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二期中考试作文题(静水流深)写不好原因分析

高二期中考试作文题(静水流深)写不好原因分析

 

1、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那些有渡河经验的人,在涉水之前,总会习惯地随手抓起一块石头投入水中以测量水深,水花溅得越高,水声越是响亮,河水也就越浅,那溅不起多大水花、听不见多大水声的河水,必定是深不可测的
黄河并不是奔腾咆哮的,黄河中游有一段,看上去就是凝滞不动的混浊的泥浆,然而,连搏击过激流的黄河船夫也不敢在这里放船,因为河心是流动的,没有谁能说清它究竟有多深。
静,是外观姿态;流,显示了内在的力量;深,则意味着蕴藉和深重,静水流深,不显不露,昭示着生命的博大精深,令人屏息凝神,浮想联翩……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

 

2、 学生说原因:

①对“静水流深”的含意理解不好或者不透彻。

②没有找到立意点。

③没有材料可写,找不到相应的论据。

④没有看出是“关系型”的作文。

⑤没有搞清楚三段之间的关系。

⑥材料太陌生,觉得深奥,没有见过。

⑦没有生活积累,对黄河的例子不知道说的什么意思。

⑧太难了,高考题都没有这么难,反正是期中考试,无所谓,乱写吧。

没有掌握审题的一般方法、规律。

 

3、 真的挺难,看看“百度”的解释:

 

静水流深:暗喻表面不声不响的人却蕴藏着大的智慧。

静水:象征着为人处世不张扬,态度柔和;流深:意味着胸中自有万千丘壑,真的是很有想法、很有内容。

 静水流深的真正含义恰可比喻为做人的态度:洞察一切却不被矛盾束缚,不被欲望捆绑,这样就能拥有和谐的生命,拥有长久的快乐,拥有真正的自由。

 静水流深,一个平常极为少用的成语,极富内涵。想到对外而露着的静水下的另一片世界,谁也不知有多少的劲流在涌动,狂澜,让人思绪猛然。

 静水流深,从字面上看来,这个成语是对大海、江河、湖泊等水自然现象的描述。简单的说来就是我们看到的水平面,常常给人以平静的的感觉,可这水底下的世界谁也不知有多深?底下有多少东西?或许还真是一片碧绿静水,或许急流向前,或许有许多旋涡,或也许还是一个暗流涌动的世界。在我们所处的这样一个未知世界里,一切都不能知晓。很多情况下,人们是用这个简单的成语来描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中国人讲修身,大凡是成功者,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宰相肚里能撑船”“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一种气度,这是一种修养。这些人,往往能在喜悦中沉静中思考,在失败中从容面对,很少言表于脸上,一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把这种中国人的思想推到了至高的境界。古代中国人了不起,能让这么一个自然现象去禅释心灵深处那些轻易不能到达的境界,表达得又是如此的酣畅,淋漓尽致。

静,就是生命的完满,水,就是生命的本源;流,就是生命的体现;深,就是生命的蕴藉。

     

    难在一是这个成语不常用,学生不熟悉,因而不知道其含意。二是尽管有形象的材料(一、二段),但是学生没有这个方面的经验积累,有些陌生。三是认识水平、理解能力,一些学生是较差的。

 

4、教师有感:

 

    确实有些难,但不至于那么难,写不出东西。不难,人人都能写,也常常流于一般化,人人得个随大流的分,区分度就较差了。正因为难,才具有挑战性,激发写作的欲望,激发好胜的心智,我们才能看出一些学生的写作智慧。

 

    正因为难,我们才能发现问题,有利于今后的教育教学。有针对性的教学。

 

    作文的审题教学,应该说讲得很多了,可是遇到问题,特别是较难一点的问题,就不会解决了,说明从审题知识到审题能力的转化,还需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训练是两者的纽带与桥梁。要加大训练的量。

 

    还是要教方法、给规律。材料作文的审题,主要的就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这个学生是知道的,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是关键词语,“压缩语段”的练习做了很多,但起码教者没有与材料作文的审题,很好的联系起来。材料作文的立意点往往在材料的最后一句,这是规律。

 

    这个题没有做好,看来还是这个成语不理解。可是,材料中给了两段形象化的材料,又给了“静、流、深”以及“静水流深”必要的解释,出题人怕学生不明白,结果真的有许多学生不明白。说明什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出了问题了,值得我们好好反思了。审题就是阅读理解,阅读理解不到位,那么,写,肯定出问题。

 

    这是个关系型作文题,静与深是因果关系,写作重点在“因”、在“静”。关系型作文是高考作文中比较高级的文章,或者说,能写关系型作文的学生,认识水平、思辨能力,一般都比较强,因而他们的作文一般得高分。所以,教者要加强关系型作文的训练。

 

    材料作文的特点往往是形象与抽象相结合,形象的语言是帮助理解抽象的道理的,抽象的道理是立意所在。欧美的命题特点是直接以抽象的语言把问题、矛盾提出来,不提供标准答案,让考生去选择,而我们的命题特点是不用理性抽象的话语直接提出问题,而是把问题、矛盾隐含在感性形象之中,有一定的抒情性和审美诗性,诱导考生自己从感性形象的语言中直接归纳,上升为抽象的理性。这么说,本题还是简单了,既有感性的形象,又有理性的抽象,可惜的是,理性的抽象(对“静水流深”的解释)我们的学生还是没有很好地理解。没有广阔的生活,没有感悟能力,致使对材料理解不到位,这就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接地气”啊,必须紧密的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语文的出路在于阅读。李希贵说,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陈平原说,一辈子的道路,决定于语文。阅读量上去了,孩子成绩不会差。改变孩子的命运关键在于阅读。语文贫血就是读书少。高考主要看谁读书多。如此这般的议论还有很多,不管怎么说都是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所以开设阅读课势在必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向军:语文怎样抓落实提成绩
2020年高考语文备考策略(1)
旧瓶新酒翻新意 同题异构写华章 ——深圳市宝安区高二期末统考作文审题导写
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预测:“潮流”
2013届高三语文高考考前辅导
高考临场作文如何规避“雷区” 范文示例解析(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