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土家族山寨,春节名曰赶年,而赶年要吃年肉。将年肉拌上佐料,与糯米一起装入蒸笼,用大火蒸得烂熟,蒸好的年肉晶莹滑软,味道鲜美。



土家年肉

在鄂西恩施土家族山寨,春节名曰“赶年”,必须比其他民族提前一到两天来过。其实,土家族一年中要过三次年,除了春节的“赶年”以外,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和十月初一,土家人还分别要过“六月年”和“十月年”。如果在这些年节期间造访鄂西土家族,好客的土家人一定会请你吃一种鲜美至极的年肉。


年肉也叫刀头肉或大肉,长方形,每块重约1斤。其制作过程是,将猪肉切成长条,从有皮的一面中部切数刀,但下部的瘦肉却要相连,这种欲断不断的连肉大多是在过年的时才享用,取其谐音,就叫年肉了。


做年肉,先要拌上盐、花椒、蒜泥、香葱、味精等佐料,与糯米一起装入蒸笼,用大火蒸得烂熟,就可以盛入大盘食用了,蒸好的年肉晶莹滑软,味道鲜美。也有用腊肉做年肉的,一般在冬至之后杀猪,将肉切成长条,均匀地抹上加了花椒炒热的盐,腌制十天,再用筲箕滤干水分,然后用铁钩挂起来,用柏树枝烟熏烘烤多日,一直到呈棕红色后,才挂于屋檐下任由穿堂风风干。到了春节时,取下来配上糯米蒸熟,对于外地人来说,这种腌制过的年肉比新鲜的年肉好吃多了,肉比较紧实,既有浓郁的腊香,又有糯米的清香,与鲜肉制作的年肉一样,都是土家人春节期间的一道主菜。

土家人性情豪爽,热情好客,用年肉来招待客人可以说是极高的礼遇,这对外地不爱吃肥肉的人来说,却是既头疼又必须过的一道关。试想:一般人家做肉菜,习惯将肉切得细小,只有扣肉和蒸肉的条块才稍微大些,但绝对没有土家人的年肉这般硕大,而且瘦少肥多,吃起来确实有些腻人。可土家人却常常以能吃年肉为荣,就像当地老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样:“只有吃得了年肉的人,才是土家族的好儿孙。”所以,当主人礼节性地往客人碗中夹大块的年肉时,一定要心无旁骛大快朵颐,千万不要辜负了土家人的一番美意。

至于土家人为何偏爱食年肉,当地也流传着好几种说法呢。一种说法是,在很久以前,这里并不是土家族人的聚居地,他们的祖先当年因家乡闹水灾而逃难来到此地定居时,除了一块很大的猪肉,什么也没带,所以将其视为养身立命之物,格外珍惜。另一种说法是,土家族的祖先从外地逃难来到此地时,正赶上过年,善良的当地人见他们饥寒交迫,便好心地赠送了一块很大的肉,祖先就用随身携带的镰刀,每人割下一截填肚子,从此在这里生根繁衍,故对大块的猪肉情有独钟。还有一种说法是,土家族人过去出征如果打了胜仗,大肉往往是最珍贵的犒赏品,以后相沿成习,流传至今,就成了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土家美食佳肴。土家族人崇拜祖先,认为祖先是最大的神,能保佑子孙平安,保佑风调雨顺六畜兴旺,所以,这些传说都与土家人纪念自己的祖先有关,亦是土家族人不忘本的一种精神寄托。

在暖暖的土家吊脚楼里,喝着用包谷、粘米酿造的包谷酒,品尝充满土家风味的年肉,再喝上一碗用茶叶、阴米、包谷、花生米、干豆、芝麻、生姜、葱蒜等原料煮成的油茶汤,亲身体验一回土家族淳朴的乡风民俗,真是齿颊生香,余味悠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三章鄂西南食风
感受湘西年味 大山下的民趣风情
土家族的赶年
土家 “灰末”香山寨
说到恩施十大怪,本地人都见怪不怪!
湖北恩施特产:土家社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