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窑志野烧 | 有一种陶瓷,“釉似流云脂如雪”

众所周知,陶瓷中有一种天目釉,这种釉以黑为主,釉色莹润浑如膏脂,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有一种天目是白色的,并且这种白天目传到了国外,还进而衍生出了别派的陶瓷?今天艺美君就带大家去日本瞧瞧,这“志野烧”的前世今生,看看这独特的志野烧究竟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凭什么被推崇备至。

究竟什么是志野烧

提起志野烧就不得不提天目瓷,这志野烧的前身是白天目。天目本是日本对我国宋代黑釉瓷器的称呼,主要指福建建窑、江西吉州窑等所产的天目。而这被日本人奉为国宝的陶瓷器志野烧(しのやき),是美浓烧的一种,产地在本州岛的岐阜县,和濑户黑一起被列为重要无形财产,类似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志野茶碗在桃山时代(1573-1603)以长石釉烧成而闻名,以辘轳制作成筒形后,再以木板或是手捏出歪斜起伏的手感。从不同角度看志野烧会有不同姿态,独一无二的个性美,它是日本最早在器物上绘制图样的茶器,前所未有的绘图样式与雕刻压型技法,开创了日式茶器新世界。关于志野烧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但是但由白天目发展出了志野则是毫无疑问的。

志野烧的祖先依旧在中国

中国的南宋时期,从日本来留学的僧人、工匠数以千计,其中以浙江者为最,故所见自然以闽、浙、赣之物居多,他们最钟情的瓷器莫过于天目和青瓷。而宋朝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似乎对其影响不大,这主要是因为除了民族审美有些差异外,五大名窑均系内府专用,一般日本人恐难得见。当时日僧在浙江的最多,所见自然以闽浙赣之物为主。

对于他们而言,这些民用品的工艺技术是极高,故而推崇备至。日本的“陶祖”加藤四郎自宋归国后,在尾张的濑户开窑制陶,可以说是日本的陶瓷圣地之一。濑户窑的产品中,自然少不了模仿宋天目式样的器具,后来就被称为“濑户天目”。至应仁文明大乱,不少濑户陶工逃入美浓避难,从而使美浓诸窑兴起。所以濑户、美浓之器,颇多一脉相承之处。

在烧制黑釉的天目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在天目形茶碗上施挂白釉的所谓“白天目茶碗”。今存最古老的一些白天目,皆素面无纹,是室町后期天文年间(1532-1554)的产物,据传原由武野绍鸥所藏,后为尾张德川家与加贺前田家所得。因为当时并不分濑户、美浓窑,统统叫做“濑户”,所以究竟是濑户还是美浓率先烧成白天目尚无定论。

志野烧的功能

关于志野烧名称的来源有许多说法,但由白天目发展出了志野则是毫无疑问的。最常见的是因室町时代的茶人志野宗信所喜爱的烧陶技法因而得名。当时是为了做出类似中国的白瓷和青花,故而大量使用长石釉在器物以求达到白如凝脂的效果。虽然一开始是为了追求白瓷的质感,但是在美浓陶工的创意之下,发展出属于日本独特的陶器。

白色志野的出现在日本陶瓷史上是划时代的创新,志野之前的陶器大多仅在器物上雕刻或压花,在长石釉下以氧化铁进行绘画的技术为首次出现。淡雪般的釉色、半透明厚实的长石釉、表面肌肤充满像针刺般的巢穴、釉药的边缘有绝美的火色变化,志野器物优美的表象自古即受到茶人的推崇。

使用被美浓称为“百草土”的柔软粘土制成器物,淋上厚厚的长石釉,慢慢升温烧成再逐步冷却,烧制后会因微量的铁份而在表面局部呈现美丽的火色,釉面烧制后也会出现无数小孔洞,如同柚子皮一般的质感也是志野烧的特色。

各种志野烧

只有淋上长石釉的称为无地志野。素烧后描画铁绘再施长石釉的技法称为下绘付(中国称为釉下彩),使用下绘付技法的有绘志野、赤志野、鼠志野、红志野等,还有两种陶土组成的绞胎志野。因铁绘和长石釉的种类不同、烧成方法不同使得志野呈现的颜色也会不一样,比较青灰色的称为鼠志野,偏赤色则称为赤志野等等。

以志野法烧制的器物种类很多,以茶碗为主。日本的茶碗的确是碗,一般口径有十三四公分,茶杯大约七八公分。另外还有向付(一种盛凉菜的小碟)、水指(装纯净水的容器)、香合(香盒)等。

在代表桃山文化的茶碗中,志野属于大众化产品。给白志野绘上铁绘称绘志野,运用铁绘的概念和釉药,白土和红土的融合,创造出多样的装饰,像是赤志野、鼠志野等,经过数百年来的演进,志野烧样式成为历久不衰的和风类型。

桃山时代的志野茶碗'卯花墙',现在由三井美术馆收藏。碗型绝妙的歪斜姿态、白色釉药与大胆的线条状铁绘图案交织出浓厚的韵味。桃山时代是日本美学创作力爆发的阶段,卯花墙是绘志野的颠峰之作,因江户前期天下一宗匠片桐石州在箱书上写下卯花墙和歌的缘故而得名。

志野烧与利休乐茶碗大约是同时期的产物,当利休开始创作乐烧时,相较于茶道与禅宗的艰深美学思想,美浓志野烧走的是大众世俗化路线,在大量生产贩卖之下,创新的美浓茶器推广至全国各地。在日本被列为国宝的两件茶碗器物,一件是本阿弥光悦的不二山茶碗,另一件是收藏在三井纪念美术馆的“卯花墙”绘志野茶碗,可见志野在日本陶器中的崇高地位。

=========================

这是中国千年不断传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传的智慧,

更是书写在血液里的祖先密码。

您且留步来聆听这生活的脉搏,

关注我们,一同感受陶瓷艺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陶瓷百科︱“志野烧”の物语
抹茶碗-浅析
和物茶碗
南宋官窑博物馆方忆——“天目”释名(上)
小林仁:日本陶瓷的历史(图)
宋代是黑釉的鼎盛时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