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材料作文(静水流深)习作点评(二)

材料作文(静水流深)习作点评(二)

 

                不显不露乃是人生最高境界

 

    如材料所言,越浅的河溅起得水花越高,水声越是响亮;那溅不起多大水花,听不见多大水声的河水必是深不可测的,人也是如此,不显不露才得人生最高境界。

    越有本事的人越懂得沉默,一个人的本事大小从来不是靠吹嘘夸耀,实打实的本事即使不说,别人也看得清楚。有这样一则小故事:父亲与儿子在山谷中行走,突然听到一阵巨大的“轰轰”的响声,父亲断定:这一定是一辆空马车。待马车靠近,果真如父亲所言。儿子不解,父亲解释道:“你要记住,噪声越大的马车一定越空。”我们不该成为这种只有噪声的“空马车”,我们该在沉默中充实自己。

   越是显露的光芒越容易黯淡,人说“十年磨一剑”,我们不必急着显露自己。还记得“杨修之死”吗?正是因为杨修显露自己的才智,引得君王嫉妒,最终招来杀身之祸,英年早逝。我认为,杨修有小聪明,却欠缺大智慧,假使他懂得在小事上收敛光芒,不显露自己,而等到在大事上一展身手,全心辅佐君王,为国效力,那他的结局一定是平步青云,成为一代贤臣,不要过分显露自己,智慧的人懂得该隐则隐。

    越是不显露收获越多。诸葛亮的才智,世人不及,但他却隐居于草庐,“不求闻达于诸侯”。终有刘备“三顾草庐”,他收获了君主的信任与赏识,这远比金银财宝更珍贵,你的不显露会为你赢来信任、敬佩、赞赏等等,这远比一时出风头珍贵的多的多。

⑤生活中有许多人,总是卖弄自己,自以为了不起,到处高谈阔论,其实他们对所有事不过一知半解,而真正的“高人”,总是沉默的,将自己隐没在人群,越浅薄的人越怕别人知道自己的浅薄,过分显露自己也是一种自卑的表现,越是沉默,内蕴也就越深厚。

⑥我们不要做空有水声的小河流,要在沉默中将自己汇集成大海,不断充实自己,收敛锋芒,做强大的人,做沉默的事。要知道:不显不露乃是人生最高境界。

 

点评:

①开头的“如材料所言”不如删掉,有时读者是看不到“材料”的,直接用下一句开头即可。巧妙的是用一句“人也是如此”,过渡引出中心论点。审题是恰切的,中心论点是精准的。材料概括得简洁,开头亦简洁迅速、得当。

②这一段的核心词是“沉默”,什么是沉默?词典说:“不爱说笑;不说话”。我以为用“沉默”不如用“沉静、冷静”恰当,如果把“沉默”,界定为“不张扬”,或者说,段首中出现“不张扬”字样,那就严密了。这一段的思路是:小观点+事例+分析结论,比较标准的主体段落结构。这段结尾处有点急巴巴的,父亲说完“你要记住------”,儿子的反映是什么?有头有尾啊,用儿子的反映做这段结束,是完全可以的。写儿子的反映要扣住“沉”,注意叙例中围绕本段的关键词,最好出现在叙例中。

③这段的开头句与上下段的开头句一样,使得段与段之间自然就粘合起来了,省得一些过渡词语了,十分巧妙。值得借鉴。这段还是用观点领起事例,然后分析事例,段内做到了“首尾照应”。由于杨修的事例,大家熟知,所以,作者处理的十分巧妙:边叙边析,人们熟悉的例子,可以用,但如何处理有学问。“结局是平步青云”,是一个病句,不过,总的说作者的语言是老练的。

④这一段的例子更是大家熟知的,全文没有“新鲜”的事例,有点遗憾。“收获多”

,应该把诸葛亮的业绩,也点出来。回想②③④段,②说的是应该怎么样,③④说的是显露与不显露的危害与好处,实际都是说意义,只不过变换了角度而已,一反一正。其实,议论文的论证,就是对比与重复,在这过程中,中心论点得以申述、强调、深化。

⑤这一段写得是很好的,针对社会现实发表议论,表现出了文章的教育性,目的性。而这样的段落,往往被忽略,“文为时而著”就没有落到实处。说到这儿,忽然想起,在①②之间,也应该有一段,即过渡段,承上启下,即用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是从材料里提炼出来的,且是正确的,这一段是“起承转合”的“承”。对此我有一个专门说这个的博文《起承转合的承一一别致》,可以参考。

⑥结尾段的任务是照应开头、总结全文,最好再升华主旨,本文基本做到了。总的说这篇文章写得不错,应该是一类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语文1—6年级写作全方位解析!史上最全!
引论
高分作文第二步:快速构思
习作微课:怎样写好作文的开头
写作课:女儿习作《画画的故事》
关于记叙文、议论文写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