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爱国 解密《祭侄文稿》系列之3-4

解密《祭侄稿》(3)

第三章入手秘籍

有了之前读帖的基础,我们就可以着手对《祭侄稿》的临摹学习了。首先必须指出的是,临习古人优秀经典的目的是“明理得法”,即掌握古人的书写方法,明白古人的用笔道理,培养与提高自己的书写能力,而不仅仅是以临像或学像某个帖为旨归。或者更明确地说,临习古人范本的最终目的不是让自己成为“复印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临得精准是手段,是检验方法,不是最终目的。从书写能力的角度看,只要做到了“明理得法”,即使有时不像原帖可能也是行得通的。如果能在这个认识的高度上来学习古人,那我们就不会死学古人、学死古人了。

 

一、临习工具的准备

从《祭侄稿》本身的点画分析,其毛笔为短锋硬毫,笔不甚大,估计接近于我们今天许多人用来写小楷的笔;墨为研磨之墨;纸是当时通行的麻纸,纸质较粗、较硬、较熟,因此不渗墨,我们现在寻常所用的元书纸质地虽与其相仿,但有些渗墨。故讲究的话,首先要能研墨,且墨块质量要好。墨以黑紫、亮透、细腻干净者为上。若没有条件磨墨,可选择好点的墨汁,如一得阁、红星、曹素功、玄宗等。纸则元书纸即可,宣纸及其他的某些特种纸也行,其目的是训练提高自己在不同纸张上的书写能力及调整能力。笔可用兼毫或狼毫,纯羊毫也可以,只是笔不要新而要旧,锋不宜长而宜短,腹不要细而要粗。

重要的是,临习者应该在此基础上结合临习的实际效果,注意总结经验得失,适时适当地对笔、墨、纸张等工具材料进行调整,提高自己对书写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

二、临习方法及步骤

开始基本临原大或稍作放大,以3至5行为一组进行临习。临习时注意尽量不要看一笔临一笔或看一个字临一个字,而应尽量把一行或几个字记住后再进行临写。这是因为:首先行书的用笔是连贯的,不是孤立分解的,因此临习时要着重训练自己做连贯的用笔动作;其次,防止为追求临得像而去机械地描画字形,却大大忽略了对用笔质量的关注。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临摹写得很像原帖,而自运却糟糕不堪。在3至5行临好后与原帖进行比对,记住用笔及结构等不准确、不到位的地方,再临,如此反复多次,以求精准。待这几行临得较为熟练后再临下去,直至将全帖临完。到这一阶段,可穿插将帖上的字放大去临写,以感受其笔势及写法。然后可进行通临,通临以几乎原大来临,临好后与原作进行反复比对,并进行反复临习以做调整。在此阶段再与前面阶段的分组临习相结合、相穿插,以求“逼似”原帖。这个学习过程所需的时间因人而异,可长可短,但要求务必要高,书写务必要勤,否则前功尽弃,一事无成。

另外,临习《祭侄稿》者,如果有学习过颜真卿楷书的基础或兼学《争座位帖》则更好。(3)

解密《祭侄稿》(4)

三、点画特征分析

用笔产生点画,点画反映用笔。我们在上文已经提及《祭侄稿》的用笔特点是笔笔中锋,现在我们来具体看看其点画的效果以及由此透露出的用笔信息。

1.“藏”与“含”

《祭侄稿》的用笔可谓笔笔藏、笔笔含,既露锋亦能“含”。其技巧为起笔回锋——欲上先下、欲右先左。下举前6行首字逐一分析。

第1行“维”字,起笔将锋裹进,重按下行,左旁露锋挑起后,右部起笔回锋藏进(见图一);

第2行“午”字,起笔笔锋空回,故虽露还藏,行笔下按后折右转左,提笔出锋右掠,接写一横,横画起笔虽露,但紧接着右转,“旋”锋而右行,始终保持着中锋(见图二);

第3行“夫”字,开头二横露锋起笔而锋在其中,二笔呼应连带,至当中一撇起笔已做回锋而点画已呈圆势(见图三);

第4行“刺”字,笔笔皆藏、皆呈圆势,如钢浇铁铸,力含其中(见图四);

第5行“侯”字,笔锋钻进钻出,无一笔不藏,无一画不含(见图五);

第6行“亡”字,起笔回锋并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将起笔“空回(空中回锋)”的信息痕迹化(见图六)。

 

 2.“圆”与“厚”

《祭侄稿》行笔纯以腕来运行,笔笔中锋,笔笔藏、笔笔留、笔笔收,所谓“无往不复,无垂不缩”是也,故点画圆劲而厚重。试看第3行“诸军事蒲州”五字(见图七),虽枯润互见,而行笔如施篆隶。其点画圆厚饱满,呈圆柱体状凸出纸面。是以颜真卿作书,腕力极强,提按顿挫寓于运腕之中,一气挥洒,数笔实出于一笔,故通篇首尾一贯,无一笔不中锋,无一画不圆厚。

3.“活”与“变”

《祭侄稿》用笔之妙还在于能极中锋之变。用笔活则能变,变则显活。中锋之妙,即在得虚与实、一与多、刚与柔等多种对立因素之统一与变化。故中锋点画,虽极统一而能极变化,最能得“活”“变”之机。试举数例,以见一斑。如:第3行与第4行点画粗细之对比(见图八);第9行“何图”二字中点画粗细之变(见图九);第11行“亦在”、第18行“吾承”之铺毫(见图十);第9行“人心”、第20行“首榇”、第23行“久客”之提笔(见图十一);第3行、第4行等行笔之枯润;第1行、最后一行行笔之缓急(见图十二)……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学书者如能于此多加体会,当于用笔之变、之活多有心得。

4.“涩”与“力”

《祭侄稿》用笔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力的表现极为出众。这个力,概言之,是一种苍茫的力、一种悲壮的力,所以它特别震撼、特别能打动人,也特别值得回味。这种苍凉悲壮之力,除了运腕中锋以使点画有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颜真卿的用笔深得一个“逆”字诀,因“逆”而“涩”、而“苍”、而“辣”。可以看出,“涩”使得《祭侄稿》的点画更加有力,随举数处如:第4行“丹杨”(见图十三)、第8行“每慰”(见图十四)、第15行“孤城围逼”(见图十五)、第20行“抚念”(见图十六)、第22行“无嗟”(见图十七)等。(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之笔法
笔法琐谈(中)
练了这么久的字,你所知道的毛笔笔法有多少种吗?
《中国书法技法评注刘小晴著》摘抄
书法入门讲座5
书法入门:书法的基本知识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