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向古诗人学写雪景

先看第一首诗:

寿阳曲·江天暮雪

马致远(元代)

天将暮,雪乱舞,

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

钓鱼人一蓑归去。

 马致远的这首小令,“天将暮”交代了时间,布置了背景;“雪乱舞”,紧扣题目描写雪景,着一“乱”字,虚写风之大,实写雪之猛,今日读之,呼啸之风声仍在耳边,狂舞的雪花犹在眼前;“半梅花半飘柳絮”,则写出了雪的变化:纷飞的雪花,时而像盛开的梅花,时而像飘飞的柳絮……

——写作借鉴:1.精选动词;2.借助比喻;3.虚实相生。

再看第二首:

别诗二首·其一

范云(南朝)

洛阳城东西,

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

“昔去雪如花”一句中,“雪”是本体,“花”为喻体,形象地表明离别时为冬天;“今来花似雪”一句里,“花”当本体,“雪”作喻体,生动地再现出重逢时已是春天,两句结合,把分别太久、思念太苦全都融于景象之中,似写景,实抒情。全诗感叹朋友间相聚太短,离别太长,相见太难。

“雪如花”与“花似雪”除开是互喻之外,其呼应也自然恰切,紧密照应了前面“经时(多时)别”。一“雪”一“花”,一冷一暖,两相对照,且与一“昔”一“今”、一“去”一“来”有机勾连,从昔到今,从去到来,其间经历过怎样的冷暖变化?长长的日子里,朋友们可曾安好……这些,有可能引发读者去思索与领悟。

——写作借鉴:1.用互喻写景;2. 用对比抒情。

这里对互喻做点展开。

互喻:甲乙两事物(如本诗中的“雪”与“花”)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描写甲事物时以乙事物喻之,描述乙事物用甲事物喻之;这种以甲乙两事物互为喻体写成的比喻句,我们称之为“互喻”。

中学语文教材中也有互喻。比如: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初中课文)

“街灯”和“明星”互喻,天地间融为一体,描绘了迷人的夜景,创造出特有的意境。

接下来看看第三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唐代)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也选自初中课文。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比喻手法写雪之大雪之广雪之美,是千古名句。“散入”四句用映衬手法写雪之冷。“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夸张手法布置宏阔背景,大笔描绘雪中天地整体形象,苍茫浩大,雄伟威严,这句也反衬了下文的欢乐场面与人们的乐观精神。“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用特写镜头做对比。红色的旗帜,飘扬的白雪……一白一红,一动一静,相互映衬,画面美绝。

…………

——写作借鉴:多角度、多手法写雪,以景结尾,融情于景。

全诗写物,更写人。写天,也写地。正面描写,也侧面映衬。有比喻,也有夸张。有宏阔背景,也有特写镜头……以景结尾,使人想起了“唯见长江天际流”,想起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想起了“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想起了“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景结尾,移情入景,蕴藉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古人写雪景的方法还有很多,为方便研究与学习借鉴,附录些古人写雪景的诗句于后:

1.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

2.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3.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4.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5.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6.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古从军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雪纷纷何所似?
诗意雪花似童话
浅谈古代咏雪诗诗词表达技巧
孙绍振:古诗词经典之三问三答(三)
【微诗小辑】| 街 灯
比喻和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