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天文知识:黄道

中秋佳节有感:想到古人眼里的“天球”》提到了我们古人观察日月星辰而设想出来“天球”的概念,自从诞生了“天球”的概念,这漫无边际的天空就相当于一个可以肆意挥洒灵感的幕布舞台了。在这个幕布范围内,我们古人将“天球”上的空间和恒星为背景,按自己的设想,在“天球”上划分二十八宿、四象、三垣、十二次等等大小类别的星空区。

      有了“天球”的假想,就可在“天球”上假设“黄道”和“白道”等。什么是黄道?简言之,“黄道”指的是太阳的视运动轨迹(人肉眼可观察到的物体运动轨迹);“白道”指的是月亮的视运动轨迹。古代人们观测太阳和月亮的运行是以恒星点缀的天球为幕布背景,观察太阳、月亮在这个背景上各个时刻的位置,从而便可以知道太阳或月亮的视运动轨迹。

      黄道在古天文学上的运用是很重要的,那么该用什么方法才可准确地观察出太阳在天球上各个时刻的位置,以得出太阳视运动的轨迹呢?

      古时候人观测太阳视运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古埃及是观测“偕日出”,即当太阳升起时天狼星也升起,把这种现象作为一个时刻标志,因为它伴随着尼罗河的泛滥。也有观测“偕日落”的,例如我国西南边疆的基诺族人,他们以参宿三星在日落时也落下去的现象,作为一个时刻标志,因为它伴随着基诺族人的农业节令。

      之所以用“偕日出”或“偕日落”的恒星作背景,是因为直接观测太阳的背景星往往非常困难,因为古时候的观察主要是靠肉眼,而太阳的光辉太强,掩盖了背景星的光辉,肉眼难以直接观测准确,所以只能在太阳升起或下落之前观测靠近太阳的亮星。所以我国古代采用观测昏中星的方法,找出太阳视运动轨迹。即在太阳落山时,余晖刚刚消失,可以见到天球上的恒星时,观测中天的恒星。因为它恒定与太阳差一个角度,所以观测中天的恒星,可以找出太阳视运动的轨迹,这就是观测昏中星。如果是在日出前观测中星就是观测旦中星。如此这般,每天观测到的中天的恒星,联成一个大圆圈,就是太阳视运动轨迹,也就是我国古天文学家所观测的黄道。

      现代天文学指出了地球绕日公转,相对而言,太阳是不动的。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就是黄道。或更为严谨地说,黄道是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举例来解释:由于地球由西向东自转,我们看到一切天体东升西落,同时地球还作公转,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也是由西向东,因此,我们在某一天(例如冬至日)黄昏观测中天的恒星为A,如果此时仅仅考虑地球自转的情况,那么在地球自转一周之后,即第二天黄昏(相同时刻)仍应看到A星在中天,A在天球上的位置没有变化。可是这一天内,地球还有发生了公转,地球本身自西向东走了一度左右(一个回归年是365天左右,粗略当作360天,对应到天球圆周360度上,地球公转一天就相当于走了回归年的一度左右),这时候再观察A星,它也向西偏移了一度左右,如此继续下去,往后每个黄昏时刻,A星渐渐偏离中天,一年后的冬至日,A星又回到了去年冬至观察它的那个位置,所以,通过一整年的观测后就知道了太阳的视运动轨迹,也就是黄道。

     以黄道上的某一点为起点,太阳绕黄道一圈又回到这一点的时间间隔,被称为“回归年”。现代天文测量的一个回归年是365.24日,《尚书·尧典》里记载的是366天,这个误差可以理解,所以我国古代政治较清明的朝代会修订历法以纠偏。

     古人在黄道的两侧各扩展八度,总计宽十六度,又称之为黄道带。我们古人把黄道带上的恒星按照自西向东的顺序划分十二个部分,分别命名为十二次,各次的名称:星纪、玄枵(xiāo)、娵訾(zou zī)、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之所以把黄道带划为十六度宽,是因为人肉眼所见到的一切星球(包括日、月及主要的天体)的运动大概都在这十六度宽的黄道带内。古人又将黄道与天赤道附近的恒星群,从中选择了一百余颗分为二十八宿。

    以上是关于我国古天文学的“黄道”的有关概念,我国古天文学根本性或者基础性的概念还有七政、二十八宿、四象、三垣、十二次等,后文将继续作出解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天体的视运动
五道简述
星空观测入门指导
二十八星宿与《内经》
中国古代天文的标尺“二十八星宿”
斗建与古代的“观象授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