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一剂生命的良药

刘三禾




在中国,老子与黄帝齐名,黄帝为道家的政治代表,老子为道家的学术代表。在西方,老子与耶稣齐名,《道德经》被称为东方圣经。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世界文化名著,除《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道德经》之所以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就在于她以“人”为中心,是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的一剂良药。任法融老道士曾说:“《老子》五千文,最终归到人,旨在从人的生理、心理、智能、道德诸方面,从根本上解决人的问题”。德国总理施罗德曾在电视上呼吁:“每个德国家庭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

一、《道德经》全书的核心和重点

在对《道德经》一书的研究中,有一个普遍的共识:第一章是全书的核心和重点,我个人认为前三章是全书的核心和重点。

“道”无为→“人”无为→“政”无为

全书是由第一章展开,但第二章和第三者却是老子论“道”的目的:老子论“道”的目的和落脚点在于“为人”和“为政”。第一章要我们认识“道”,第二章由“道”推及人,要我们每个人学习“道”,在与自己和外在世界相处中做到“无为”,第三章又由人推及到“政”,即社会治理,提出社会治理也要“无为”。其余各章都是围绕“道”、“人”、“政”作进一步具体阐释,老子的目的在于:凡是“道”具有的特性都要落实到“人”和“政”上来。

二、“道”、“德”、“经”三字释义 

“道”:所行道也。从辵,从首。一达谓之道。——《说文解字》。“道”在《道德经》中出现七十余次,主要具有以下意义:

A、世界本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道”自给自足,没有什么在“道”之先,“道法自然”(道本来就是自己这样),“道”不依靠其它东西存在。正由于老子把“道”作为世界的本源,取代了人格化的“天”、“上帝”(“象帝之先”),我们中国人骨子里才不像西方文化那样,相信存在一个宗教意义上主宰我们的“神”。

B、规律、准则。“反者道之动”、“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世间万物必须遵循的准则。

C、修行的最高境界。经过修行,达到的内心自由、没有烦恼、逍遥无碍、天人合一的境界被称为“道境”。道教推崇“真人”。对于人来说,我们身外是一个现实的世界,但内心还有一个虚拟世界(概念世界)。我们内心的虚拟世界,是通过认识身外的现实世界建立起来的。所谓真人,就是内心的虚拟世界和外在的现实世界能够“重合”,或者说差异最小(普通人常常心生怨气、烦恼的原因就是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发生冲突造成的。内心说我要嫁一个“高富帅”,可偏偏没有“高富帅”喜欢我这一款;内心说我每月的工资至少应达到2万元,现实却只给我5000元;内心说我的贡献最大,可每次提拔、表彰的却是他人)。对于真人而言,身外是一个大宇宙,内心就是一个小宇宙。“真人”就是这个宇宙的一个完整浓缩的版本。什么是天人合一?就是内心的虚拟世界与身外的现实世界高度和谐一致。达到这样的境界,就可以做到“道法自然”(心内的虚拟世界可以完全的与身外的现实世界和谐一致)。由于这种一致性,“真人”顺任自然(事物本来的状态),循着自然就能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事物的将来状态。

在《道德经》中,“道”的含义相当丰富,不能简单地把她说成是“物质”或者“精神”,或者“规律”的东西,世间所有万物,无论是“物质、精神、规律”都又可看着是“道”的派生物,不是“道”本身。“道可道,非常道”。“道”是用来“悟”的,不是用来说的,或者说具有不可界定性,因为你刚界定了,再读一遍《道德经》,又有可能否定前面得出的结论。 

“德”:古字为“悳”。从直从心。外得於人,内得於己也。——《说文解字》。“德”在《道德经》中出现四十余次,主要具有以下意义:

A、人类社会生活准则,即人的德行。即我们用于价值判断的“品德”。

B、“万物生长的内在基础”——道生之、德畜之。物质内在具有的性质。(张岱年指出:道家中的“德”除了德行品格之外,还有一层“万物生长的内在基础”的意思,“这种内在的基础,儒家谓之性,道家谓之德”——《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p154》)

一般认为:《道德经》中的“道德”,“道”为体,“德”为用。没有“道”,“德”就不会存在;没有“德”,“道”就无从显现,“道”与“德”谁也离不开谁。形而上的“道”落在人生层面,作为生活准则的“道”,也就是“德”。但《道德经》里存在许多“道”和“德”混用的地方,要完全区分很难,老子没有给出明确的一个界定。可以把握的有三点:一是“道”先于“德”;二是“德”来源于“道”;三是“德”包含自然之德(物德)、社会之德(人德)。

“经”:織也。从糸巠聲。(编织品的纵线)——《说文解字》

古人观点:所谓,就是永恒真理,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恒久之至道。既是永恒真理,刘勰称之为不刊之鸿教(一个字都动不得的伟大教导)。也就是绝对真理。这些永恒真理和绝对真理写成书,就叫。经,就是代表永恒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著作。

《老子》在先秦时《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初则直呼《老子》。自汉景帝起此书被尊为《道德经》。

三、《道德经》是一剂生命的良药

【药   名】《道德经》又名《老子》

【成   分】清静之道、无为之道、自然之道、长生之道、自由之道、快乐之道、治世之道……

【性    状】本品为空心胶囊,味淡,性空,色浅。

【功能主治】理气化瘀,开阔心胸,抬高眼界,提升格局。用于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气虚、胸闷、焦躁、愁苦、狂妄、烦恼等的各种身心不适。

【规    格】5000字,81章

【用    法】时时处处法自然、为无为、体清虚、尚柔弱、务慈俭、去泰奢、戒盈满、克己私、复敦朴……”

【不良反应】生活清淡简化(不讲究吃、穿),名利心弱化,喜清静,轻物质

【适用对象】各色人种,年龄不限,老少皆宜,重点人群:梦想认识自我、寻找心情舒畅、自由快乐的人。

【注意事项】对于少数名利心极重以及过于狂傲的患者可能无效

【有 效 期】一旦服用,终身受益

【批准文号】国药春秋字000001号

【生产企业】春秋老子药业有限公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究竟是讲道德还是反道德?
《道德经》第51章
老子:做事合乎于道,做人合乎于德
德经 14、自由开放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道德经》这10句传世金句,大道至简,受用古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