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小刚专访丨谈书法和篆刻是怎样互相给予营养的!!(视频与您分享)

访

杨小刚 

字容之,号鱼斋,竹景庵 ,容盛轩。

86年生于河北宽城

王友谊先生入室弟子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承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承德市青年书协副主席

宽城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

丰台区书法家协会理事

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上元雅集艺委会成员  

想要获取更多杨老师学习视频

请在文末添加小编微信

 书法篆刻入展获奖:

第五届上元雅集友谊奖篆书展(获奖)

第六届上元雅集友谊奖篆书展(获奖)

第八届上元雅集友谊奖篆书展(获奖)

全国第二届篆书艺术展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

全国第二届平复帖书法篆刻展

全国第九届刻字艺术展入展

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

全国第六届篆刻艺术展

全国第六届新人新作艺术展

全国乌海杯书法艺术展

沙孟海全国书法篆刻展

西泠印社守望西泠篆刻比赛(一等奖)

西泠百年全国印社邀请展

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展

西泠印社第七届篆刻展

第二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大赛

首届孔子艺术展书画大赛

首届黄庭坚全国书法大赛(篆刻入展)

北京第十五届书法篆刻展等等

......

人物访谈

1、感谢杨老师给我们这个采访的机会,请问您是如何向传统学习的呢?

首先我是先学的篆刻,刚开始对篆刻比较有兴趣,先从汉印入手后学王福庵 陈巨来等。我记得刚刚接触书法的时候应该是天发神谶碑,当时只觉得有个性很有特点,还有清代的王福庵的小篆。因为篆刻的原因,所以写王福庵的篆书对结体和空间很有把握,临摹上手也快,我觉得对没学篆刻直接学书法的人来说,可能没有这个体会的。

2、杨老师刚接触书法时,谁的书体对您的影响比较大?

如果说谁的书体对我影响大,我觉得是篆书,这样答很笼统。但是对我个人来讲,我对篆书的风格没有抵触的心里,也可以说对书法各种风格没有抵触,我既喜欢工整秀美一路,也喜欢粗狂大气自然豪放一路。这可能跟我的性格有关系,既豪爽大气也粗中有细。

总的来说篆书对我的影响大一些。可能跟我篆刻有一定的原因。喜欢篆刻的人都对篆书情有独钟,有那种说不出的感觉,很微妙。艺术源于生活,艺术无处不在。因为生活的种种都会联想到书法和篆刻的,所以书法篆刻也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3、您在书法这条道路上经历过哪些对于您来说比较重要的转折或者改变呢?

说到书法对于我重要的转折,我记得那是2011年的年底,有一天接到天津的刘洪洋先生的电话,说篆书大家王友谊先生请全国篆刻的作者来刻道德经81章,每人刻一章,当时很是激动。因为王友谊先生一直是我的偶像,所以什么都没想就答应了。

对王友谊先生一直很崇拜,就产生了拜师的念头。经过平谷的岳志军先生大力举荐,顺利的在2012年元宵节拜入王友谊门下。

拜师之后秉着学习的态度来到老师家学习,从书童做起,每到晚上回家大量的临摹,白天来老师家求艺、老师也是细心讲解。持续了近半月之久。老师教导我说要学会吃亏,绝不能占别人便宜,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多读书,多思考多体会,老师教导我应该如何为人处事,特别值得我学习。用笔的方法很重要,怎样做到尽善尽美!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对大篆产生了好感,改变了我以前学习篆书的思路。也可以说深深地爱上了大篆。

4、杨老师前两天参加了李松老师的楷书班,我们都好羡慕,请问您都有怎样的收获?能给我们说说吗?

这次的魏楷培训是上元雅集每年一次的培训,今年王老师说讲魏楷,请楷书大家李松先生,他和老师是同门,就是我们的师叔,参加的人都是我们上元雅集的成员。很遗憾,第一个半天由于时间问题我没赶上,幸好后面都没有错过。

师叔讲课很风趣,首先对楷书的历史传承和背景充分的进行分析,以及风格和时代进行对比,然后对魏楷的基本点画进行讲解分析和示范。师叔有独特的训练方法,对每个笔画都有简单的方法分析,对每个风格进行示范和讲解,也让大家一起训练,不是单纯的讲解。在讲解的同时跟着训练,起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师叔为了促进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采用每人书写指定的临摹作品,然后由大家选出5个优秀奖,奖励师叔的扇面作品,大家顿时兴奋起来。最后我有幸得了优秀,师叔给我们颁奖,后来得知没有得奖的也有一幅两字的作品,大家都兴奋不已。

其实这次魏楷的训练不仅学习到了师叔的慷慨和做人的标准。也讲到对楷书的线条和未来的学习方向,谈到线条在书写上增加线条的摩擦和裹锋、绞转,提高笔运行速度,增加笔意,训练线条的质量和金石之气。强调了多看古人,临摹古人,每个风格的来龙去脉,深入研究,增加个人对古人的了解,各个领域的风格方向,解读古人,准确的深入解读古人的中心思想和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也要了解书风和方向,与时俱进,时代的不同,随着文化和时代的变化,书风也在随着变化,要了解当代丑书和流行书风的舆论,看懂当代人,研究时代的方向,不是跟风学习,观察当代研究当代人的书风,提高审美方向。

5 、请问杨老师书法、篆刻是相辅相成的吗?能给我们说说学习篆刻对书法的帮助吗?

那是肯定的。书法和篆刻可以说是互相给予营养的一个好搭档。

首先来说篆刻,可以说会篆刻的人肯定会书法。因为篆刻是方寸之间显现大气象,不管任何风格都是先写后刻,那么他的书法功底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我觉得有篆刻的功底,对书法的单字空间、局部空间和整体空间有着很深的辅助。在我们临摹书法的时候不自觉的就会发现,书法中的一些细节变化、单个字结体的控制、行距和整体的把控,对临摹有着极大的帮助。

同样书法对篆刻的帮助也是巨大的。尤其是文字和章法上的,有时候我们刻印的时候,在方向不确定的时候会在临摹篆刻找灵感,可书法的临摹对篆刻的印风和书风,相辅相成有着极大的促进和互助,所以在篆刻的取法上可能跟书法的风格方向会一致,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当代的有几个篆刻家的印风和书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当然也不是没有联系的,最起码文字的结体和局部、整体空间上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在这里我也希望不刻印的书法家和不写书法的篆刻家,能够找到你喜欢的印风和书风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互相给予营养。

6、  您是如何安排您的临帖与创作的时间呢?

我的临帖与创作比例在7;3 ,我的临摹时间大于创作的时间。

我记得老师经常说要多临摹,要仔细观摩字帖,必须熟悉其字形。书写百家自成一体,所以我的大量的时间都在临摹,在临摹上也要临摹其他书体,从而不要产生偏门,不要形成只会一体,当然也不能学的太杂太多,这样就没有侧重点了。我还是提倡深入一个进去然后去上下的追摹。

那么创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只临摹不创作。就会在一个风格的书风里出不来。还是要适当的创作。在与当代审美结合的趋势下进行创作。我也提倡探索性的创作,当然不是胡写瞎造,一定不要进入误区,提倡笔墨当随时代的前提下。加入自己对临摹中吸收的营养,加入探索性的研究和实验,从而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

7, 不破不立。隶书是对篆书的破坏,小篆是对大篆的破坏。您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呢?

我觉得与其说是破坏,不如说是创新。

那么随着一些符号的反复使用及先民在使用原始记事方法中的经验的积累,文字因此孕育而生,大约在距今4500年左右,出现了文字。

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属于比较成熟了的中国文字,具备象形、指事等多种造字法,并大量使用假借字;但还保留着种种图画文字的胎迹;与图画文字相比,其象形字部分已经线条化、轮廓化、特征化了,尤其是其用形与声的互注发展汉字的表意功能,使汉字能适应日常交际中大量新概念、新语汇的形成。

金文是周代的文字.其在结构上与甲骨文没有太大的不同。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地方势力和地方文化对汉字作了种种改造,或分化、或繁化、或简化,但汉字的发展历程并没有中断,作为汉字发展主流的秦系文字出现了直线化、笔画化的趋势。

小篆化是秦统一后的文字,字形简化,形体固定,异体字减少,合文被淘汰。

隶书孕育于秦汉之际,其产生是汉字形态的巨变.因为此前的汉字都以曲线构形以象实物之形,小篆的象形表意作用仍很突出;隶书将圆润的线条改为方折的笔画,使汉字的书写彻底摆脱了描绘而成为符号的书写.隶书还大大简化了汉字的形符.当然隶书并没有改变汉字象形表意的性质,只不过是使这一手段简化了而已。

我觉得随着人类文明不断的进步,所以文字的形变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觉得不能说是破坏,应该说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扬。

8、 对于喜欢篆书的书友,怎样的练习方式是最好的呢?

首先仔细观摩字帖,必须熟悉其字形,多临摹记忆字法和风格异体字多观摩要广泛,能开阔眼界,从而提高自身眼力,临摹字帖首先要专一,专则精而能使深入字帖,然后向其它时期字体延伸,临帖要与原帖追求一致,尽量与原作一样仔细观察细微变化,观察细节,要学会其字形变化和笔法的运用,才能够逐渐的进入字帖中理解原作美妙之处,一定避免草率不合理的临摹,那样会让自己产生很差的习气,时间长了就难改正误入歧途,临摹一段时间要试着加入自己的思想,在原帖的基础上书写具有个性化,个性中追求展现自然,在自然中呈现笔墨情趣,观古借今。

一些书籍资料也是必不可少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小篆疑难字字典》 《作篆通假校补》等等。那么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有秩序的训练。比如单字训练。训练自己的不足。多字训练。训练自己对多字的掌控。在临摹后的同时 也要对章法加强训练。比如和临摹的范本的章法相同。或者采用其他的书体的章法结合进行训练、从而达到在临摹中训练,为创作打好章法的基础。

9、我再替一些初学者问一个问题,杨老师您觉得对于初学者,应该怎样练好基本功?

篆书的临摹要从传统入手,首先就是笔法的训练,在书写中至关重要的一关,笔法关不过,那么在临摹中,就会出现线条的误区如 呆 板 厚 飘 散 软而无力等等。

其次就是线条力度。增强线条的摩擦和绞转,发力的方法,主次的关系,控制大小和粗细,找到自己的不足,进行训练,解决自己的盲区。

训练基础的零件。所有的技巧问题不应该有盲区,临摹的思想活跃点,能够深入一些,需要更丰富一些,能够自我反省,自我思考,自我修复,自我修正,自我甄别能力。对书法的判断和认识,理性思考,清晰思考,审美素质高不高,不能眼高手低,一定会有高低之分,眼不高手必低,方向不对必死无疑。

首先知道自己是需要什么,然后做好每一步,临摹一般两方面入手,一就是多临摹小字,追求其微妙之美,二是将原帖放大临摹,追其正大气象,两者结合可以使笔法得到很好地锻炼,一定要有小字中间看到正大气象,大字不缺乏小字之微妙之美,且能符合当代之审美。

对初学者还须指出,查篆字切忌仅仅翻看《说文》,单纯地对号入座,只取形体不顾音义,这样很难说出准确程度。初学者要深入得法, 才能真正弄通、弄懂篆字。

作品欣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充分解读《大盂鼎》中隐藏的笔法,丰富你的大篆创作思路
拟楚。#篆刻 #书法篆刻 #汉字之美 #篆书
收藏!常用汉字-篆书隶书对照大字帖
常用汉字-篆书隶书对照大字帖完全本篆书字帖书法欣赏
【书法篆刻】罕见铁线篆书字帖《唐谦挂刻石集》异常珍贵!
王友谊篆书作品《上元雅集赋》书法空间书法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