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小篆作品,体现“书写性”才是真高手!

冯宝麟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篆刻艺术院理论部主任、

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我的篆书创作,目前以小篆为主,具有古典主义的审美倾向,延续秦至清间端严整饬、优雅唯美一路的创作风格。

小篆的源头秦代,是一个崇尚法治的朝代,对“法”的推崇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篆字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以几大刻石为代表的秦篆,结构严谨、线条统一,所以雍容典雅,颇富庙堂气象。我的篆书创作,就是以秦篆为根底的,旨在延续这一古老书体的精神血脉。

篆书周敦颐《爱莲说》中堂

规格136cm×68cm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虽然当代的书法创作崇尚灵性、自由,很多人视法度为禁锢,但我却想从古代经典中觅到“塑造自我”的原始基因,也总在思考维护基因纯正的现实意义:一种艺术形式或风格,立身之本就是它的特有属性,维护这些属性,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将自己的艺术理想、艺术观念、技法手段等,与其特有属性融为一体,让自己的创作手段风格化,让自己的追求经典化,便成为我篆书创作的理想,也是我作品的基本特征。

由于受篆字结构的圈囿,“书写性”的体现一直是小篆创作的短板。我在近年的创作中,则有意识地强化书写过程中对笔墨特性的发挥,令书写更具抒情性、表现性,并借此强化作品画面的节奏感、韵律感,也让自己的书写更具文化意蕴,少匠气,形成个性化的笔墨语言和作品特征。(原标题为“彰显古典主义的精神血脉 ”)

供稿:2019年《书法报》第15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篆刻和学习篆书是什么关系
传统是一个活的生命体
篆书的正大气象始于李斯
【天南地北获嘉人】笔耕不辍耘翰田——时昌锋
关于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创作现状的思考
韩天衡印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