教书育人模范典型事迹2则
「随班就读」里那么多疑惑,看这一篇就够了
坚守30年,她为特殊孩子撑起一片天
他们用这种方式,让折翼天使上好学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