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健康】你以为的胃疼也许是胆囊病!保胆护肝要做到4点

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恶心、嗳气、反酸、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进食后症状加重……你以为这是胃病,所以喝杯热水,自己吃点药就没事了么?


真不一定是,胆囊结石和慢性胆囊炎都有可能有上述症状发生,如果不加以注意和治疗的话,日积月累后果会很严重,甚至会危及生命!



你知道长期不吃早饭、长期饮食油腻或者长期素食都容易胆囊结石么?如何从体检报告中判断胆囊息肉的良恶倾向?去除胆囊对于生活有什么影响?胆囊疾病会殃及肝么……


小布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主任王坚教授和消化科朱琦医生给大家全面的谈谈胆囊疾病。


本期名医面对面嘉宾介绍

王坚,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主任,上海领军人才和上海优秀学术带头人。擅长肝胆胰良恶性肿瘤尤其是肝门部胆管癌、胆囊癌和胰腺癌的根治,在国内率先提出“围肝门外科技术”体系,并将其应用于围肝门胆道肿瘤、结石、损伤和囊肿等的诊治。


朱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胃肠道及肝胆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尤其擅长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消化内镜检查及治疗。


认识胆囊

胆囊位于肝脏下面,有两个主要功能:存储并且浓缩肝细胞分泌出的胆汁进食后3-5分钟,胆囊收缩,胆囊内浓缩的胆汁排入胆道,帮助消化食物,胆汁主要是用来帮助消化脂肪和蛋白质的。



胆囊发生了炎症就叫胆囊炎,胆囊结石的存在是发生胆囊炎的最常见的原因。如果胆囊管出现了胆囊结石的梗阻,就会发生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常与急性胆囊炎交替发作。



哪些检查会提示胆囊炎的存在?

对于急性胆囊炎,除了具有上述的一些症状外,抽血检查会发现白细胞增高,也可能伴有血胆红素的升高;B超检查可以发现存在的胆囊结石和胆囊壁水肿,胆囊也可能因胆囊积液而体积增大。


慢性胆囊炎存在的情况下,B超检查可发现胆囊壁增厚和存在的胆囊结石,有时会伴有胆囊的萎缩。


胆囊“生病”会殃及周边其它脏器么?


当然会!胆囊炎尤其是急性胆囊炎的发作,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严重的影响,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现胆囊穿孔、坏死甚至会危及生命。


伴随胆囊炎存在的胆囊结石,很有可能通过胆囊管排入胆总管,如果不能顺利排入肠道,长期存在有可能嵌顿于胆总管下端,引起阻塞性黄疸急性胆管炎;


由于胆总管和胰管在解剖上有共同开口,如果胆囊内排出的结石堵塞共同开口,胆汁将反流至胰管促使大量胰酶激活,引起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而导致急性胰腺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胆囊炎的长期存在可能会引起胆囊壁的坏死、穿孔,直接累及与胆囊紧邻的肝实质从而引发肝脓肿,也有可能形成经胆囊管、肝外胆管和肝内胆管的逆行性感染,导致胆管炎胆源性肝脓肿的发生。


胆囊炎或伴有的胆囊结石,对于胆囊壁的长期刺激会引起胆管壁黏膜的炎性改变,导致黏膜细胞的异常增生而可能发生胆囊癌


胆囊癌可能会累及与胆囊相邻的肝脏组织。胆囊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胆道恶性肿瘤,总体的五年生存率低于5%,平均生存时间为6个月。


有哪些原因能够引发胆囊癌变呢?目前研究发现胆囊息肉胆囊结石是学界公认的两大危险因素。


胆囊结石

哪些人群易患胆囊结石?

研究表明,女性(孕期女性或多次怀孕的女性、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或口服避孕药的女性)、肥胖人士、高脂饮食者、糖尿病患者、胃切除术后的患者、长期肠外营养患者、有胆结石家庭史者、肝硬化患者等都是胆囊结石的好发人群。



胆囊结石是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慢慢累积长多长大的,往往在你不舒服的时候通过检查才可能发现。


不吃早餐也是胆囊结石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什么不吃早餐容易患胆囊结石?


因为在空腹时,胆汁的分泌量明显减少,而且胆汁中胆盐的分泌量也会显著减少,而胆固醇的含量不变。胆盐具有溶解胆汁中胆固醇的作用;同时,空腹时间较长,胆囊处于静止的状态,胆汁淤积容易引起胆汁内的胆固醇过饱和析出而形成结石。


胆囊结石不一定要手术

安静的胆囊结石,又称为无症状的胆囊结石(这也是为什么会被误认为胃病),指通过B超或X线检查等发现胆囊结石,而病人不存在明显的胆道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中,只有10%~20%在未来中会发生胆道症状或并发症。因而,我们建议,如果患有胆囊结石没有症状,且胆囊功能良好,可以暂时保留胆囊,定期复查。

注意:不做手术,不是置之不理。有些人因为不痛不痒就像没有这回事一样不管了,有些胆囊结石等到有症状时再查发现就成胆囊癌了。


另外,如果在胆囊结石的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身体上的其他毛病的话,还真要找医生帮你斟酌一下要不要及早手术的问题。


因为一旦急性胆囊炎发作,有时非常危险和复杂!因此,即使不做手术,至少每半年做一次肝胆超声检查。


胆囊结石,万万不能用“碎石排石”法

很多人确诊胆囊结石后,都在问是不是能用药物或者碎石排石。很遗憾,现在的确没有什么“特效”药物能来对付“石头”。


碎石排石比较适用于泌尿系结石(例如肾结石),那里的“石头”碎了可以随尿液排出。胆囊的结石一来碎石的效果并不好,二来体外碎石对肝脏也有影响,假如胆囊结石一旦碎了排到胆总管里,腹部会绞痛、寒战、高热和发生黄疸。



保胆取石是否可取?不可取!


主流的学术观点是反对保胆取石的。保胆取石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且保胆取石术后复发率很高,复发后再行胆囊切除后更为困难。


况且,许多情况下,如胆囊结石大于3cm、胆囊萎缩、胆囊壁钙化、反复发作的胆囊炎等,保留胆囊已经没有太大意义,并且也有胆囊癌变的可能性,保胆取石并不可取。


胆囊息肉

健康体检时,发现胆囊息肉多发的伙伴,难免会有些害怕紧张。胆囊息肉是常见病,既不能过于担心,也不能大意。


绝大部分胆囊息肉是非肿瘤性息肉,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其中大部分为胆固醇性息肉。


胆固醇性息肉为良性病变,一般不会癌变。胆固醇息肉和饮食有关,高胆固醇饮食或有脂肪肝的病人容易得胆固醇息肉。


胆囊腺瘤、胆囊腺肌症、腺瘤样增生都是癌前病变有可能会转变为癌,一经发现应尽早切除。

目前检查胆囊息肉最普遍和有效的方式是B超检查。但是B超检查只能观察息肉的形态和大小,并不足以判断息肉的性质。


临床发现单发的较大的胆囊息肉容易癌变,因而建议发现单发、直径大于1cm、胆囊壁呈非特异性局灶性增厚(大于4mm)、息肉生长较快等胆囊息肉患者应及时行胆囊切除术,一切了之。


而对一些多发的、较小(直径小于1cm)、没有症状的胆囊息肉可以暂时不处理,定期随访,每3~6个月做一次B超观察就好了。


患有胆囊息肉如何检查和复查?

多数情况下,B 超检查能够早期判断胆囊里的东西是结石还是息肉,对于数量、形态、大小的敏感度甚至高于CT和核磁。但要进一步明确息肉的类型和性质,特别是上边提到的后两种类型,可能就需要薄层增强CT或MRI增强扫描帮助诊断。有时息肉性质不能确定,甚至需要3个月复查一次B超,密切观察。


胆囊切除

哪些患者需要切除胆囊?

对于没有达到手术指征、功能良好的胆囊等,如安静的胆囊结石,可以定期随访,密切观察,暂时不需要行胆囊切除;而对符合手术指征的胆囊,应坚决切除。        

                             

行胆囊切除术基于严格的手术指征,包括以下情况: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直径大于3cm的胆囊结石、充填型或多发性结石伴胆囊萎缩、单发的直径超过1cm的胆囊息肉、胆囊壁钙化等。


腹腔镜下胆囊微创切除手术

是否切除胆囊,要结合患者的年龄、症状、胆囊的功能、合并症和全身状况等综合判断,个体化地慎重选择,既反对胆囊的一切了之,也反对盲目保胆。


胆囊切除术后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胆囊切除术已经具有130年的历史,证明了其对于人类健康并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微创切胆囊已经十分成熟,手术切口小,患者恢复较快。


特别是许多胆囊炎患者,因为胆囊功能已经丧失,胆囊的切除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影响,同时也能避免胆囊炎症对人体的刺激作用。


而对于一小部分胆囊仍有功能的患者,在胆囊切除术后的早期,对于富含脂肪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的能力可能暂时下降,可能会出现腹胀、腹泻等,但经过一段时间机体的调节,这种症状往往会消失。


胆囊切除术后的注意事项

一、清淡饮食。胆囊术后,患者早期饮食应尽量做到清淡为主,如各种粥类、面食、蔬菜等。烹饪方式最好采用清蒸、炖、煮,尽量避免油炸和烧烤。


二、烟酒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必须戒掉。切除胆囊的病人,身体还比较弱,消化功能也不是太强。所以早期的时候这些对消化道有刺激的食物及饮品最好不要碰。比如洋葱、蒜、姜、辣椒、胡椒、咖啡等。


三、充分休息,避免劳累。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


4个方面预防胆囊疾病

预防胆囊结石及胆囊炎的发生,保胆护肝,保持“精致”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


  • 1.进食时间的“精致”。有规律的进食(一日三餐)使得胆汁得以定时排出,不至于过度浓缩,因此可以防止结石的形成,是预防胆囊结石的最好方法


  • 2.饮食方式的“精致”。应限制饮食中过量的脂肪和胆固醇摄入,保证摄入足量的蛋白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足够的日常饮水量,避免摄入过于油腻的食物。长时间素食会引起胆汁分泌不足,也会引起胆结石,所以素食者应适当补充卵磷脂。


  • 3.卫生状况的“精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防止肠道蛔虫的感染。肠道寄生虫会钻入胆道,引发胆道炎症,其残体和虫卵可成为结石的核心,导致胆囊结石的发生。


  • 4.生活方式的“精致”。肥胖症、糖尿病均是胆囊结石和胆囊炎的高危因素。坚持体育锻炼,维持均衡的体重和血糖的平稳,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对于预防胆囊结石和胆囊炎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当你有了消化不良症状时,除了胃部疾病,还需要高度注意胆囊情况!


善待胆囊就是保护你的肝脏,本来是“肝胆相照”的亲兄弟,不要因为胆囊疾病而成为“难兄难弟”!


栏目

介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胆囊息肉的中医辨证施治+胆囊切除的危害,胆囊炎不能吃的食物益忌。。
胆道疾病问答(疾病篇)_上海仁济医院李可为大夫个人网站
右耳胰胆区的应用
胆囊癌超声诊断学
【读书笔记】胆囊炎 胆囊息肉 胆道结石CT分析
胆道系统超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