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乐设施事故
GB/T 18168-2017《水上游乐设施通用技术条件》4.3.5.1  水循环系统的回水口至少应设置两套独立、固定、非专业人员不能移动的安全格栅,格栅间隙应小于8mm,格栅流速应不大于0.2m/s,且避免设置在乘员活动水域。若因无法避让而设置在乘员可触及的池壁时,安全格栅应设置成球冠形状,且在安全格栅上部水线以上位置设置“危险、切勿靠近”等安全警示标识
《大型游乐设施安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水循环系统的水池回水口至少应当设置两套独立、固定、非专业人员不可以移动的安全格栅,格栅间隙须小于8mm,间隙流速小于0.2m/s,且避免设置在游客活动水域;若因无法避让设置在游客可触及的池壁时,安全格栅应当设置成球冠形状,格栅间隙应当确保游客的手指等不易进入,并且在回水口格栅上部水线以上位置设置“危险、切勿靠近”等安全警示标志;


水循环模式

目前游泳池均会安装有水循环系统,而排水口一般设在池底或者拐角的地方。水循环系统平时都要开着,排水口的多少和游泳池的大小有关,通常排水口直径不会超过20厘米。对于大水池,可以设置多个排水口。
目前常见的泳池水循环模式有两种——顺循环和逆循环。
顺循环模式:是指泳池的排水口在底部,经过砂缸过滤之后,再通过池壁或者底部的进水口进行补给,以此形成的一个正方向循环。

逆循环模式:泳池循环水经设在池底的进水口或进水槽送入池内,再经设在池壁外侧的溢流回水槽取回,进行处理后再送回池内继续使用的循环方式。

排水口吸力有多大?
逆循环模式中,注水口在池底,从下往上注水,这种模式的泳池不会吸人。威胁较大的是顺循环排水口虽然有用网状铁丝或者漏孔的铝合金板罩着,有一定防护功能,但排水口排水时的吸力非常巨大,特别是在换水的时候。顺循环泳池排水孔的吸力到底有多大?
有位实验员在杭州进行了测试,当他靠近顺循环模式泳池内唯一且未安装防护网的排水口时,突然的吸力直接把他的手臂吸进了排水口,并死死地卡在孔里面。当工作人员关掉水泵以后,实验员才得以拔出手臂。
经过实测证明:如果一个采用顺循环模式的泳池里,只有一个排水口,且管径较粗,在没有安装防护网的情况下,排水口的吸力会更强。

被排水口吸住如何救援?
游泳池排水时,流水形成的封闭管道相当于构建一个真空环境,大气压让管口具备强大的“吸力”。生拉硬拽的救援很难成功把人拉起来。
在泳池被排水口吸住,应该这样救援:
● 一定要马上向泳池边的安全员或工作人员求助,把排水口水阀关掉。
● 在无法摆脱的情况下,维持遇险者呼吸以避免溺水窒息最重要。可以先给他一根管子,叼在嘴里用于维持呼吸,此时最好堵住鼻孔和耳孔,最大限度避免呛水。
● 可以尝试撬动边缘,让水流入到下面的真空中,先减少压力差,会比较容易拉动。
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针对儿童被泳池排水口吸住的问题,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泳池回水口的数量不够,水流速度特别高(游乐设施标准规定应不大于0.2m/s),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把人吸住。另一种情况就是格栅(安全罩)掉了,导致被吸住。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发生,首先设计上要合理,应该做到:
● 排水口/回水口位置最好设在岸边,而不是水底。
● 安全栅栏缝隙要尽可能小(游乐设施标准规定格栅间隙应小于8mm),不能使用铁丝网等易变形材料。
● 在运行过程中,要做好安全排查,每个排水口/回水口附近需有明确标识,避免游客下水接近。

国外事故

(1)事故概述

8月17日消息,比利时一游乐场设施出故障,在设施上乘坐的7名游客被“甩飞”。
据当地媒体报道称,该设施运行时安全护栏弹开,造成游客跌落。设施上七名游客全部受伤,其中三人伤势较重。一名10岁重伤女孩被送医后情况一度危急,目前三人均已接受手术并脱离生命危险。相关部门仍在对该事故进行调查。

(2)相关标准

GB/8408-2018《大型游乐设施安全规范》:当游乐设施运行时,乘客有可能在乘人装置内移动、碰撞或者甩出、滑出时,应设有乘客束缚装置;乘客束缚装置的锁紧装置,在游乐设施出现功能性故障或急停刹车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其闭锁状态,除非采取疏导乘客的紧急措施;束缚装置的选型应结合设备的具体情况考虑,如:a)加速度方向、大小、作用点、持续时间和角加速度等;b)乘载系统的结构形式和束缚情况、座椅面的结构形式和摩擦情况;c)乘客的姿态,如翻滚、倾斜等;d)侧面加速度,如持续的侧面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5g时,座位、靠背、头枕、护垫等设计应做特殊考虑。
《大型游乐设施安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安全压杠本身应当具有足够的强度、锁紧力和适宜的结构型式,保证乘客不被甩出或掉下,并且在设备停止运行前始终处于锁定状态;对设计加速度处于GB 8408加速度分区图中区域4与区域5范围内的大型游乐设施,应当实现主要乘客束缚装置闭合并锁紧与设备起动自动联锁,其乘客束缚装置只允许操作人员手动或自动释放束缚装置;

(3)事故原因猜测

从事故视频中注意到3点:第一,旋转速度比较大,比国内类似设备运行速度都要大;第二、速度大,离心力就大,当离心力大于乘客自身重力(侧向为摩擦力)的时候,乘客就存在脱离座舱的力;第三,束缚装置为挡杆(8408中的名称是“挡杆”,安全技术规范中的名字是“安全挡杆”),且仅有一个挡杆。

运行过程中,乘客受到的合外力较大,不断冲击安全挡杆,挡杆锁紧装置失效,被弹开,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4)国内类似设备会有危险吗

我认为,当前国内游乐设备的安全措施要求,比国外要高,不会出现类似的事故。主要从以下几点来说:

第一、国内此类设备用挡杆,速度不会太高,因为速度高,离心力大,运行到高点时,离心力大于重力,乘客存在上抛,此时乘客的惯性加速度为负值,加速度分区在5区,5区应当配备安全压杠,不会像视频中那样配备挡杆。

第二、国内标准规定,如果惯性加速度在5区,不但要配备安全压杠,安全压杠的锁紧装置应有冗余,即至少有两套独立的锁紧装置;而且束缚装置也要有冗余,即除了安全压杠外,还必须配备安全带。不会像视频中那样,挡杆一打开,乘客就被抛出。

综上:国内如果出现类似高速设备,束缚装置仅仅配备挡杆,根本就不可能通过设计鉴定和型式试验,也就不可能流向市场,广大群众也就不可能会在游乐园遇到该类设备。

如果遇到该类设备,国内肯定会配备安全压杠,两套锁紧装置,再加一套安全带,可以确保乘客的万无一失。

至于国内出现过类似事故,据我所知,多与操作不当有关,如安全压杠没有压到位;安全带人为弃之一边,未有效束缚乘客;人为对安全带缝补,等。

(5)有哪些经验教训
第一、安全挡杆要机械锁紧,至少需要两套,当前标准对安全压杠在4、5区的,有锁紧冗余要求;
第二、建议增加标准规范上对安全挡杆锁紧装置的规定,当前国内对安全挡杆的要求是缺失的,如安全挡杆的承载力大小,锁紧方式,是否有游动量,等等,都没有具体说明,实际检验过程中,对挡杆是按照压杠的要求进行的,实际上,国内几乎所有的挡杆都达不到安全压杠的技术要求;
第三、安全挡杆的安全等级低于安全带,建议技术规范和标准中明确要求,安全挡杆不能单独使用,必须和安全带一起使用。
第四、安全带或安全挡杆,保证至少其中一个不能由乘客自行打开。

第三、乘客在游乐园的注意事项

我个人观点,不应对乘客有过多要求,毕竟游客都不是专业人员,更多的要求应该是对现场操作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

但为了对自己的安全负责,还是提出一些注意事项,供大家学习:

1、设备运行中,千万不要将手、胳膊、脚等身体任何部位伸出车外,更不要擅自解开安全带、打开安全压杠。
2、乘坐大型游乐设施时,要听从工作人员指挥,千万不要擅自进入隔离区。在游乐设施未停稳之前不要擅自行动,一定等设备停稳后,解下安全带和安全压杠,由站台服务人员引导,从出口走出隔离区。
3、乘坐旋转、翻滚类游乐设施时,请务必将眼镜、相机、提包、钥匙、手机等易掉落物品保管妥善或放入指定存放区域,切勿带在身上进入游乐设施车厢。
4、当你决定要玩某一游乐设施时,请仔细阅读“乘客须知”或“乘坐须知”及相关的“警示牌”。对于告知不宜乘坐的人员,千万不要勉强乘坐。
5、乘坐大型游乐设施时,如遇不适,要立刻示意或告知工作人员停机。在运行中若出现停电、停机等意外情况时,不要惊慌、乱动,应待在原位置等待工作人员的处置或救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乐设施须安全》教学设计(安全教育教案)
天天3.15丨这些事故如何避免?教您应对之道
大型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安全注意事项
【家长里短】玩游乐设施被甩出,可怕到不敢想象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事故回顾学习记录及效果评价(打印,留空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