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庭的能量守恒定律

家庭的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上人尽皆知的基本规律,通过实验证明,事物之间的能量是一种转换的关系,能量之间要遵循守恒的传递原则。

那么,在家庭的关系本身,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个规律,这条看不见摸不着的潜规则是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自身和家庭关系状态。

在跟无数家庭接触的过程中,我惊异地发现,很多家庭、很多家长总在演戏,当然这里所谓的演戏,并不是他们要表演什么给我看,而是他们总是无意识地在上演自己上一辈人的剧本。

比如说,一个从小被父亲棍棒教育过的小男孩,他在每次被父亲揍的时候,心里一遍遍发誓说,我当了父亲以后,一定会好好对我家的孩子,一定一定不会打他。

但是,你放心,过了若干年后,这个当了父亲的小男孩,揍起孩子来仍有自己父亲当年的雄风。

再比如,一个从小见证父母争吵不休的小女孩,她在每次感受痛苦的时候,心里一次次许愿说,我成了妻子以后,一定会好好与丈夫相处,一定一定不会吵架。

但是,很奇怪,过了若干年后,这个当了妻子的小女孩,吵起架来依稀可见自己母亲过去的模样。

必须承认,很多时候命运就像一个怪圈,这些人不一定愿意这样,但是却身在其中不能自拔,这背后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在某些关系中,付出与接受之间的差异是不可克服的。

例如,父母和孩子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父母和老师主要是付出者;孩子和学生是接受者。

然而,这种差异只能减少却不能完全消除。在所有付出有差异、得不到平衡的情况下,必须通过不同的手段取得均衡和满足。

父母自己也曾经是孩子,老师也曾经是学生。当他们把从上一代接受过来的东西,付出给下一代时,他们就取得了付出和接受之间的平衡。

因为,专家通过长期以来的实践,发现了在人与人的交往关系中,人们会自己遵循一种付出与接受的平衡关系。

那么,当我尝试将这一理论延伸到家庭关系模式当中,发现家庭当中事实上也存在这样一种付出与接受的平衡关系,也许这就是家庭的能量守恒定律,而这个定律也能较为充分地解释地许多家庭的问题根源。

那么,什么是家庭的能量守恒定律?
在我看来,主要有两个要点:

一是能量,所谓的能量就是在家庭内部当中交往模式带来的深刻影响。

比如,一个孩子从他家庭所感受到的影响,一方面是他的父母的互动关系(比如父母是争吵不休,还是相敬如宾),一方面是他的父母与他的互动关系(比如他的父亲对他棒棍教育,还是民主平等),这些能量他是丝毫没有任何抵抗地全盘吸收,并且变成自己生命的能量。

二是守恒,所谓的守恒就是在家庭当中这种能量是不会自动消亡的。

比如,一个孩子从他父母的互动关系中汲取的能量是争吵不休,从他的父亲与他的互动关系中汲取的能量是棍棒教育。

那么在他自己成立的新家庭里,他在原生家庭中获取的能量,就会转移到与他的妻子的互动中,争吵会成为他们家庭互动的主流,而棍棒式的教育亦会成为他与孩子互动的主流。

因为他从自己原来家庭中汲取的能量转移到新的家庭当中,这就他就取得了接受(原先在上一辈家庭当中的模式)与付出(自己新组建家庭当中的模式)的平衡。
因此,我们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为什么那些单亲家庭当中成长的孩子,很多时候在建立新的家庭时,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和困难。

一方面因为某一家庭角色(父亲或母亲)的缺失,造成他(她)自身从这一家庭角色(父亲或母亲)互动过程缺乏汲取的能量,另一方面他(她)没有在家庭内部汲取正常夫妻关系互动的能量。

而这两种能量的缺乏,就自然造成他(她)在未来建立新的家庭关系时,缺乏对自身正确的认知,缺乏对家庭互动关系的正确的认知,换言之就是缺乏必要的能量作为家庭守恒的互换。

所以,一个不完美的家庭当中,肯定缺乏家庭的正常的、必要的能量,而在这个家庭当中长大的孩子,内心自然缺乏建立一个完美家庭的必要能量。

所以,一个充满性格缺陷的家长,肯定缺乏一个人正常的、必要的能量,而在这个家长身边长大的孩子,内心自然缺乏建立一个完整人格的必要能量。
这就是家庭当中的
能量守恒定律

可是,很多家长并不明了这样的规律的存在。他们会天真的以为,我的婚姻不完美不要紧,那只是属于我们夫妻两个人的事情,我跟我的另一半怎么打怎么闹都不要紧,我只要对孩子好点再好点,我的孩子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但是,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你的孩子如果没有从你们身上汲取良好家庭互动模式的能量,他就缺乏建立一个良好家庭的能力,这是无数研究已经证明的真理。

因为,家长自身的能量,家长关系的能量,会自然地循环在孩子身上。

正如一首诗歌《黄金球》所描述的那样:你给了孩子爱的黄金球,孩子自然会将这个球传递到他的孩子身上。
但是,如果你给出的不是黄金球,而是破铜烂铁,甚至是支离破碎的一堆垃圾呢? 海灵格先生说过:
当他们把从上一代接受过来的东西,付出给下一代时,他们就取得了付出和接受之间的平衡。
所以,你无论给予了孩子什么,孩子必然接受,也必然再付出给他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这样子他才能获得一种平衡,这样子家庭的能量才能守恒。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时刻提醒自己,我们到底给孩子付出(并不一定是有意识地付出,事实上家庭许多细节都深刻影响)了什么?孩子到底从我们这里接受了什么?

我们必须更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的付出,孩子的接受,若干年后孩子可能会原本不动地给他的妻儿。

所以,需要苦口婆心奉劝各位家长的是——要想孩子好,自己先得好,要想孩子幸福,自己先幸福。
这是必需,也是必须。

有一天,我为三位3岁多的家长咨询,聊着聊着就聊到孩子在幼儿园打人的问题,有两位家长都说,我家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被其他小朋友一惹急了,就要打人,很是着急的问到底应该怎么办。

听到这,我还没有开口,另一位家长听了就着急了,她对其他两位家长说:奇了怪了,为什么你们家的孩子在幼儿园都会打人啊,我家的女儿在幼儿园里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了都不还手,我还教她说如果别人真是欺负你,你就大胆还手。结果我的女儿说:妈妈,别人要是打我,我就跑,行不行,你说怎么办?

我就饶有兴致地问这位妈妈:你在家里打过孩子没有?

这位妈妈一听,眼睛马上就睁大了:我一直警告我女儿,要是她真把我惹急了,我一定好好打她一次,让她一辈子也忘不了。

我就更有兴致了,接着问:那你到底打过没有
这位妈妈一下就顿住了,摇头说:没有!

我就接着又问其他两个在幼儿园里打人小朋友的家长:那你们在家打不打孩子?
这两位家长马上七嘴八舌地说,打啊,怎么能不打,孩子把我们惹急了,不打他能行吗?

我就跟这两位家长说,你们刚才应该已经从那个不打小朋友的家长身上找到答案了,你们被惹急了,就打你们家的孩子,你们家的孩子被惹急了,就打别人家的小朋友。

这就是从家长身上学习到了处理问题的方式嘛,为什么就只有那个小朋友不打别人,应该她的爸爸妈妈不会在生气的时候打她啊,所以她在处理问题和情绪的时候,就没有这样的参考方式。

你们看,孩子是不是你们的一面镜子呢?
家长点头称是。

所以,身教重于言传。作为家长要懂得做情绪的主人,而不是被情绪所驾驭。让孩子在你身上学会如何调整情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信集团企业号
“女儿不能直接亲嘴”,亲密而又得体的父女关系,该如何拿捏?
父女俩坐夜班火车,没了“界限”的亲情多可怕,网友:枉为人父
社工在家庭教育促进中怎样发挥作用?来看这个案例
没有能量的父母,只能是:越付出,越被抱怨
“爸爸,你的爱太可怕” | 控制型家长:如何放手让孩子自由生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