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羲之《黄庭经》:小楷的点法、横法

中国书法史由帖学与碑学这两大支柱共同构建而成,而帖学书风更加源远流长。王羲之则是帖学书系的巅峰人物。王氏书法诸体兼长,其中以行书与小楷书作尤为杰出。其迄今传世的著名小楷书作有《黄庭经》、《乐毅论》、《东方朔画赞》等。


《黄庭经》,亦称《换鹅帖》,六十行,一千二百余字,末题“永和十二年五月廿四日山阴县写”。
王羲之楷书特征
中国书法从商周甲骨文、金文至秦篆汉隶,当都属于碑派一系。只是当时还无碑帖之分。至东汉时期,由于文字发展,出现所谓“隶变”——即由隶书演变出章草、楷书、行书各体。王羲之所处的魏晋时期,正是隶书裂变时期,因此,当时的楷书自然带有篆隶意味,甚至还夹杂一些章草、行书意味
王羲之少学卫夫人书,卫夫人出身书法世家,南朝羊欣称其“善钟法”。后王羲之转师叔父王廙。王廙擅长诸体,技能较卫夫人全面,此时王羲之又从其堂伯王敦处得赠《宣示表》真迹,之后,王羲之又“师师之所师”,即追索钟繇、张芝 书法,正书、行书尚钟法,草书学张芝。
钟繇《宣示表》单字
王羲之的楷书端庄精致,横画起笔轻,顺势铺毫走笔;收笔处略重,运笔的速度缓前急后。笔画形态呈收束状,书写纵向的笔画时,撇画引笔纵下,竖画伸展,使其挺直。由于横向笔画短,纵向笔画长,字形由横扁略变为纵长,字势略变横张为纵敛,笔画之间的结构关系变得紧结起来,体态随之匀称整饬。
《黄庭经》导临
一般临摹与创作小楷书作,首先要解决大楷书的临摹与创作问题。换句话说,如果具备了大楷的基本功,无需斤斤计较于临习小楷书作,即可水到渠成。比如我们学赵孟頫小楷,则可遍临赵氏大楷书作,之后取小笔作小楷书,可自然书写得与赵氏《道德经》、《汲黯传》等小楷书作有几分相似。
当然,与赵氏不同的是,王羲之无大楷书作传世,所以我们可以选择唐楷或更早的南北朝碑楷一种为基础习帖范本(以南北朝碑楷为更佳)。再者,由于王氏楷书因时代关系带有篆隶意味,所以最好还能有一定的篆隶书写基础,若能在打好大楷与篆隶临摹与创作的基本功后,再来临习与创作小楷,则会有更大收获。
#1
点法

可以将“点”分为两大类:即藏锋点与露锋点。
以收锋时藏与露为分别,藏锋点主要如“玄”、“之”中的点,“心”边点,三点水(如“深”)、四点底(如“然”) 等。后两种类型中点的藏露往往随意结合。

书写藏锋点时须露锋入笔,行笔有较大弧度,而以回锋收笔;整个运笔书写过程中有三个重点:起、行、收。只有将此三个环节书写到位,所书写的点才能饱满充实,所谓“点如奔雷坠石”。如图中“玄”“之”字之点。
露锋点在帖中所占比重更大,如“六”、“守”之点,三点水之最后一点,“池”、“心”中心两点,“恬”、“以”之点等等。

书写露锋点时有两种情形:一种如“六”、“守”字的点。与书写藏锋点前两步相同,收笔露锋即可。另一种情况则是如“六”下第一点,“池”三点水最后一点等。须折锋(逆锋)起笔,直行,露锋收笔。
#2
横法
横,主要有三种类型:即长横、短横、点横。

长横如“长”、“可”、“不”、“丹”等字中的横。起笔时以四十五度角切锋入笔, 行笔略提,收锋时笔势略向下后回锋向上收笔。

短横如“行”、“在”、“居”、“天”等字的横。露锋起笔,行笔略按,回锋收笔。整体显得起笔尖锐,而收尾处如弥陀耳垂之圆厚。

所谓点横者,即横短如点。如“见”、“月”、“自”、“有”等字的内横。书写时与短横动作相同,总体特征也一如短横,唯一区别是更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羲之笔法的六大特征
【龙灵书道】书圣王羲之书写习惯分析
王羲之的书写习惯:让您大开眼界!
用笔方法
怎样评价1985年中国钢笔书法大赛的特等奖获奖者任平,顾仲安等人的字?当时的时代意义何在?
“有清二百余年一人”何绍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