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恨歌》演出何以能一枝独秀15年?西安旅游演艺在精不在多

在旅游惠民,全国各地纷纷实行免票政策的大环境下,如何开发更多经营模式,就成为旅游景区们面临的问题,这其中,以演艺演出为主的旅游演出模式,成为很多景区有效的尝试。

比如今年8月1日起开始免票的西安的5A级景区大唐芙蓉园,就因为免票,一年的收入要少1个多亿,同时,我们从大唐芙蓉园2017-2019年3年来的经营数据也可以看到,大唐芙蓉园3年来门票收入依然占据主要份额,至少从目前来看,门票收入依然是中国很多旅游景区严重依赖的经营收入之一。

那么,没有了门票收入,还靠什么挣钱呢?旅游演艺是一个不错的项目。

如今,除了常态的观景赏景之外,许多出游的游客已经习惯于把旅游演艺列入旅游行程之中,比如免票之后的大唐芙蓉园就适时推出了全新升级的《梦回大唐》黄金版与《大唐追梦》大型水舞光影秀,

大唐芙蓉园景区免费开放之后,日均3万游人预约入园,这样的人流量,相信会有不错的业绩。

可以说,一台好的旅游演出剧目,可以更好地满足游客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延长旅游停留时间,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更是一个地方旅游的名片,比如《印象刘三姐》对于阳朔,《印象丽江》对于丽江,《宋城千古情》对于杭州,这些或室内剧场或室外实景山水的演出,剧情当中无一不体现所在地的当地民俗文化、歌舞等地方特色,更成为所在地的知名旅游文化品牌的象征。

提起旅游演艺,自然少不了“千古情”系列,有着“旅游演艺第一股”的“宋城演艺”,年观演超过4000万人次,营业收入26.12亿元,和其他依托现有景区的旅游演艺不同的是,“宋城演艺”打造的演艺+游园的综合体验模式,让游客的体验更加丰富。

提起西安的旅游演艺,自然也少不了“长恨歌”,在《长恨歌》的带动下,首演当年,华清宫景区游客人数暴增23万人次,景区经营收入从2007年不到8000万,跃升至2019年7.6亿,成功实现了单一门票经济,向综合性全产业链景区的转型发展,长恨歌更成为西安旅游演艺响当当的第一名片。

11月3日晚,2020年《长恨歌》收官专场演出圆满举行,宣告又一年演出的结束,游客们想要再次领略这个千古爱情故事,只能等待来年。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长恨歌》收入突破1亿元,实现大“逆袭”,据悉,《长恨歌》已累计演出3610多场,接待观众超过721万人次

尤其是在国庆假期期间,《长恨歌》演出观者如潮,平均上座率再攀新高,并于10月2日至6日开启了日三场模式,共计演出21场,接待人次同比增长50%位列全国人气旅游演艺产品TOP1。这是自2006年开启首场公演15年来,《长恨歌》第一次每日演出三场,创造了新的超高人气,并且场场爆满。

去年,长恨歌也入围了2019年中国实景旅游演艺十强,排名第三,是西北地区唯一入围的旅游演艺,长恨歌长盛不衰15年,除了依托华清宫这个见证唐玄宗和杨贵妃千古爱情绝无仅有的历史遗址优势,自然也有西安的旅游红利在内。

枯燥无味,又难以直观感受的历史文化景区,往往都陷入一切都靠导游一张嘴讲解的尴尬的境地,这在移动互联网的多媒体时代,“颜值即一切”的消费大环境下,想要靠这些打动年轻的消费者是远远不够的,毕竟,能够像“冰蛋”这样的网红导游,解说非常有趣的还是太少,而且缺乏复制性。

这个时候,情节生动而又场面宏大、富含历史文化底蕴的旅游演艺自然就成为游客钟爱的旅游体验,尤其对于年轻的消费者来说,走马观花的看景点,太不好玩了,停下来,看看演出,还是可以的。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旅游演艺项目的观众年龄构成受所在地游客的年龄构成,整体呈现出年龄均衡化的态势。

根据美团门票提供的数据,从城市分布来看,线上购买旅游演艺产品的游客主要来自一、二线城市,并且可以划分为五个梯队。其中来自上海的消费群体处于第一梯队,其次是来自武汉、成都的消费群体划分为第二梯队,而北京、重庆、西安、杭州被划分为第三梯队。

消费群体主要集中于26-35岁的人群,其占比高达58%,可以看出中国旅游演艺的消费群体以年轻人为主;且16-35岁的年轻人是通过线上平台购买旅游演艺产品的绝对主力,占人群总量的80.9%。

在可以想象的将来,旅游景区免费将会成为越来越广泛的趋势,仅仅靠围上一堵墙就开始收门票钱的旅游运营模式,也显得太过落伍了,而且越来越不被年轻的游客们所认可。

这其中,旅游演艺这样的增值旅行体验将会越来越多,尤其是山水风景类的景区越来越受到其他体验性更强,游客参与度更高的景区的冲击。

从旅游演出市场的变化更能看出,从2018年中国旅游演出细分类型票房占比看,实景旅游演出从2014年43.9%下降到2018年26.4%,生存空间受到主题公园演艺的侵蚀和挤压。

从2005年起,全国各类实景演出几乎都从内容主题和表现形式上复制“印象”模式,2017年8月,《印象·刘三姐》传出破产重整的消息,由于缺乏对文化内涵和本土风情的深刻理解,实景演出往往形式大于内容,成为游客旅游的“过眼烟云”。

未来的旅游,一定是体验和互动性更强的景区更会被认可,也更能够获得游客的追捧和买单,旅游演艺市场也是如此。

《长恨歌》还能火多久?很难说,除非西安旅游没人去了,也正是西安逐年上涨的游客数量,才让这么多的旅游演艺有了市场空间。

能看到的是,西安后来者的旅游演出越来越多,《西安千古情》、《驼铃传奇》秀这些其实都不差,而且背后都是很有实力的宋城演艺和华夏文旅。

仅在兵马俑景区周边,《秦俑情》和《复活的集团》都在争抢着西安东线旅游演艺的市场份额,甚至连白鹿仓景区也开始推出旅游演出《再忆·1937》 ,西安市内的旅游演出还有更多:城墙的《梦长安》、大唐芙蓉园的《梦回大唐》和《大唐追梦》、唐乐宫的《大唐女皇》,远一点的还有乐华城的《秦汉风云》。

这么多演出,对于游客来说,当然是好事情,选择面更多,当然更好。

但对于运营方来说,《秦俑情》和《复活的集团》的兵马俑到底有多大的区别?《梦回大唐》和《大唐女皇》的仕女唐舞谁更胜一筹?其实,无论从内容主题和表现形式上,还是雷同的多。

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一直都是国内外游客热爱的旅游目的地城市,理应有更多有价值有内涵的旅游演出出现,旅游演艺市场更应该在“精”不在于“多”,真正质量好的演出,一定会有游客青睐和好的口碑。

《长恨歌》确实火了很多年,但还不够,“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还需要更多的《长恨歌》,共同把西安旅游演艺市场推向更高的发展水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清宫景区推出冬季版冰火《长恨歌》,能取得成功吗?
总投资3亿元,西安首条旅游轻轨专线开始拆除!
史上最火五一假期?陕西2景区上榜国内最热,大唐不夜城没上榜
网红景点,扛不起城市文旅发展的大旗
复苏窗口期前,西安旅游业如何与“天”抢先
旅游演艺惊艳榜 | 中国旅游演艺十大惊艳力作(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