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任务驱动型作文「调整心理的最佳途径」写作指导|

直面心理问题,还自己一片阳光 —— 任务驱动型作文「调整心理的最佳途径」写作指导| 名师作文课

莫羽,广西高考作文阅卷专家。对高考议论文写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研究,多年来致力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名师押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资深心理测评师,做了线上测试活动,他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测试了测试者的心理问题,让测试者心中洒满积极的阳光。他认为,调整心理到最佳的途径有如下三条:学习更好地接纳自己、理解并欣赏他人、乐于工作学习并平衡生活。

比较上述三条途径,你认为哪一条是心理调整的最佳途径?根据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和范围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押题理由

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本题贴近学生实际,因为考生在生活、学习中也有调整心理的经历,所以都有话可说,并能抒发个性化的感受。作文材料设置了具体情境,探寻了“心理调整到最佳的途径”,其任务是考生从“学习更好地接纳自己”“理解并欣赏他人”“乐于工作学习并平衡生活”这三条途径中选择一条。考生必须通过切身的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才能做出权衡与选择。在权衡与选择的过程中,考生还需要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理由。

高考同型题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

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请比较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同型预测:本题与同题型的命题如出一辙:一是两道题都是比较选择类题,写作任务明确;二是涉及的话题与考生的成长、生活有关;三是注重考查考生的个性化思考以及考生对人生的思辨力。考生必须联系自身的体验阐述看法和理由,这就避免了宿构套作。但本题的场景设置是心理测试,与同型题有一定区别,所以还考验考生的迁移思考能力。

多维立意解读

方向1:选择“学习更好地接纳自己”

/名师支招/

考生若选择调节心理的最佳途径是“学习更好地接纳自己”,较容易结合自身体验写作,做到有感而发,内容深刻真切。写作时,考生可以从“挖根源”的说理角度展开论述,思考“我”为什么会给自己带来消极心理:一是对自身期盼过高,目标不切合实际;二是过度放大自己的不足,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归根结底是没有认清自我,不能正视现实。接着可以从“谈方法”的论证角度展开论述,结合具体事例谈谈如何通过“学习更好地接纳自己”,将自己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

/运用片段/

辛弃疾感慨道:“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对于高三的我来说,不如意事就是考试成绩不理想。考试一失败,我就会埋怨自己不如别人努力,不如别人聪明,难以接受不够优秀的自己。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里,客观世界不受我们改变,主观世界却取决于我们自身的认识。所以我们失意时,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是好事,但是不能因此而苛求自己。而是要在总结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学会自我调节,从而学会接纳自我,改善自我。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以蓬勃的斗志、满腔的热情去迎接人生路上的每一次挑战。

片段亮点: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说明:接纳自我,调整好自己的心理,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战。事例真实,分析鞭辟入里。

方向2:选择“乐于工作学习并平衡生活”

/名师支招/

考生选择“乐于工作学习并平衡生活”是调节心理的最佳途径,应紧扣“乐于”与“平衡”两个关键词。其言外之意就是,无论现实生活如何发展变化,都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考生可以选择“谈方法”的说理角度,谈谈如何调整心理、平衡生活,同时要有“联系自身体验”的意识,多结合自身的认识与思考展开论述,这样的议论才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特别需要的注意的是,考生要将心理调节方法与意义结合起来谈,才会使论证充实。

/运用片段/

作为中学生,我们该如何把自己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的状态?首先我们要认清自我,根据自身的条件与学习状态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个合理的成长计划,并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其次,我们要学会正视现实,学会调节心理,在逆境中迎难而进,在悲观时主动调整心态。学习路上逆境与顺境并存,乐观与悲观同在,而乐观面对一切会让自己心理更轻松。我们需要一颗不断追求进步的心,个人的发展是毫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学习发展,不断提高认识,才能高屋建瓴,让心灵永远充满灿烂的阳光。

片段亮点:联系中学生的日常现实,将心理调节方法与意义结合起来谈,说理清晰,逻辑分明,论证充实。

方向3:选择“理解并欣赏他人”

/名师支招/

考生选择“理解并欣赏他人”是调节心理的最佳途径,先要弄清楚我们与他人交往时为什么会产生消极的心理,其次需要思考“理解并欣赏他人”会给心理带来哪些积极的感受。写作时,考生可以从“谈意义”的说理角度展开论述: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好交往中与他人的关系,取决于个人乐观与积极看问题的态度。论证时,考生要辩证分析,名人事例、名人名言是比较好的论据。

/运用片段/

我时常会思考孟子问齐王的话:“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我的答案是“独乐乐不若与他人同乐为乐”。欣赏他人,与他人分享快乐,就是最大的快乐。善于欣赏他人,不仅能给他人带去抚慰、鞭策,而且还能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海纳百川之胸怀。理解并欣赏他人也是智慧的体现。一位学者说:“智者尊重每个人,因为他知道人各有所长,也明白成事不易。学会欣赏每个人会让你受益无穷。”事实上,人们因环境经历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自然不尽相同,所以我们要多用欣赏的眼光看人看事,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份愉悦与幸福。

片段亮点:对名言的使用多样,用名言引出话题,巧妙新颖;用名言作为论据,让论证更加深刻有力。此外,名言能使文章语言典雅庄重,洋溢着文化气息。

素材仓库

黛比·福特: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不愿意触碰的一面——阴暗面,亲人朋友不愿意接受,连我们自己也无法面对。美国作家黛比·福特,在28岁以前过着放纵的生活。某一天,她突然产生改过自新的冲动,发现“只有自己能够拯救自己”。经由内在力量的转化,她蜕变为一个成功上进的人,并写出名作《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她向大众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才能,期待人人自爱,人人从生命的黑暗中获得洗礼,活出真实的自己。

欣赏是一剂良药

作家林清玄高中时的学业和操行都是劣等,多数老师对他很失望,但他的国文老师王雨苍先生,却常常把他带到家里吃饭。王老师有事请假时,还让林清玄代替他给学生上国文课。王老师对他说:“我教了五十年书,一眼就看出你是个能成大器的学生。”这句欣赏的话让林清玄感动和震撼。自此,他发奋努力,决心不负老师的厚望,后来成了著名的作家。

享受你的工作

为什么每个人都如此关心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呢?按照20世纪50年代流行心理学的说法,工作狂都贪婪自私,注定死于心脏病。事实并不是如此。就像大卫·奥格威所说:“人们死于厌烦、心理冲突和疾病,但他们不会死于辛勤工作。”……

对于工作量过大的有害影响,大多数研究都依赖于对超负荷工作的主观评估。它们没能理清研究对象对工作本身的理念和情感。让你厌烦的事情肯定会显得乏味。如果你讨厌自己的工作,你就会觉得任何工作都是多余的,这就像强迫一个人吃一大盘他并不喜欢的食物后,还问他是否吃饱了。

从真正意义上讲,只有不享受工作的人才会觉得工作超负荷。同样地,如果你在工作中缺乏归属感,或者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成就感,哪怕一丁点儿工作也会让你觉得索然无趣。(托马斯·普雷姆兹克)

备考佳作

打开心灵的窗户,迎接“一米阳光”

广西藤县第一中学  梁莉

人充满着欲望,一旦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利益得不到保护,就会产生失意、悲观、痛苦的心理。如何把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我认为乐于工作学习并平衡生活是心理调整的最佳途径。

也许你会通过更好地接纳自己或理解并欣赏他人的途径来调整心理,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毕竟这两种途径是以压制欲望或牺牲利益来实现心理平衡的,心理调节者需要有清醒的认识、宽广的胸襟,这种度量并不是一般的人所能轻易具备的。所以,这两种心理调节途径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俗语云:“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这是自然规律。人如果一味地吸纳、包容人与事,就如一个不断充气的气球,总会有爆裂的一刻。我们在不断吸纳承受的同时,也要不断地释放交换,只有不断提高认识、调整自我,才能做到吞吐自如,屈伸随意,从而把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

调整积极乐观心理首先要乐于学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缺点,我们要勇于正视,并不断改进;对于优点,我们要乐于肯定,并不断发扬。只有改进不足、学习新知,才能找到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最佳途径。遭遇失败时,我们要善于总结教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燃起前进的勇气,掌握排除障碍的技能;深陷失意的泥潭,我们要鼓足勇气,卸下包袱,轻装上阵,严阵以待。只有保持昂扬的斗志,百倍的自信,我们心中才会充满积极的阳光。

调整乐观的心理还要学会调整目标、平衡生活。人生就如登山,既要有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势,又要有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闲情逸致,还要有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坚忍与乐观,更要有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人生路上,“一根筋走到底”的劲头、“一条道走到黑”的心态,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的是审时度势,不断改进目标,调整心态,平衡生活,从而拥有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华盛顿曾说:“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都是由乐观与希望的向上心理产生与造成的。”是的,我们要想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就要从乐于工作学习并平衡生活开始。打开心灵的那一扇窗户,来迎接属于你的一米阳光。

名师点评:第一段阐明观点,指出“乐于工作学习并平衡生活”是心理调整的最佳途径,符合作文要求。中间部分逻辑严密,第二、三段通过比较其他两种途径,突出自己的选择,第四、五段分别从方法论的角度谈如何才能做到“乐于学习”“平衡生活”,并点明其意义。结尾引用名言,收束有力。

厚道之人,必有厚福

厚道的人不占小便宜

有一次,光武帝把一群进贡的羊赐给在朝官吏,要求每人一只。

负责分羊的官吏看着大小不一的羊,不知道怎么分。

许多大臣为了分到一只好羊争论不休,甚至要把羊全部杀掉,肥瘦搭配着分。

博士甄宇觉得杀羊分肉是很丢脸的事,就自己先牵走一只最瘦小的羊。

看到甄宇的做法,其他人也不好意思牵最肥的羊,于是,大家都捡最小的羊牵,每人都没怨言。

这事传到了光武帝耳中,甄宇因此得了“瘦羊博士”美誉。

后来,在群臣的举荐下,甄宇又因为人忠厚,遇事谦让,被提拔为太子少傅。

生活中,很多人都不愿意吃亏,不愿意得到的比别人少。

当年李嘉诚曾教育儿子李泽楷的时候这样说:“你和别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们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少赚了一个两分,却多赚了N个六分。

人生在世如长河入海,决定胜负的,从来都不是一关一隘的得失和一时一地的亏盈,而是百川聚来的泓沛。

厚道的人会为他人着想

再说李嘉诚。17岁时,李嘉诚在一家五金厂当推销员,业绩全厂第一,可他却要跳槽去一家塑料产品公司谋取发展。

临别时李嘉诚找到老板,认真地说:

“五金行业面临的危机很大,塑料制品将迅速代替众多木质或金属制品,您要么赶紧转行做前景好的行业,要么调整产品的种类,尽量避免与塑料品冲突。”

有人问他都离开了为什么要提醒前老板,李嘉诚说:“人生在世,要多替别人着想,不能眼看着有人要遭难而袖手旁观,发现了问题不说我心中不安。”

凡事为自己考虑,这是人的本性,但绝非为人处事的原则。

只有尽可能地为对方着想,才是真正成功的为人处事原则。

“为人厚道,处世精明。” 这是李嘉诚一生的写照。

人际往来多替人着想,人生之路才能走得宽阔而稳当。

厚道的人懂得感恩图报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从小便熟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不报非君子”,“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诗句。

厚道的人,懂得感恩,知恩图报。

在民国的文人里,胡适是出了名的厚道。

在胡适出国留学前,母亲为他订了亲。未婚妻江冬秀一个没有见过多少世面,缠着小脚的女人。

在胡适出国留学的十年里,江冬秀一直把自己当做已经过门的媳妇,亲自照料胡适体弱多病的母亲十年。

一方面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一方面为了报答妻子的尽孝之义。胡适欣然踏进了旧式婚姻的殿堂,与他的小脚妻子相守一生。

曾有人说:“一个人最大的不幸,不是得不到别人的恩,而是得到了,却漠然视之。”

厚道的人,一定是一个懂得报恩的人。只有怀着感恩之心,你才能遇到朋友、贵人。

厚道的人不给别人难堪

契诃夫说:“有教养不是吃饭时候不洒汤,而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

还有句俗语说:“犯错不是稀奇事,稀奇的是别人犯错的时候别去讥笑他。”

在这里,“别去看他”和“别去讥笑他”就是是一种做人风范,也叫做“厚道”。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穿着破旧的老人走进一家刚办完喜宴的酒店,从衣服口袋里拿出几个塑料袋,把菜倒进去。

因为酒店客人太多,没有人注意到老人。酒店经理正好到这巡视,一眼看到了角落里的老人。

同行的服务生也看到了,想要把老人赶走,经理阻止了他,与服务生一起等待老人自己离去。

后来,服务生问及原因,经理说:

“按酒店规定,我们可以让她马上离开,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不是家里窘迫,怎会有人在这个时候偷偷来装菜?

肯定是不想让别人看到。你现在进去,只会让她难堪。”

不让别人难堪,在力所能及之事上保住别人的体面,就是一种厚道。

如果当别人陷入尴尬境地,你却在一边看热闹,或者火上浇油,那就是失了厚道多了刻薄。

厚道的人包容他人过失

雨果曾说:“这世上最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胸怀。”

历史上有个著名的“绝缨会”。

春秋时期,有一次楚庄王打了胜仗,宴请群臣。

忽然一股大风吹灭了屋里的灯,漆黑之中,某人在楚庄王的爱妃许美人身上揩了把油,许美人惊骇之余把这人的帽缨扯了下来。

换别人,剥了这人的心都有。楚庄王却一反常态,让所有人把帽子摘下,继续畅饮。

事后楚庄王说:“酒后失礼,情有可原。”

从这里就能看出,楚庄王为人厚道。

七年后,在一场战争中,楚庄王危在旦夕,一员大将拼死将楚庄王救出。

这人便是当年夜里揩了许美人一把油的——唐狡。

厚道的人,不计较别人的过失,他们懂得比计较更重要的东西,宽容,大度。

生活中也能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厚道的人,跟他人很少有矛盾。

就是因为厚道的人,都有一颗包容的心。包容心是一剂调和矛盾的良药,彼此宽容,退一步便是海阔天空。

和谐源于厚道,伤害源于计较。

厚道,应是人生路上一直遵循的守则。

在这个厚道稀缺的年代,一个厚道之人,必然能够获得一切美好。

愿你做一个厚道之人,愿你一生有厚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考“满分作文”是怎样炼成的?名师告诉你:细节决定作文质量
名师用四种写作手法,教孩子写好心理描写,提升小学生作文水平
学霸分享:最实用的写作思路,写出满分作文片段!
【优师推荐】新材料作文写作思维途径的培养
烧脑题:那些凭着经验努力生活的人,是不是活得没创意? | 名师作文课
读写直通车: 2021年3月18日山西省高三适应性考试作文审题立意与写作示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