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隠山庄首期研修班学员结业展

秋隠山庄首期金石传拓、题跋、博古画研修班学员结业之际,特整理研修班,自拓、自题跋、自画作品及学习心得,与君共赏,亦向各位老师汇报。

张艳玲

学习心得

《隋书·经籍志》有云:“其相承传拓之本,犹在秘府。”有“传拓”一词,俗称拓片。青铜器、秦砖、汉瓦、画像砖、画像石、碑刻、石雕、墓志、摩崖石刻等,皆可传拓,因拓片均为实物操作,愈发弥足珍贵。

癸卯暮春,恰逢五一长假,秋隐山庄金石文化研究所(第一期)金石传拓、题跋、博古画培训班在古商城郑州开班授课,王秋人先生主持教学。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时维三月,惠风和畅,余神清气爽,心绪驿动,叹春之娇媚,盼旅途之欢愉,驱车千里,欣欣然前往也!

来自全国七位金石题拓爱好者齐聚秋隐山庄金石文化研究所,问道王秋人先生:学习掌握画像石、画像砖、文字砖、刻画砖、墓志、瓦当、陶文、铜镜、古兵器、古钱币等各类器物之传拓方法;各种题跋形式图解、题跋书法字体临写技巧、拓片盖印位置方法;博古画构图及色彩搭配,体味金石传拓神奇之旅。七子同怀风雅之情,醉心金石之趣,致力传播金石传拓技艺,假秋隐之宝地,赖金室之藏珎,拓之入处,触动感觉思维中枢,跋之深处,激活文物艺术创新,体悟其间,独得其趣,详以记之。

王秋人先生之名先闻於友,友誉之以实:先生字永存,别署秋隐山庄、金室、六朝居士、佛光居,中书协会员,喜金石传拓,好古籍碑帖研究,善拓片题跋及博古画,金石书画研究与收藏兼擅,乃近代金石书画大家。观先生之墨跡,取古人法乳,融汇自家性灵,故古意盎然,气韵生动,笔力沉雄,面貌分呈,莫不精湛老到,借古述怀,已臻上境。

先生曰:传拓是以纸紧覆金石器物文字、图画之上,然后用墨拓印;因此法主要应用於金石器物上,如拓印碑刻、墓志、甲骨文字、陶器文字、青铜铭文、玉器花纹、瓦当图案、画像石、铜镜、货币、铜器器型等,所以也称金石传拓技法。传拓技法分朱拓、墨拓两种。朱色高贵、华美、喜庆;墨色庄重、内敛、沉稳。经反复蘸色、拍匀、上色,图案小且精美之砖、瓦,朱拓效果俱佳。墨拓法有“乌金拓”、“蝉翼拓”、“立体拓”之分。博物馆及考古工作室则大多用墨拓。“乌金拓”墨色乌黑发亮,於青铜器、秦砖、汉瓦、碑刻等能呈现最好传拓效果。历经两千年之秦汉文字古砖,为最久远之书法文物,名家跋作中亦多见气息高古之古砖拓片,书法高古、雅致、朴茂。又于实操教学中辩识汉瓦当,其中最常见乃陕西之长生无极、长乐未央、长生未央之类。俗称三长瓦当。“延年益寿”出自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九窍通郁,精神察滞,延年益寿千万岁。”其当面正书,双线十字,有中心圆,字体随圆就势,线条挺拔爽利,生动流畅,其寓意吉祥喜庆,乃古往今来诸家追求之夙愿。今至秋隐山庄金石文化研究所习字、作画、传拓,赏心悦目於金石书画之雅兴,诚人生之一大乐事也!

课余,佳作纷呈,观数十余题跋拓品清供图,形态各异,尽抒胸怀,肌理拓处,鬼斧神工,精彩处,机巧精微,虚与实相间,情与景对话,以画书心,思侔造化,七子技艺轩轾,各领风骚。

秋隐山庄金石文化研究所力邀郑州大学海萌辉教授做客,闻其教诲:“书其事于竹帛,镂之金石,琢之盘盂”。“古碣凭人拓”传播,文物国宝面世,传拓技法传承任重道远,秋隐山庄金石文化研究所延续传承金石传拓之技艺,棕刷、打刷、墨板、大小不一扑子等专业工具一应俱全,更是以实物言传身教,精思极虑,非奋力专精者不能为。秋隐山庄金石文化研究所欲振大汉器物之美,以兴金石传拓之雅属,吾辈当努力继承及发扬这门古老技艺。

秋隐七日,紧张有序,尝美食,嗜碑帖,赏秦砖,抚汉瓦,皆喜之,或观其像,或考其文,朝夕相处,捶拓勾勒,心摹手追,游学相并,动静相参,感良师之有遇,各有所长之学友相从,幸甚至哉!遂诗一首以为记:

问道商都四月天,长驱南下意欣然。
古意回首数千载,墨韵拓声妙手传。
诲导谆谆,盈盈于耳,伏身几案,依稀眼前。

题跋作品

博古画作品

周斌

学习心得
这次远赴郑州跟王老师李老师学习传拓技艺,以前多多少少也接触过传拓,感觉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但是自从跟王老师学习传拓之时候,老师系统专业的操作实在让我感到这个制作拓片是一项非常专业非常严谨非常细心的技术!
经过老师的细心指导讲解和示范,我基本知道了拓包的制作和拓包的材料运用,各种器物用什么样的纸,还有上纸的过程,打拓片的力度,和许许多多的技巧性操作,还有调墨的方法等等等,关键老师拿着珍贵的实物让我们这些初学者直接上手操作训练,这种师德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经过一周的强化训练我们工作室的同学朋友都基本操作稳当,有些同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这些和两位老师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
我这次收获满满,回来继续用老师的方法来强化训练,争取熟练掌握!再次感谢王老师李老师!感谢各位同学朋友的关照!让我们一起努力,取得好成绩来回报老师们的付出!

题跋作品

博古画作品

阎彦

学习心得

谈到“金石”要追忆到约十余年前我学习书画的开始,记不清具体日子了, 那时我还是高中生,去找王秋人老师请教书画方面的问题,进入家门除了大众的日常家居外, 最别致的就是一堆堆“破砖烂瓦”这些东西和当代的家具装修十分不和谐,我当时看着就是一堆“烂石头还带着泥”。也是由于年少无知也不懂啥是金石 ,更理解不来'锥画沙 屋漏痕 金石味’的艺术道理。求学时王老师教学生非常无私, 当场在家写字台上书写指导, 当然前话也不是重点, 重点的是写字台下面也堆得很多'砖头瓦片’我练字时蹬不开腿迈不开脚 坐的很不舒服 哈哈 都是玩笑话。至于后来老师用心教,但学生不才 没出成绩 惭愧至极就不聊了。

此次课程的开始,也是个人正式学习金石传拓的第一步,王老师之前也有给我讲解一些的相关知识,但是自己没有亲身实践,也不理解,都是一些是碎片化的记忆,零零散散的。

通过这次的教学大纲中实践学习:制作拓包 拓砖 拓瓦 拓青铜器 等等事无巨细,有过而无不及,让我更多的感受到了金石的魅力。特别是最后提拔和博古画的学习应该是每一位书画家所期待的,因为金石收藏家大多不会写,书法家会写的又不会画,会画的又很少研究金石博古画的。此课程将这一连串的知识点衔接, 把我这个本是黯淡无光的碎石渣也穿秀成一串靓丽的宝石项链。对此感恩至极。

课堂上老师用心讲解 亲力亲为,挑出最精美的原物拿出来让我们来练习,同学们也非常感动,几乎每一件原物拓片我们都会人手一份。刚开始第一天早上 中午还按时按点上学下课,后来也没时间观念了,上午拖堂拓砖,下午拖堂拓瓦,因为接触到原物的机会难得,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早上不到上课时间就已经开工了,中午该开饭时间也不饿了,晚上该放学也不累了,就这样连续奋战一周, 估计把老师累的不轻。但老师毫无怨言 并且支持学生在保证身体健康的状态下,多练习 多指导 多吸收。 巧遇一场雨 本该老师下课休息的时间 但不愿让同学再冒雨外出就餐,又给同学们都准备了牛肉米饭也是日常照顾的点滴。

通过这七天的研学,收获无以言表。如果非要让价值来衡量,那只能说赚了。带走的价值是入学带来价格的数倍有余。关于进修学习这件事,实际是没有感同身受的 不同时期 不同人群 不同状态 这也只是我当下的一些体验感受。 认为王秋人老师的教学 人格 做事都非常棒,值得我更多的学习。也期望能够在下一期的学习中遇见更多的志同道合的金石书画爱好者,相互学习, 相互帮助,下期研学我还来。

题跋作品

博古画作品

张新燕

学习心得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通过七天的学习,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和王老师 李老师近十年的相识中,人品的贵重我深有感触,通过这七天的学习让我更加的敬重。

李老师在拓片教学中,耐心细致的教我们每位学生,从拓包的制作:从选布料、拓包的材质(什么样的砖用什么样的材质)、以及这些材质的大概价格,还有在哪里能买到,都毫无保留的全交给了学生。在打拓片中:李老师会把自己几十年的打拓片中遇到的问题,都会一一讲到,真的是手把手的教学。

接下来该题跋了,我作为一位小白,更加体会到了王老师的耐心和一丝不苟,从字帖的选择到起笔、收笔,王老师始终不厌其烦的教我。

最后的作品自己很满意,远远超出了我个人的预期,从最初的小白到现在慢慢的爱上书法,虽然现在已经毕业了,每天还要坚持写几张。当自己心烦时,书法就像阳光照进我的心灵;当有时有几个字写的比较满意时,心情也会更加的愉悦。七天虽短,但书法的种子已播种在了我心里。

题跋作品

博古画作品

侯立新

学习心得

课程未开始之前,什么是金石?如何拓?什么是题跋?什么是博古画?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对于中国艺术这方面几乎是没有接触过,毛笔也是只见别人用过,自己从来没有拿过,更别说是掌握提高了。但是没想到这短短7天的课程,会让自己学到这么多实用的东西,回想这7天的点点滴滴,也是感慨万千。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白,确实是没写过软笔,但是在我心里感觉应该也不算很难,毕竟也写了那么长时间的硬笔。可真正拿起王秋人老师准备的毛笔的那一刻,真后悔了。在没写之前,也就刚拿好了毛笔,才发现并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

手一直在抖,能抖成什么样子——就像蹬缝纫机的脚,根本停不下来。“千”字的第一笔“丿”都不知道练了多少遍,简单的“一”、“丨”也是歪歪扭扭。

感觉这根毛笔在自己的手里就像是一个小兔子,让它往东,它偏往西;让它轻轻落笔,非得重重蹦一下。前两天真的是郁闷,写的字不是歪歪扭扭,就是大小不一,真怕自己在最后拖大家后腿。只能让自己每天坚持写王老师留的“千字文”,不管好坏,先坚持下来。最后实在不行,至少自己努力过。

后来在各位老师的现场教学,手把手指点下,慢慢进入状态,找到感觉,能够注意到“起 行 收”,也算有不小的收获。

虽然还是和老师们相差的十万八千里,但是短短几天,有这样的成绩真的非常佩服自己了,常自言到“不愿与人相比 但愿超越自己”期间很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指导,细心照顾。

这是我的成品,其他老师比我的优秀很多,但这是我的首作,也是我认真独立完成的作品,我为自己加油。

对于传拓,真没想到老师能传授的这么细致!作为小白,很害怕提问题,怕问的太简单让老师嫌弃,又怕问的偏题又惹老师烦,实没想到,完全不需要有这方面的顾虑,因为老师各个方面讲的都非常细致,简直就是手把手教学。

就连最基础的拓包,老师都是给我们现场示范了好多次,又告诉我们金石大小不同,所选拓包大小也有所不同,甚至很详细的又给我们讲解哪类金石需要用棉花做底、哪类需要用谷子做底等,包括裹拓包用的什么布料都讲解的很详细。

在整个拓的过程中,老师先给我们讲文字砖、瓦当、铜镜、古钱币等的出处,然后又交我们如何选纸、调色等,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讲解、示范整个实操做拓的过程,还指点我们拓在哪个位置会更有利于后期的题跋或者博古画的创作。

在每个学员做拓的过程中,老师也是时不时的到旁边指点一二,告诉我们最佳方案,哪些地方需要有质感,如何才能更好地展示体现出来,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都会很详细的反复指点我们。

每幅作品完成之后老师还会单独评价一下,告诉我们哪些地方做的非常好,哪个地方是以后要改进的。

在准备开始题跋的时候,王秋人老师还特意以他的藏品为例,给我们讲解了题跋的注意事项。题在哪个位置,跋从哪个位置开始,才会更符合构图,进而使整幅作品感觉舒服。

整个7天的学习非常的充实,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很感谢几位老师的敦敦教诲,不吝赐教。

题跋作品

博古画作品

王帅帅

学习心得

癸卯三月,非常有幸参加秋隐山庄金石传拓、题跋、博古画研修班学习。
传拓,很神奇。因为书法的缘故,看刻石碑帖,知道拓片,这是一项很神奇、很有技术性的工艺。它让远古先贤的书法工艺得到再现,让人们更好、更清楚、更加近距离的去体会、触摸这些珍贵文化。在秋隐的学习中,老师们认真讲解传拓技巧,从包拓包、上纸、用墨、用拓包到完成,面面俱到,引导你进入这项工艺广阔的海洋中,让你海阔凭鱼跃。
题跋,不容易。听着名字,感觉题跋不难,但当你真正走近它,才发现自己的浅薄。特别是跋文的内容,除了要表现出书法的书写技巧外,还有对其物体的考究来丰富跋文。需要文词、书法的表现,而重头戏,则是整体的安排统筹,不是说把字写上就行了,要考虑整体性,或文雅、或疏朗、亦或满题……都是对作者自身审美及艺术的双重考量。在秋隐的学习中,日课的书写是我们的常态,老师认真负责的给我们讲解用笔、作品布局、内容的考究,归根到底是在教我们的学习态度,教我们更好在这项艺术的高空去翱翔,天高任鸟飞。
博古画,真雅致。初见这类画,就被深深的吸引与折服,它是书、画、拓的完美结合;是画技、画艺的检验展现;更是个人学养与审美标准的综合体现。在秋隐的学习中,老师从自身艺术学习、探索经验出发,以高超的技术技巧、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入浅出给我们讲解、示范、分析、点评,让我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学习是短暂的,受益是终身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了,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题跋作品

博古画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岁末贺年|林培养“写拓片”
汉代草书砖拓片
微头条
100年金石学盛典,如是说金相椎痕大展
博古为真,金石永存——金石题跋名家展
2020金石超级大展!国图、西泠、嘉德、浙博.....齐聚188件青铜、石刻、文玩重量级传拓,《金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