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校长叙事:当校长要有“机遇意识”

作为武汉市教育家型校长班学员,5月11日,我有幸迎来了以理论导师、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教授李更生和实践导师、全国十佳校长、南京市溧水区东庐初级中学校长陈康金等组成的专家团“下校诊断”。作为地方教育行政主官,我们区局党委书记、局长易振波与专家见面并致谢。

领导专家见面之时,我校骨干教师和中层以上干部已早早在另外一间会议室候场,等着这边一结束,希望能和局长见个面。这边主会场听完我的工作汇报,下一步专家要查阅资料了,我忙不迭地招呼领导去参加分会场的见面会。当我惴惴不安地向李更生教授、陈康金校长以及带队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李兆嵩老师说明意图的时候,三位专家心领神会:李更生教授意味深长地笑了;李兆嵩老师笑而不语、用手点点我;陈康金校长树起大拇指,对我说“当校长就要会把握这种机遇”。

局领导和教师的调研座谈会气氛非常热烈、效果非常好,易局长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建议并一一回应,他肯定学校成绩、强调学校定位、明确扶持项目、指导发展策略……现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染,恰如信息报道的题目《非常温暖特别振奋》。紧接着的两天,学校分别组织中青年教师和资深教师等三场座谈会,把“局长下校调研”“专家跟踪指导”“调考成绩进步”、“'公民同招’机遇”等系列重大利好传递到了每一名教职工。“深耕细耘总关爱,厉兵秣马再出发”,学校广大教师充满信心、精神振奋,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学校复兴的拼搏中。

作为学校的带头人,校长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抓住了机遇,往往能让工作推进柳暗花明、让学校发展为之一新。

首先,校长要善于辨识机遇。如果你没有慧眼,也许这次局长下校不过是一次领导和专家见面的场面活,半小时短暂的活动在校园激不起一丝涟漪;也许这次专家下校不过是校长培训项目中的一个环节,能够平稳有序就算完成任务了。可是当你能够抓住机遇、合理设计之后,你就会受益良多。说实话,全区局辖学校180多所,局领导下校指导机会难得,是稀缺资源。把握这次机遇,对上,让领导看到学校的办学成果和教职员工的精气神,让领导看到学校发展的实际困难和现实需求;对下,让教职工感受到上级领导的关注、关心与关爱,让教职工感受到上级领导“看到了我们的努力”“听见了我们的心声”“想到了我们的需求……同样,教育家型校长培训导师是全国知名的专家校长,正所谓“聆千曲而后知音,阅千剑而后知器”,我们正在走的路他们曾经趟过,我们正在愁的事他们出了成果,我们习以为常的做法他们能看出背后的根底……好的资源需要我们去挖掘、新的思路需要我们去梳理。转换思路、换手抓痒,很容易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效应。

其次,校长要善于把握机遇。局长下校也好、专家诊断也罢,我们认识到这是很好的机遇,还要善于把握机遇。领导很忙,行色匆匆,要把基层干部教师强烈愿望反馈到位、要把学校发展良好态势汇报到位,领导才能有更多的驻足关注。需要达到什么目的、需要怎样的组织形式、需要动员哪些人来参与、后续如何强化效果……作为校长都要提前备课、做好统筹谋划。设置分会场、干部教师提前候场、基本资料提前准备、邀请区局职能部门负责人、会场发言人提前酝酿、会后信息报道、组织三个座谈会等等,都是基于鼓舞干劲、破解难题的迫切需求,当我们方方面面的准备与筹划都能聚焦的时候,焦点问题想不突破都难。基于学校实际的入校诊断,对学校干部来说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比脱离校情的十场百场讲座有用得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做法、见怪不怪的现象,专家都能一针见血地提出问题、翻出新意;校长布置工作时,这个要求、那个目标,往往是“萝卜煮萝卜还是萝卜”,干部们不见得会高度重视、严格落实,专家的建议从理念到做法,从理论到实践,有根有据、有本有末,能达到知行合一、行动自觉的效果。因此,从诊断到反馈,我们不止于校长个体提高,而是学校全体班子成员全程参加。

从更高层面来讲,校长还要善于创造机遇。其实,工作近三十年了,“教育家型校长”的称谓不是我的追求,从自我申报到组织推荐、从考核筛汰到过关达标,我更希望能创造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机遇。当越来越多的专家领导和社会大众,关注四十五中发展的时候,我们就能赢得更多更好的机遇。当然,学校持续健康发展也在不断创造机遇,我们励精图治,中考调考成绩“三年迈出三大步”,学校的“国际理解教育”“双语小导游”“精准教学”“法治教育”等等一系列项目的推进,既服务了学生持续健康发展,也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当然,对四十五中这样硬件条件一般、办学体量较小、中考成绩还不很突出的学校来说,以全面育人、教育现代化为方向,另辟蹊径,创造条件赢得更多的家长关注、社会认可,这就是在创造机遇。此外,互联网时代,运用好“今日头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微博”“qq空间”等新媒体,陈述自己的教育主张、推介学校的教育改革、介绍校园发展动态……往往都有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机遇肯定不是能说有就有、说来就来的,需要长期的铺垫、渐进的积累,最终才能积量变为质变,带来突破性的发展。

还是那句老话: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张振宇2021年5月16日于武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肥西
领导告诉我
学校是什么(上):学校不是政府
种好心田|教育管理(1)——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 系列之十八
内乡县教体局朱光先副局长莅临师岗一中全面考核学校领导暨选拔优秀后备干部
成功校长的三“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