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家临古系列:王福庵临《虢季子白盘》
不再错过任何一个精彩
刊名题写:王增军
王福庵
WANG  FU  AN
王福庵(1880~1960),原名禔、寿祺,字维季,号福庵,以号行,别号印奴、印佣,别署屈瓠、罗刹江民,七十岁后称持默老人,斋名麋研斋。浙江杭州人。现代书法篆刻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

年五十居上海。精篆刻,书法工篆、隶。得吴昌硕鼓励,另辟蹊径,专工小篆与金文。所书小篆工整规范,秀美遒劲。所篆《说文部首》字帖、《说文作篆通假》,向为行家肯定,成为学篆范本。


王福庵在近当代书印坛威名赫赫。除了自身的综合创作实力极高,影响至今犹炽的原因外,无疑与他参与创立西泠印社密切相关。王福庵年二十五便与叶铭、丁仁、吴隐等共相擘划,创设西泠于西湖孤山,居功至伟。

王福庵擅篆隶楷三体,成就大小依次为顺序。王福庵篆书风格多样,既有师法两周金文的大篆,兼及模拟取法《石鼓》,更有追踪李斯、李阳冰的玉箸、铁线篆,还有融会金文的小篆和参用汉金文的缪篆等。无论是哪种品类,无论笔画粗细,结体平正或欹侧,皆以工稳见长,匀整而劲健。晚年从汉文字悟得天趣,参以缪篆排叠之法,最终将小篆与金文贯通,巧妙化用,随心所欲。字形平方正直,运笔屈曲盘回,结体绵密,饶有隶意,朴厚古拙,尤独出冠时。一生临创作品难以计数,都能以平中见奇、静中显动的基调来统摄。这当中很重要的一大手法就是篆隶互参。隶书虽有装饰化因素,他却能够做到平中见奇,妙就妙在此处。就如同玩杂技之人,看起来处于一种特别危险的处境,最终巧妙把控,而能化险为夷,这是书家应变能力的见证。因为有深厚的篆隶书功底,其楷书亦自出机杼,别树一帜。

王福庵临《虢季子白盘》

王福庵的金文临作,用笔往往较为均匀而结体欹侧生姿,个人面目显著。临《虢季子白盘》却很别致,接近范本面目。《白盘》线质挺劲流畅,属清丽一路,韵味风神流荡。部分字口稍有漫漶渗蚀,然细观文字,极富变化。用笔谨饬,一丝不苟,圆转周到,很有情致。结字灵活多变而有奇趣,或欹侧、或谲诡,变化之多,令人叹为观止。虽然字与字基本对齐,但大小、高低、宽窄相互呼应,揖让有度,自然生动。此器平面宽阔,书写者随心所欲,尽情发挥。字距、行距空阔,分行布白大,洋溢着从容不迫、优游闲适的风韵和气息。章法疏朗清雅,每个字既有独立性,彼此间又有呼应顾盼之势。

虢季子白盘拓片

《虢季子白盘》既是名品又是精品。最主要的笔法特征是多用长笔画,有时刻意拉长,有效地改变了整个字形的疏密关系,使得结体多为纵长取势,疏密有致,工整而不刻板,严谨又极具变化,造成强烈对比的效果。字形中块面状的装饰化成份已经减少和弱化,凸显书写性。字形处理均因字赋形,笔画多者任其大、笔画少者任其小,且疏密有致、长短得宜,格外生动。铭文有行有列,空间感极强,这种疏朗萧散的布局和优美舒展的字形构成了极强的“形式感”,无论是直接临摹还是借鉴到创作中,最好不要写得过于拥挤。但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变得松散拖沓,强调“形散而神不散”。

虢季子白盘

在选临金文时要注意到,名器往往是一器一型,风格差异巨大。但毫无疑问,彼此之间始终会有共同的特点。临摹时先要抓住这些共性的成份(其实临摹其他书体时比如隶书和草书时也要如此),而后再关注个性的部分。所谓共性成份,最简单、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先关注某一个常用字的写法,找出在不同风格的金文中的差异,掌握了不同写法,而后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性。这种做法的本质,就是不断提高个人的应变能力,而后由此及彼,进而关注结体的自然性,及至整个章法的处理,获得全篇的和谐。从单字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单字,两者兼顾,不可偏废。

虢季子白盘全形拓

王福庵在46岁时,因手拨电风扇开关触电伤脑,曾卧病两年,愈后每伏案稍久,即感头晕目眩。但是,无论是写字还是刻印,都看不出不适意的状况,可见其过人的功力和毅力。此作款字中有“戊子立夏”字样,时在1948年,王福庵已61岁,功力炉火纯青。临作用笔非常稳健,笔画均匀,“忽略”了拓片中那些风化剥蚀的部分。这是一个书家在自身审美观点主导下的筛选,最终紧紧抓住“书写性”这一特点。

金文是书写后再范铸或镌刻在青铜器上的字体,墨迹己不复存在,提供的是一个个外在的“轮廓”。关键在如何把“碑迹”转换成“墨迹”,把“字体美”转化为“书体美”,这是临摹碑帖的根本要旨所在,也是最大的难点。

在注重笔意领先的基础上,忠实于原貌,除了用笔的工稳和结字的大小磊落对比之外,关键还在于保留了原器疏朗的章法,行距和字距较大,避免写得过于散漫,全凭个人功力来驾驭。原器线质质朴圆润,婉转畅达,临摹用笔遵循了“中锋圆笔”的原则。

起笔逆锋入纸,使其藏锋,然后转笔朝行笔方向以中锋运笔,涩笔缓行,收笔送到位,自然收笔。关键是弧画,通过腕的转动来驱动笔毫,保证笔毫入纸,尽量避免了用转管来改变行笔方向,造成不是中锋的情况出现。临作做到了很好地贯气,这种“气”可以真切地体会到。

王福庵篆刻

王福庵书印兼善,临作充满了金石气。这也是临习《白盘》乃至诸多金文时需要注意的。“金石味”并非只是一个空洞的名词,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虽然忠实范本,对照原拓和临作来看,仍可以看出王福庵本人明显的风格烙印。原器线质尤为饱满,临作用笔总体上均匀细致,笔画粗细是风格求变的突破口之一。原器含有工艺化成份,历经铸造、打磨、加工等流程,在漫长岁月中已经打磨地更加自然,人工化的痕迹消失殆尽。临写则是一种书写、模拟,个人发挥的成分更多,在情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这种取舍在书家风格形成之后,会自动呈现。

临摹过程中,实践和思考缺一不可。在实践过程中思考提升,思考总结之后再付诸实践,功到自然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福庵及其篆隶书法(图片为博主另加)
学习篆书是从大篆还是从秦小篆入手?
论篆书(2)
“中国第一古物”、“书法第一法则”,知道吗?
【三品美术馆】三品课堂——简析《大盂鼎》(第九讲 下) ■王友谊
怎样临习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