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供应链模式-推式供应链如何应用

一、背景介绍

晓闲以前所在的企业是化工生产企业,由于个人所从事的岗位基本上围绕了原料及产成品的供应问题,因此,晓闲在工作中对这样的一种模式有供应链的模式有一定的理解。

在管理者脑中,经常会浮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于某一类产品或者某一类原料,我们该备多少库存,我们的决策依据究竟如何?我们的管理策略究竟如何?

这个问题不是小事,确切地说,这个问题恐怕是众多经营活动的核心问题。

以化工贸易型业务而言,企业究竟该何时给下游客户备货,备多少货,或者说,什么样的产品或者原料可以考虑备货,什么样的产品和原料恐怕不能备货。

你有没有自己的答案呢?

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是库存问题,也就是怎么备库存,备多少库存,库存备在哪里都是企业应该关心的。

库存有多少,一方面关系到了我们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又可能关系到了自身的运营质量以及供应商的经营现状。

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下,企业需要考虑的库存策略存在差异,因此,搞懂不同的供应链模式的特征是至关重要的。

二、分类标准

在今天这篇文章中,晓闲准备介绍一下供应链管理的模式。

如果我们希望深入理解自己所在企业或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商业模式或者经营现状,那么,从供应链的角度切入,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这个问题。

供应链模式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如果我们要想对供应链模式进行分类,供应链模式的分类一定会非常多。

因为供应链模式的分类标准非常多,因此,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不同的分类标准去回答这个问题。

不过,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比较常见的分类标准主要有2种,如果我们可以理解这2种分类标准以及标准之下的供应链模式的类型时,会对很多的商业活动有比较深入理解。

这2种分类标准分别是:库存的动力来源和库存的需求特性

在正式介绍这2种分类标准前,晓闲需要说明一下,上述的分类标准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类型,但是,2种分类标准之下的供应链模式可能存在一些共性或者相似之处,而同一种分类标准之下的供应链模式却是完全不同的供应链模式。

鉴于文章篇幅关系,今天的文章主题将会围绕库存的动力来源这个分类标准展开,而库存的需求特性需要留作后续分析了。

当我们采用库存的动力来源作为分类标准时,在供应链中会存在两类主要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它们分别是推式供应链拉式供应链以及推拉结合的供应链

三、供应链模式

1.推式供应链

A.模式介绍

推式供应链是指产业链上的上游向下游推动,从库存的角度看,就是说,由上游储备一定量的库存后,再把库存转移给下游。

对于供应链的下游来说,就是由供应链核心企业备货后,然后将一定量的库存产品发给下游的客户(又称一级客户),当一级客户生产了一定量的货之后,再将产品发给它的下游客户(又称企业的二级客户)。

同样的,对于供应链的上游来说,供应商的一级供应商(接近最上游的企业)生产好一定量的产品后,发给二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准备一定量的产品后,再将产品往产业链下端传递,最终将产品交付给供应链的核心企业。

具体示意图如下图1所示。

在所有的模式中,产品和原料都是从上游到下游的。

但是,推式供应链表现有所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上游生产产品并不是根据下游的需求指令而做的,而是在没接到下游客户的订单时,上游供应商进行了相应的产品生产,并将产品发给了客户。

请注意,在图1中,箭头所指的方向是信息传递的方向,而不是物资流动的方向。

同样的,在企业内部,也存在推式供应链。

在企业内部,推式供应链的表现是由采购或供应链管理部门直接采购一定的原辅料库存,并将原料库存信息传递给生产部门;生产部门根据原料情况组织产品生产,随后,生产部门再将生产计划和进展传递给销售部门;最后由销售部向下游客户传递产品情况,并向下游客户供应产品。

在企业内部,该种供应链模式的表现则是:供应端的前部分并不会根据后端的部门来准备原料和制品,而是根据自身的经验判断来制定原料或者备货策略。

在推式供应链中,需求信息的传递往往是从上游往下游传递,而上游很少根据非常具体的下游指令来备货。

在推式供应链中,库存应对的推动力是来自于上游的供应商,而非下游的客户、核心企业或终端客户。

B.应用场景

推式供应链特别适合供需非常稳定的行业,且产品的交付周期比较快

如果产业链上下游的产销规模波动非常大,此时,企业按照经验制定的库存策略非常容易面临供应过剩或者供应不足的风险。

另外,对于交付周期非常长的行业,如果采用推式供应链这种供应链模式时,一旦产业链中某个环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此时,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还来不及应对这种变化,产业链内企业原本非常稳定的供应模式将会演变成供需不匹配的状态。

如果产业内的企业的供需非常不稳定,比如某个企业的生产变动非常大时,该企业的原料需求将会非常频繁的变化,对其上游供应商而言,保持稳定的原料供应将变成一种负担,企业持有的库存可能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能消耗掉。

假设原本某企业生产量非常稳定,每个月需要的某包装材料的用量稳定在6000pcs,但是,由于企业生产非常不稳定,对该包装材料的月度需求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比如包装材料的月度用量最低时只有500pcs,而最高峰时,包装材料的月度用量为5000pcs。

这样的需求波动属于非常频繁的。

对于包装企业供应商而言,如果每个月均根据自身的供应经验给下游客户供应包装材料,该包装企业将会很快面临包装材料大幅过剩的现状,原本的包装材料将会成为过剩库存。

另外,一般情况下,推式供应链模式除了不适合于供需不稳定的行业外,定制品很多的行业、需求多变的行业以及技术更新迭代非常快的行业也不适合于采用这种供应链模式。

对于定制品行业而言,如果公司给下游客户供应的产品大多数都是定制品,且定制的品种非常多时,采用推式供应链模式时,该公司可能会面临非常大的过剩库存的风险,其原因是下游客户的需求极易发生变化。

另外,对于技术更新迭代非常快的企业,采用推式供应链时,同样会遭遇非常大的风险。

企业为客户持有大量的库存,往往是因为公司的产品几乎都可以被下游客户消化掉,这其中暗含的潜台词是公司的产品配置随着时间延长依然符合客户需求。

但是,在技术迭代非常快的行业,企业持有的库存就会面临比较大的跌价风险,甚至还会面临滞销的风险。

因此,当企业管理者考虑采用这样一种供应链模式时,需要了解自己所在行业的行业特性,行业的供需格局如何等诸多方面。

在后续的系列文章中,晓闲会介绍定制品行业和技术迭代快的行业的供应链模式。

C.使用方法

管理者该如何使用这一供应链模式呢?

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推式供应链这一模式有2个前提,分别是需求稳定需求可分析

推式供应链要求企业根据一定的数据来制定库存策略——究竟为客户持有多少库存。

要做出正确的决策,就需要对过去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数据做出决策。

换句话说,推式供应链是企业根据过去的经营数据来制定未来的产品库存策略。

具体说来,企业应该按照如下的方式来做。

在推式供应链模式的实施中,企业需要保留过去的重要数据,包括过去的生产数据、销售数据、库存数据、采购数据等等,数据的侧重点在数量上,而非金额上。

需要结合过去的数据,企业要分析未来一段时间的大致销量。

假设某产品A在过去12个月的月度销量数据分别为120、110、105、110、125、115、109、100、120、114、123和110,该企业在过去一年中,月度销量基本上都处于100-125之间。

对于企业来说,最简单的做法是以过去12月的月度平均销量作为未来一年的月度销量计划,也就是说,未来12个月每月生产114份产品。

不过,真实的情形会比这复杂,企业可能需要根据月度平均产量计划做出一定的调整。

一方面,下游可能有一定的季节性,以上4个季度中每个季度的销量都有差异,另外,每个月的销量也有不小的差异。

另一方面,下游可能有周期性,比如该行业的周期性可能以2年或者5年为一个周期,过去一年的数据并不一定具有代表性。

而要想分析清楚过去的经营数据,企业应该建立自己的数据库系统,一般情况下ERP系统是企业必须要安装并持续使用的软件系统。

对于数据非常复杂的企业而言,采用功能非常强大的SAP系统非常有必要,比如电商公司、银行、保险公司等企业;

而对于数据复杂度一般的企业而言,采用国产数据库软件(如金蝶和用友基础版系统)可能就够了,比如常规的中小型传统制造业企业;

而对于业务简单的企业而言,excel就已经非常有用了,而且成本非常低,比如小规模纳税人企业、个体户经营者或者个人。

另外,这一模式也可以适用于对供应商的管理。

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让供应商提前准备一定数量的库存,一旦这部分库存被全部或者部分消耗掉,供应商会自动选择备货。而不是等我们通知进行备货。

在这个过程中,关键在于与供应商谈好库存的具体数量。

以包装材料为例说明,企业的包装材料种类和需求一般都比较稳定,那么,作为采购方,我们可以要求上游包材供应商为各包装材料保持稳定的库存量。

比如需要3种包装材料A、B和C,我们可以要求供应商每天持有的3类包装材料的库存量处于200-400个之间。

一旦3类包装数量低于200个时,供应商会及时补库存到400个左右。

在这种模式下,站在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角度看,库存一般是放在供应商的仓库里面的,而我们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取货,这样可以做到库存成本最低。

在很多行业都采用这种模式,比如汽车行业,以前丰田等公司通常让供应商备库存,然后,供应商再按照丰田的要求进行送货。

对于下游企业而言,当产品交付频率非常高时,采用这一种模式可以帮助采购方减低工作强度、

频繁向供应方更新需求,往往意味着采购方需要处理很多的工作,比如频繁确认供应商的库存量并根据供应商库存来安排交付计划。

另外,采购方还需要不断地更新供应商的库存数据。

不过,在企业业务规模不断膨胀的当下,如果企业依然采用推式供应链这一模式时,比较有效的应对策略是建立供应商与公司自身的数据共享系统。

建立了这个系统之后,供应商可以随时查阅公司的需求量并根据需求量调整备货量,减少供需双方投入在需求和供应确认的问题上。

以上是关于推式供应链中的基本范畴和应用的介绍。在下周的文章中,晓闲将会介绍推式供应链这种模式的优劣势,请大家继续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供应链战略专题系列之——供应模式(小米苹果案例)
四个方法让供应链更精益
制造型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究竟在管些什么?主要包括以下10个方面
浅谈"供应链的连续性"和"连续型供应链"
从戴尔“直销模式”看企业物流管理
从“乐视欠供应商货款” 看供应链风险管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