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组织逻辑》读后感 | 是实

 背景:

组织,是一个系统,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其中包含的每一个理论都是经典的。

所以,研究组织是其乐无穷的,有理论有实践。可以这样说,研究好组织,商业就成功了一半。

关于组织的理论,有两个人的著作需要研究:一个是巴纳德《经理的职能》,一个是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


《组织的逻辑》

作者是喜家德,德邦快递,传音控股的组织顾问,《组织的逻辑》也是国内第一本专业论述组织的专著。

作者定义了很多新的概念,形成了有关组织系统化的理论体系。且是作者几十年的有关企业,组织,管理的思考,值得钦佩。

第一部分记录作者的观点,第二部分是自己的思考。

1. 组织流程与运营效率

点效率 - 分工效率:个人工作的效率,岗位的效率,单点效率,是总体效率的基础。

线效率 - 合工效率:部门内的合工效率,是对流程管理的挑战。

面效率 - 部门间效率:关系到不同部门之间,各环节间的协同问题。

体效率 - 企业间效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同,企业体之间的合作效率。

2. 组织层级与结构效率

以任务为中心的组织设计:以直线职能制,团队制。

以结果为中心的组织设计:以独立核算的事业部制。

以关系为中心的组织设计:母子公司制,企业集团,平台组织等。

3. 组织形态与整体效率

经济形态,社会形态与政治形态:经济遵循的是效率逻辑,社会形态反应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政治形态遵循的是博弈逻辑。

组织模式的客观约束与主观认定:客观的技术属性对组织的约束,企业家心智的主观心智。

组织运行的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组织应该和实际之间的差距,没有企业的完美的。

4. 个人的不同意

(1)不必的,新的概念:结构效率,组织形态等,增加了接受度。

(2)系统化的理论,其一,自我创新原创内容不多,其二,系统化的内容有逻辑,不够严谨。

个人见解

1. 核心概念的关系

人与事,组织与业务,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

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组织能力,业务效率。

人与事:客观世界构成的基础是人与事,人中有事,事中有人,人中看人,事中看事,人事不可分割。《人与事》

组织和业务:商业场景中,人构成组织,事构成业务,业务决定组织,组织反作用于业务,组织要看结构,业务要分析流程。《组织和业务的对立统一》

组织结构,结构类型:组织制度:组织结构是有硬性的结构类型和软性的组织制度构成。结构类型是具体的,有形的,组织制度是抽象的,无形的。

组织结构类型参考《阿里的多元化战略-2》

组织结构和组织能力:组织中有形的结构链接人才,组织中无形的制度激发人才,将个人的专业能力整合形成系统化的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和业务效率:组织能力作用在业务流程上,组织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业务最后的效率。

2. 组织和分工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分工理论:分工带来专业化,带来效率的提升。

分工有两个体系:一个是横向的分工 - 专业化的分工(设计师,研发师等)一个是纵向的分工 - 管理层级的分工(基层,中层,高层)

组织中的体系:横向 - 专业化的分工协同后形成业务流程,纵向 - 职位层级分工协同后i形成管理层级。

分工和协同:为了专业化的高效率,出现了分工,但分工造成了业务链条中不同环节的衔接和互通的效率,于是就出现了协同。组织就是施行协同的主体。

巴纳德:正式组织是有意思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与力量的体系。

卡斯特:一个属于更广泛的分系统,怀有目的的并为目标奋斗的人们,一个技术分系统 - 人们使用的知识,技术,装备和设备。一个结构分系统 - 人们在一起进行整体活动。一个社会心理分系统 - 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们,一个分管理系统 - 负责协调各分系统。

组织的三要素 :共同的目标,贡献的意愿,信息的沟通。

3. 点,线,面,体的效率

点,线,面,体,是空间的概念,最初了解系统化将这四个概念应用到商业上的人,是阿里的曾鸣老师。且他用阿里形象的,具体的,描述了。

曾鸣老师的《智能商业》

面 :淘宝是一个典型的面的平台,平台通过连接不同的角色,合作协作,同时建立各种机制,促进利益优化,享受网络效应。

线 :平台上众多商家是线,在面的基础上,提供服务的线,是海量的卖家。线是企业的核心工作,创造商品与服务,卖给客户。

点 : 平台上的每一个服务参与者,如,滴滴的司机,美团的外卖员等。

体 : 是面的扩张融合,面是体最根本组成要素,有足够大的基础,会衍生其他的面,进而形成一个完善的体,如,淘宝,蚂蚁金服,菜鸟,三面形成阿里的商业体。

《组织的逻辑》的作者,将商业体的结构形态,引入了效率的概念。一个视角的纬度有有趣的,但没有深化,没有数据的量化。

案例分析

1. 为什么这四家企业都适用 - 小前台,大中台的组织结构

阿里:以淘宝为基础的线上电商交易平台,

韩都衣舍:以阿里的销售平台的服装集合品牌,

德邦:以地域区分的物流和快递品牌,

喜德家:以饺子为主食的快餐连锁品牌。

四家是行业特征属性完全不同的公司,为什么都适用于' 小前台,大中台'的组织结构?

钱德勒认为:组织跟随战略,战略决定组织,组织支撑战略。

四家企业虽然行业属性不同,但其发展都面临着战略扩张的问题。他们都是单点,单线模式发展成熟以后,复制多线链条,来形成面的优势。

阿里发展多个差异化类型的应用,淘宝,天猫,聚划算等,是满足一群人不同交易场景的需求。

韩都衣舍孵化多个差异化的服装品牌,是满足不同人不同服装的需求。

德邦和喜德家是通过不同地域的区域覆盖,来满足不同地域消费者的同一需求场景。

他们四者的战略扩张都属于通过数量的变化引起质变,前端的发展在于小规模,灵活,便于低成本,快速复制。然而这样的前端发展的要求,就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台给以支撑,包括,人才,资金,能力,资源等。

这种的组织结构应用于不同企业,但有一个明显的要求是,前端的业务需要是一致的,或者必须是相关度很高,因为只有这样,强大的中台才有意义。

一旦前端的业务的差异化明显,中台就必须被迫变形,导致资源使用低效,浪费。比如,阿里生活服务版块业务,海外数字版块业务扩张时,阿里原基础的电商业务的组织结构就不再适用了。

2. 小米的生态链,阿里多元化战略是什么?

小米与生态链公司的关系,最近阿里集团的多元化战略,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性?

小米与众多子米公司是控股合作关系,除了品牌,资金和销售渠道的协同之外,生态链公司皆独立发展,自负盈亏,有自己的业务和战略方向。

阿里将'小前台,大中台'的组织结构,更新为 '多元化战略',其实就是原集团内创新的业务趋于稳定,且正在壮大的业务与原业务的差异化明显,相关度不高,过度的强调一个中台,会限制前端的发展,浪费总部的资源。

且原业务,原组织累计的学习和创新,人才都无法复制,所以必须分割,让其独立发展,比如,海外数字商业,生活服务版块。

所以,当前端业务的差异化明显,相关度较低时,更加独立,更加分散的组织的结构才是合适的。

读书是与读者的对话

思考是与自己的对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设计和优化组织结构?
换道To B,谁能在下一个10年杀出生路?
阿里“取消”P级!好的管理就是简化、简化、再简化!
《协同:数字化时代组织效率的本质》【管理】:读千卷书之第16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爱奇艺的“自救”,降本增效大力出奇迹!
04 阿里业务复盘效率升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