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淇河浚地”的传说或许是个假故事

作为一个淇县人,我从小就听说过很多关于明代浚县人王越的故事,这些故事今天还在民间广泛流传,其中与淇县特别与我老家关系至关重要的是“淇河浚地”这个故事。近年来,读了几篇关于王越生平事迹及王越策划“淇河浚地”的文章,对王越其人了解越多,越感到“淇河浚地”的始作俑者并非王越,也或许本来“策划淇河浚地、用来解决淇浚两县因淇河两岸土地纠纷”一事就子虚乌有。


坊间流传已久的故事



王越(1426年-1498年)字世昌,其祖籍在山西清源县,五世祖显道,为元金牌千户,元末之乱,徙居河南卫辉府淇县,后有分支迁至今浚县钜桥镇冈坡村,王越出生在冈坡村。如此说来,他与淇县一支王姓家族同宗同源。王越是明朝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名以文官身份统帅军队、长期驻守北疆、屡立战功的军事奇才。

王越肖像

关于坊间流传已久的“淇河浚地”故事大体如下:

淇浚两县,多年来为在淇河中引水灌溉,为汛期防洪等事件磨擦不断,时有聚众械斗事件发生. 王越为服父丧母丧,曾居家六年。这件事他自然不会坐视不管。王越有心偏袒家乡,可这位朝廷要员还要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双方自愿接受。才显得公允,才不失自己的身份。
这一天,王越将淇、浚两县县令招集到一起,寒着脸训示道:“为一条界河,多年来两岸乡民争执不断。作为地方主政官员,数年不能解决争端,平息纷争,你两位难辞其咎!你们两个,给我拿出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来!”两位县令心中无谱,只是反复地说:“学生愚钝,请王大人示下。”王越看两位县令的汗都下来了,这才说道:“两岸百姓起争执的主要原因,就是一条河为两县公有,责权利不明。依我之见,今天就给你们两县把这条河分了。今后各管各的,各用各的,就不致再有以前的事件发生了!”王越顿一刻,郑重其事地说:“当然还要平等分割,让两岸百姓口无怨言。这样吧,我作主,河归淇县,地归浚县。一家一半,不偏不倚。你们说可好?”淇县县令一听,噢,把河分给我们县了。好!这回王越可没偏着浚县。地归浚县,河底才是地呀!河底就归你们浚县好了。我看你们还能在河底种出粮食不成?浚县县令也在心里嘀咕呢。心说王尚书你今天是咋的了?你从来都偏着咱们县的,昨只给咱们自己个河底呀!浚县县令虽觉得吃亏了,也只得随淇县县令一起点头应着:“大人英明。大人英明。”很快,两个县的县令就明白王越的用意了:一到汛期,因河是淇县的,淇县就得负责防汛的投资与人工。如洪水淹了浚县的土地,这就是淇县没管好自己的河,还得赔偿人家损失。当年仅靠人力,防洪力量很弱。河流决口改道频繁。河流改道后,淇县这边冲击出来的河滩地,也就成了浚县的土地。淇县县令这才明白上了人家的大当。
二十世纪60年代的淇河
淇县这边还有浚县的土地,就是因为这个缘故。直到现在,两个县的剧团演戏时,浚县那边,剧中的王越画红脸,表示此人忠君爱民,是个好官;淇县这边,戏里的王越却是个大白脸,表示他像曹操一样,是个奸佞之徒。这个故事是公开发表的,不过此前我已听过多次,一直信以为真。


这个故事或是误传



近期看了一些史料,突发奇想:这个故事内容是假的。
王越父亲去世是在景泰三年左右。景泰二年时,王越成功考中了进士,不久后被授予了监察御史,都察院除本院各机构外,另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即全国十三个布政使司均派有监察御史,秩正七品。王越奉命前去陕西一带巡按。一年后听到了父亲去世消息,他本人在朝廷没有选择好接替人选的时候,便私自跑回老家守丧,因此遭到了都御史的弹劾,但景泰皇帝朱祁钰特意赦免了其罪行。景泰三年是公元1452年。
天顺七年时,王越被提拔为擢右副都御史,代替都御史韩雍去巡抚大同。明代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是正三品秩。然而刚刚来了大同工作,母亲便去世了,朝廷夺情让他继续留在大同处理事情。王越在大同积极缮器甲,简卒伍,修堡寨,减课劝商,这番操作下来,大大增强了大同守军的战斗力。王越并没有回家守丧。
关于  “淇河浚地”的文章中说“王越为服父丧母丧,曾居家六年。”似有不妥。其为父守丧时,尚不是文章所说的“朝庭要员”,只是个七品官,且擅离职守,随即被都御史弹劾。都御史是都察院的最高长官,正二品的官职,比王越官秩高得多。此时的王越不仅为失去亲人而痛心,还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不会去策划“淇河浚地”的事。
成化九年,王越因军功晋升为左都御史,负责总督两北边疆军务。成化十三年,王越被提拔为兵部尚书,仍掌都察院事,加太子太保,成为朝庭重臣。此时的王越,才能称之为“王尚书”。
成化十六年,王越以文官身份被破格封为威宁伯,岁禄千二百石,依旧领都察院。成化十九年,随着宦官汪直的失势,与其结好的王越也因此而遭到了清算。本人遭夺爵除名,谪居安陆。直到孝宗皇帝继位之后,王越方才获赦回乡,后得以以左副都御史的身份继续当官。弘治十年,因北防边境吃紧,王越开始官复原职,继续总制甘、凉边务。王越在是获赦回乡,并非荣归故里,被夺爵除名的王越此时去策划“淇河浚地”显然不合适。
弘治年间,王越又跑去巴结受宠宦官李广,后来李广也被清算处死,王越本人再度被牵连其中。此时王越年龄已经很大了,受了这番刺激之后,当年冬天病死在甘州。死于明弘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一,即公元1498年冬。
淇河现状
更重要的是:在王越活着的时候,淇河以东从北边的钜桥镇到南边的卫贤镇沿河的庆丰等八社(一社包括十多个村庄)属于淇县,淇河并非淇、浚两县界河,也根本不需要在淇浚两县在淇河划界,无需劳动王越大驾去召集两个县令。
从历史角度看,钜桥镇至卫贤镇一带,以及卫辉市东北部的西沿村、徐庄、南坡、东皇甫村、西皇甫村、曲律村、小曲律村、(南)小河口村等,长期直属于淇县。直到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初,即王越去世一个多月后,淇河东岸的八社才划归浚县管辖,益增浚县。编故事的人,或许忽略了这个极为重要的历史事实。(卫河以南8村于1960年划归汲县,即今卫辉市。)


兄弟阋墙本可避免



或许我的说法有误,且备一说吧。
不可否认,淇河在盘石头水库等防洪工程修建以前,常在汛期泛滥成灾,而在淇河大拐弯处的石河岸、靳庄与刘寨、王寨、申寨段,滔天洪水往往将河外弯土质松软的田地冲刷塌方。今年正月初二上午,我沿淇河大拐弯处走了一段,想起了童年去看淇河发大水,亲眼目睹淇河外弯处大片田地倒进淇河,变成泥沙,被洪水冲走,至今仍然记得惊心动魄的场景。约在1975年,该段淇河两岸群众因河滩地划界纠纷,发生了激烈冲突,某方动用了两个人民公社的基干民兵(携带武器,此处不便明说),当时把我们在校的学生也带到了现场,可能显得人多势众吧。由于东岸群众撤退快,没有造成重大伤害事故。随后发生小规模群殴,上级闻讯,进行了严厉制止,对双方主要人员进行了处理。
我曾设想,如果没有明朝中期将淇县河东八社划归浚县,仍为一个县管辖,这个问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绝对不会发生群体性械斗,不至于两岸为此争斗五百余年。有人说,是王越生前向朝庭提出将土地肥沃的河东八社划归浚县,或许,这正是王越策划割河东八社给浚县酿成的苦果。王越生前,这个问题并不严重。王越73岁而终,如果王越长命百岁,看到原来互为亲戚的两岸村邻成了反贴的门神,纷争不断,不知做何感想?
2024年2月25日
文字:夏伟田
图片:网络(侵删)
主编:凤凰宅主

朝歌历史文化、淇河文化、民间文化、民俗文化等地域优秀文化的研究展示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金国:《轨迹》(二十四)悔恨(节选)
鹤壁市最牛的1个区和最牛的1个县
骑行浚县逛庙会(上)
《水经.淇水注》里的石城、白沟等考略
浚县历史上的境域面积有多大?有2个镇很难保住,就剩下7个乡镇了
纣都朝歌地望与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